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阿立哌唑联合氯平治疗的效果以及对代谢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选取68例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氯平治疗,观察组联合阿立哌唑,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体质量、腰围、体质指数、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氯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肥胖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明显,安全度高,对身体代谢改善明显,要重视。

  • 标签: 肥胖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阿立哌唑 身体代谢
  • 简介:毛主席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新陈代谢”这个词,原来说的是生物体排除废物和吸收养料的交互作用。这里用它说明事物经过内部的新与旧的斗争,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 标签: “新陈代谢” 旧事物 交互作用 毛主席 生物体
  • 简介:大部分具有药理学活性的药物都是亲脂的,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代谢。为了能从体内排泄,亲脂的药物必须经过代谢成为水溶性产物,这种产物不易通过肾脏再吸收。在某些情况下[前药,例如咪唑嘌呤(azathioprine)、依托普利(enalapril)、左旋多巴(L—doba)、齐多夫定(zidovud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治疗作用需要经过代谢才会产生。然而,

  • 标签: 药物代谢 亲脂性 排泄物 人体药物代谢酶 代谢感应 代谢阻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氯平以及阿立哌唑治疗出现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氯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S发病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各项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16周的MS发病率分别为2.94%、8.82%,均低于对照组23.53%、44.12%,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8周、16周TG、FPG、BMI以及腰围等各项代谢指标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和治疗前也有差异,但是观察组治疗后8周、16周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出现MS的风险更低,因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氯氮平 阿立哌唑 影响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和奥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特点。方法收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32例、奥平治疗33例。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5、30、90、180天进行血脂和血糖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一定程度升高。阿立哌唑组在治疗第15天、30天、90天、180天时的胆固醇水平低于奥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9.52、9.48、21.41、24.75,P均〈0.05)。阿立哌唑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治疗第30天及180天时低于奥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5.24、4.26,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治疗后第15天时高于奥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1,P〈0.05)。阿立哌唑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在治疗第180天时高于奥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P〈0.05)。结论与奥平相比,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胆固醇水平和血糖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奥氮平 血脂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奥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平治疗,实验组给予奥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糖脂代谢指标变化,并评估24周后PANSS以及BPRS量表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糖、血脂指标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PANSS、BPRS评估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血糖及血脂代谢影响相对较小,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阿立哌唑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糖脂代谢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CRF(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钙、磷、肌酐水平的关系,进行客观化的辨证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CRF患者102例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肾气虚证患者20例,脾肾阳虚证患者20例,气阴两虚证患者20例,肝肾阴虚证患者20例,阴阳两虚证患者22例,测定102例患者的血清钙、磷、肌酐、尿素结果并与20例正常受检者血清钙、磷、肌酐、尿素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RF各中医分型组患者血钙、磷代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与脾肾气虚证的血钙、磷代谢紊乱比较较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血钙降低程度和血磷升高程度较为明显,与气阴两虚证血钙降低和血磷升高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各中医辨证分型患者BUN和Scr水平由高至低顺序为: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BUN和Scr升高水平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BUN和Scr升高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各中医分型的患者与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钙磷代谢 血肌酐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松果菊苷(ECH)对盲肠结扎穿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LP)、治疗组(CLP+ECH)及抑制剂组(CLP+ECH+EX527)。假手术组,仅接受剖腹手术;模型组,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治疗组,CLP建模后每天灌胃松果菊苷(30 mg/kg),持续7 d;抑制剂组,CLP前1 h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5 mg/kg),后同治疗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生化指标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DCFH-DA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活性氧(ROS)生成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上升,而肝糖原、生存率下降(均P<0.05)。经松果菊苷治疗后,CLP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肝糖原、生存率上升(均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的血清胰岛素、ALT、AST、IL-6、ROS水平升高(P<0.05)。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存在炎症细胞的浸润及肝细胞坏死,而松果菊苷可减轻局灶性和块状坏死;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松果菊苷治疗后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SIRT1、p-STAT3、p-AKT蛋白表达降低,G6Pase、PEPCK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松果菊苷是脓毒症相关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潜在治疗剂,其机制可能通过SIRT1介导激活肝脏中STAT3、AKT而起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松果菊苷 肝功能试验 胰岛素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松果菊苷(ECH)对盲肠结扎穿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LP)、治疗组(CLP+ECH)及抑制剂组(CLP+ECH+EX527)。假手术组,仅接受剖腹手术;模型组,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治疗组,CLP建模后每天灌胃松果菊苷(30 mg/kg),持续7 d;抑制剂组,CLP前1 h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5 mg/kg),后同治疗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生化指标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DCFH-DA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活性氧(ROS)生成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上升,而肝糖原、生存率下降(均P<0.05)。经松果菊苷治疗后,CLP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肝糖原、生存率上升(均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的血清胰岛素、ALT、AST、IL-6、ROS水平升高(P<0.05)。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存在炎症细胞的浸润及肝细胞坏死,而松果菊苷可减轻局灶性和块状坏死;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松果菊苷治疗后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SIRT1、p-STAT3、p-AKT蛋白表达降低,G6Pase、PEPCK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松果菊苷是脓毒症相关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潜在治疗剂,其机制可能通过SIRT1介导激活肝脏中STAT3、AKT而起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松果菊苷 肝功能试验 胰岛素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致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2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 = 5):对照(S)组、脂肪肝(H)组、小檗碱(B)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抑制剂全反式维甲酸组(ATRA,A组)。12周末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计算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比值);进行肝组织HE、Masson和油红O染色,采用SAF评分评价肝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即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磷酸化混合系列蛋白酶样结构域(p-MLKL)及Nrf2表达水平。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S组相比,H组血清ALT、AST、LDH、TG、TC、TNF-α、IL-1β水平及肝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充满空泡样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油红O染色可见大量红色脂滴,Masson染色可见胶原纤维增生明显,SAF评分(6.60±0.55与0.80±0.45)显著增高。RIPK3及p-MLKL表达上调,Nrf2水平相对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H组相比,小檗碱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肝脏生化指标与血脂指标水平、促炎介质表达、肝指数及SAF评分,RIPK3和p-MLKL也表达下调,而Nrf2水平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B组相比,给予Nrf2抑制剂处理可拮抗小檗碱对脂肪肝的保护效应,血清ALT、AST、LDH、TG、TC、TNF-α、IL-1β水平及肝指数显著升高,SAF评分升高,RIPK3和p-MLKL表达相对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檗碱可明显改善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损伤,其机制与激活Nrf2、抑制肝细胞程序性坏死有关。

  • 标签: 小檗碱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程序性坏死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能否改善不同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包括不通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40例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4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观察时间为24周,观察指标为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总抗氧化物能力(T-AOC)。结果经氟伐他汀治疗后,MDA、CRP、TG、TC、LDL、aLP-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SOD活性、T-AOC活性、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不同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状态,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 标签: 氟伐他汀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脂质代谢 氧化应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平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阿立哌唑、奥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体质量、血糖以及血脂水平。结果阿立哌唑组与奥平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比较(95.65%VS9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后体质量、FBG、TG、TC等与治疗前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奥平组治疗后体质量、FBG、TG、TC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阿立哌唑对患者的体质量、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影响较小。

  • 标签: 阿立哌唑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体质量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立派唑与奥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5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分别有2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奥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38.4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的治疗能够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氮平 阿立哌唑 首发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和奥平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3),观察组应用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奥平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在空腹时测定血糖、血脂和体重,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来评价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疗效,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水平升高明显,各阶段PANSS总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PANSS总分也会降低。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疗效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程度低、发病率少且病情较轻。结论齐拉西酮和奥平在治疗老年精神分裂方面的疗效均比较好;齐拉西酮对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影响比奥平小,适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使用。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奥氮平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奥平、利培酮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其糖脂代谢的实际影响。方法:观察组以利培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奥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06%、对照组94.12%,P>0.05;施治前FPG、2hPG、TC、TG 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FPG、2hPG、TC、TG 为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利培酮或奥平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然而利培酮更有利于减轻对患者机体糖脂代谢的不良影响,更具应用优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老年患者 利培酮 奥氮平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与奥平在精神分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0月本院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奥平与阿立哌唑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甘油三酯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奥平与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阿立哌唑对患者糖脂代谢影响更小,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奥氮平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患者接受阿立哌唑与奥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作为实验对象,每组50例。参照组使用奥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糖脂代谢。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6%,观察组是98%;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观察组糖脂代谢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接受阿立哌唑治疗效果确切,能够使其糖脂代谢水平明显提高,可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奥氮平 治疗效果 糖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