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汞作为一种重要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被许多国际组织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常规汞分析手段,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荧光光谱(AFS)等,对汞分析精度较高,方法比较成熟,但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也较高。同步辐射技术由于其高、精、准优势,且对样品前处理要求比较简单、可实现原位无损分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分析。随着研究发展,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SRXRF)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SRXAS)技术在环境汞污染分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应用。主要介绍了我国环境汞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同步辐射技术对于汞分布蓄积、含量和化学形态分析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回顾了本项目组和其他一些研究组近几年关于SRXRF和SRXAS技术在环境介质如土壤、植物体内汞分布蓄积、相对含量和化学形态转化研究领域应用进展,对进一步发展并提高同步辐射技术在环境及生物体汞污染水平、毒性机理和生态毒理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植物 生态毒理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和吸收谱 环境介质
  • 简介:艺术是相通,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也存在很大相似性和共通性.两者无论在结构上、节奏韵律上、创作法则上、艺术处理手法上、追求目标上都有着很多联系,可以尝试从音乐艺术角度来品味和理解园林艺术,使园林艺术更能被人们品赏和领悟.文章主要结合园林与音乐,以园林艺术为主,音乐艺术为辅,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音乐凝固之韵和律动之美,在进一步探索园林艺术音乐性同时,联系两者之间共通性,使音乐理念更好为园林设计服务,促进现代造园艺术进一步发展甚至在新领域发展和利用,更好丰富人们审美感受,愉悦身心.参9.

  • 标签: 园林艺术 音乐艺术 审美 韵律
  • 简介: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颁布化学品测试准则推荐试验系统之一,可用来测试化学品对底栖生物慢性毒性。为了在试验前对化学品浓度变化进行预测,进而确定试验方法,以摇蚊慢性毒性试验系统为例,采用环境多介质模型建模方法,构建了一种可通过化学品理化性质和试验系统参数,对化学品在沉积物-水试验系统浓度变化进行预测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和文献资料,给出了模型中试验系统参数推荐取值,并使用Matlab软件Simulink工具对模型进行编程和求解。以此模型为基础,给出了模型在3个方面的应用,即预测蓄积时间、预测平衡时间以及拟合试验数据。对80种已有或假想化学品蓄积时间和平衡时间进行了计算,得出范围分别为〈1~204d和〈1~73d。此外,适当修改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也可将其应用于其他暴露场景。但使用模型对化学品浓度进行预测时发现,模型仅对沉积物化学品浓度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而对水中化学品浓度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差1~2个数量级。模型对浓度预测精度未来仍需进一步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完善了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试验方法。

  • 标签: 多介质模型 微宇宙 沉积物 预测 浓度变化
  • 简介:抗生素在环境残留已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对地下水污染报道日益增多,抗生素对地下水系统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地下水中抗生素来源、污染水平及迁移转化规律,总结了抗生素对地下水微生物群落影响以及抗生素诱导产生抗性基因潜在污染趋势。因地下水赋存隐蔽,一旦污染难以及时察觉,抗生素进入地下水系统后易长期残留。目前,针对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在地下水系统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据此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相关研究必要性,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抗生素 抗性基因 地下水系统 环境行为 生态效应
  • 简介:从褐菖鲉肝脏克隆了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建立HSC70基因定量检测方法。为检测该方法可行性,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石油水溶性成分(water-solublefraction,WSF)20、60、180μg·L-11d后,利用real-timePCR及LAMP技术同时测定褐菖鲉肝HSC70mRNA表达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证实LAMP技术可用于褐菖鲉肝HSC70基因定量。为更细致了解石油WSF影响褐菖鲉肝脏HSC70基因表达剂量-效应关系,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25、50、75、100、125、150、175μg·L-1WSF,5d后采样,用LAMP技术定量检测HSC70mRNA。结果表明,HSC70mRNA表达量在50μg·L-1浓度组即被显著诱导,在75μg·L-1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这说明褐菖鲉肝HSC70基因对石油污染较敏感,有潜力作为海洋石油污染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环介导等温扩增 褐菖鲉 HSC70 石油水溶性成分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检测了采自广东省13个城市水产市场和超市390个鱼样品滴滴涕类农药(DDT)及其代谢物(包括o,p’-DDE,p,p'DDE,o,p’DDD,p,p’DDD,o,p’DDT,p,p’-DDT)残留浓度.鱼体DDTs含量为8.7~18002ng·g^-1(脂肪重)或0.1.698.9ng·g^-1(湿重).不同鱼类之间因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不同,而使其DDTs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与我国鱼类食品DDTs残留标准相比,仅有2个样品DDTs含量水平超过此标准,约占样品总数0.51%,而超过欧盟水产品标准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标准样品分别占13.8%和30.5%.广东省居民通过鱼类消费每天DDTs摄入量为30.8ng·kgbodyweight^-1·day^-1,仅占FAO/WHO每日允许摄入量0.3%,但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 标签: 滴滴涕 鱼类 人体暴露 广东省
  • 简介:目前全球至少有70%左右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这些抗生素大多不能被动物完全吸收,以母体或代谢物形式排出动物体外抗生素约占用药量40~90%,排出体外抗生素大多随粪便等进入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并在其中累积.为了明确兽用抗生素对环境中生物等影响,合理评价兽用抗生素环境风险,论文就土壤环境兽用抗生素来源,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吸附、迁移、降解以及对环境中生物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兽用抗生素 土壤环境 行为 生态毒性
  • 简介:多环芳烃(PAHs)具有高疏水性,在水体优先分布于沉积物。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法),依据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计算5%物种危害浓度(HC5);并结合欧盟委员会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GD)进而得到沉积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ed),以报道太湖沉积物浓度数据作为预测环境浓度(PECsed);用商值法PECsed/PNECsed进行风险表征,定量分析太湖沉积物6种PAHs水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6种PAHsHC5分别为:苯并[a]芘1.026μg.L-1、芘4.553μg.L-1、荧蒽1.940μg.L-1、蒽0.930μg.L-1、芴11.045μg.L-1、萘2.936μg.L-1;萘、蒽、芴和荧蒽为沉积物具有风险物质,风险排序为萘〉荧蒽〉蒽〉芴。另外,太湖沉积物2009年6种PAHs水生态风险小于2004年和2007年。本研究为太湖沉积物PAHs生态基准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 标签: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 生态风险评价 多环芳烃
  • 简介:受体报告基因实验具有快速、经济、灵敏、方便等诸多优势,在高通量筛选类或抗雌雄激素等通过核受体起作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环境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如有机锡等有着类似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也开始采用受体报告基因实验厅法对该类污染物进行筛选与监测。本文综述了受体报告基因实验技术方法,包括报告基因和宿主细胞选择,并介绍了该方法在人工合成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筛选以及环境样品该类污染监测应用。综述总结了应用受体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不足并对该方法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该方法在环境监测和评估应用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受体报告基因实验 维甲酸受体(RAR) 维甲酸X受体(RXR)
  • 简介:为评价黄枙子食用安全性,以提高黄枙子综合开发利用,本研究对黄枙子枙子黄色素和重金属含量分别进行了测量.将黄枙子光波消煮,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矿物质和枙子黄色素含量,测试结果显示黄枙子矿物质和枙子黄色素含量丰富.本研究以砷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大鼠精子畸形、大鼠骨髓细胞微核、180天喂养等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定40批黄枙子样品,其水溶出物砷、汞、镉含量分别为:w(汞)≤0.0153ug/g、w(砷)≤0.0613ug/g,w(镉)≤0.0167ug/g,均极其微小;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18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无毒副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黄枙子枙子黄色素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好食用安全性.

  • 标签: 黄枙子 枙子黄色素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简介:为探究烧烤场景中人群多环芳烃(PAHs)暴露特征与健康风险,使用美国环保署推荐计算模型和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模拟了我国人群PAHs外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以及内暴露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普通居民和职业人群日均苯并[a]芘等效摄入剂量为(50±3)ng·d^-1和(179±98)ng·d^-1,其终生致癌风险为7.57×10^-7-1.28×10-(-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2)普通居民暴露后体内组织PAHs内暴露标志物芘最大浓度范围依次为肝(6.52-8.67ng·L^-1)〉肾(0.97-1.12ng·L^-1)〉静脉血(0.71-0.94ng·L^-1)〉皮肤(0.64-0.75ng·L^-1)〉脂肪(0.36-0.56ng·L^-1),职业人群暴露后体内组织芘最大浓度为脂肪(2.97ng·L^-1)〉皮肤(1.14ng·L^-1)≥肾(1.14ng·L^-1)〉肝(0.57ng·L^-1)〉静脉血(0.17ng·L^-1);3)膳食是普通人群主导暴露途经,会导致肝组织浓度最大;呼吸和皮肤接触是职业人群主导暴露途经,会导致脂肪组织浓度最大;4)暴露标志物芘组织总富集量关系为职业人群(48ng·d^-1)大于普通人群(6-11ng·d^-1)。

  • 标签: 多环芳烃 人体组织 PBPK模型 生物标志物
  • 简介:人类生产和生活使用各种人工合成化学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亟需采用高效方法对数量巨大化合物进行毒性评价。对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建立过程及其在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PBTK模型,又称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利用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原理,将生物体简化为用血流连接肝、肾和脂肪等各组织器官房室,模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模型参数包括生理参数和生化参数2个部分,可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模型已应用于数百余种有机污染物在鱼体等水生生物体毒代动力学模拟。已有模拟结果能够预测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有效剂量,对化合物毒性进行评估,并可用于不同物种、不同剂量和不同暴露途径间外推,有力推进了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工作开展。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水生生物 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 生态毒理
  • 简介:为了探讨不同水平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纳米氧化铜(CuO-NPs)对底栖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影响,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通过腐殖酸和CuO-NPs加标沉积物慢性(28d)生物测试,研究了肝胰脏Cu生物积累、Na+K+-ATP酶(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uONPs处理组(60μg·g(-1)),沉积物腐殖酸水平对Cu生物积累以及ATPase、SOD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高浓度CuO-NPs处理组(≥180μg·g(-1)),Cu生物积累均随腐殖酸水平增加而显著升高;肝胰脏ATPase活性随腐殖酸水平增加而显著下降;当腐殖酸水平为0.05g·g(-1)时,SOD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腐殖酸组,表现为显著诱导,当腐殖酸水平≥0.1g·g(-1)时,SOD活性开始下降,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随腐殖酸水平增加,肝胰脏CAT活性总体上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显著下降。由于沉积物腐殖酸存在,显著增加CuO-NPs在沉积物分散稳定性,更容易被铜锈环棱螺摄取,从而通过增加CuONPs生物积累而增强对铜锈环棱螺生态毒性。

  • 标签: 腐殖酸 纳米氧化铜 生物积累 ATP酶 抗氧化酶 沉积物
  • 简介:通过ICP-AES法测定了26个云南野生牛肝菌居群As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种类牛肝菌对As富集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云南野生牛肝菌As污染水平;根据FAO/WHO规定每周As允许摄入量评估野生牛肝菌As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As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菌盖As平均含量在(0.18±0.31)~(13.33±2.21)mg·kg^(-1)dw之间,菌柄As平均含量在(0.06±0.10)~(17.09±5.8)mg·kg^(-1)dw之间;表明牛肝菌对As元素富集程度与牛肝菌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2)不同种类牛肝菌菌盖、菌柄As污染指数分别在0.35~26.66及0.12~34.20之间,且多数牛肝菌As污染指数大于1,表明多数牛肝菌As含量超过GB2762-2012规定限量标准,处于重污染水平;(3)若成年人每周食用500g新鲜牛肝菌,则通过牛肝菌摄入As均低于FAO/WHO规定PTWI标准(As≤0.9mg),未达到As暴露水平;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通过野生牛肝菌摄入As元素外还会通过其他食物(大米、肉类等)、饮水、呼吸等途径摄入As元素,因此,为了防止As暴露危害人体健康,不宜大量或长期食用野生牛肝菌。

  • 标签: 野生牛肝菌 健康风险 单项污染指数 云南
  • 简介: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动物,通过直接投喂未经处理新鲜藻细胞和喂食相同量经超声波破碎过藻细胞,比较了罗非鱼在摄食完整蓝藻细胞与摄食破碎蓝藻细胞时微囊藻毒素-LR(MC-LR)在其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及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喂食破碎蓝藻细胞还是未破碎蓝藻细胞均可在罗非鱼肝脏和肌肉检出MC-LR,细胞破碎组肝脏和肌肉富集能力高于未破碎组.富集第3d,即可在肝脏和肌肉检出不同程度MC-LR,肝脏MC-LR含量显著高于肌肉,随着富集时间延长,MC-LR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破碎组肝脏和肌肉分别在染毒16d和1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1μg·g-1和0.071μg·g-1);未破碎组则分别在染毒24d和2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6μg·g-1和0.036μg·g-1).整个富集阶段破碎组肝脏MC-LR平均值为1.171μg·g-1,略高于未破碎组1.029μg·g-1;破碎组肌肉含量平均值0.051μg·g-1,高于未破碎组0.029μg·g-1.将细胞未破碎组罗非鱼进行释放阶段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肝脏能快速清除MC-LR,释放13d时达到释放阶段最低值(为0.241μg·g-1),与肝脏相比,肌肉对毒素清除要缓慢得多.

  • 标签: 微囊藻毒素-LR 罗非鱼 富集 消除
  • 简介:对衡阳市菜园使用12个有机肥样品Zn、Cu、Cr、Pb、Cd、Ni、Hg和As指标进行检测,样品重金属总As、总Hg、总Pb、总Cd、总Cr等含量按照中国NY525-2012有机肥料重金属限量指标,总Ni、总Cu、总Zn重金属参照德国腐熟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牛粪、菜籽饼肥外,有9个样品均发现有超限量值重金属成分,超标样品数占总样品数75%,超标的重金属成分以Cu和Zn较为普遍,分别占样品总数75%和41.7%.而在超标程度方面,有两个样品Cu和两个样品Cr均为严重超标.这些肥料使用不当,对菜园土和蔬菜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应给予关注.

  • 标签: 商品有机肥料 有机废弃物 重金属 含量
  • 简介:双酚S(BPS)和双酚F(BPF)作为双酚A(BPA)替代品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BPS和BPF在水环境不断检出,因其难降解、易蓄积,可能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BPS和BPF在水、沉积物等水环境介质污染状况进行综述,发现BPS和BPF含量有日益升高趋势,甚至在某些水体浓度超过BPA。然后,从急性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发育毒性等3个方面,阐述了它们对水生生物产生毒理效应。并且基于水环境介质检出浓度和实验室毒理数据,对水体和沉积物BPS和BPF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发现沉积物风险要高于水体。最后对目前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标签: 双酚S 双酚F 水环境分布 毒理效应 生态风险
  • 简介:淋巴细胞激活剂可有效活化免疫细胞,进而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和分泌,但不同激活剂及激活方式选择直接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种类和水平。为呼价不同激活剂促细胞因子产生作用,筛选一种快速有效激活方法用于细胞因子检测,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佛波素(PMA)/钙离子载体、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和美洲商陆素(PWM)体外激活大鼠外周全血0、2、4、6、8、10h,对各样本10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季13(IL-1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含量进行检测,并评价了环孢素A和硫唑嘌呤2种免疫抑制剂对激活剂诱导产生细胞因子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5ng·mL-1PMA和1μg·mL-1钙离子载体体外诱导6h可以显著升高大鼠外周全血IL-2、IFN-γ、TNF-α、RANTES和TGF-β含量,是一种作用广泛激活方法。其诱导产生细胞因子作用变化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损伤,可有效用于外源化学物免疫毒性评价。

  • 标签: 淋巴细胞激活剂 细胞因子 外周全血 悬浮芯片系统 免疫毒性评价
  • 简介:为了研究地方性砷中毒高发区作物砷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威胁,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4个自然村采集了72个谷物蔬菜水果、81份人体尿样和8个自来水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分析测定采集样品各形态砷及其含量;用ICP.MS分析测定消解后作物样品砷总量。结果表明,自来水中总砷含量均小于1.0μg·L-1。尿液样品总砷含量为4.50—319μg·L-1(平均值为56.9μg·L-1),二甲基砷(DMA)是尿砷主要形态(〉70%)。作物主要形态有无机三价砷As(III)、无机五价砷As(V)和DMA。谷物和蔬菜水果总砷含量最大值分别为102和335μg·L-1。成人和儿童最大日摄入砷量分别为232和205μg。通过分析采样地人体尿砷、作物砷和地方性砷中毒发病率相关性得出,作物含量虽未明显超过国家标准,但对人体健康有明显潜在威胁。政府改水后(饮用水由井水变为达标的自来水),人体健康风险主要来自作物砷,而不是饮用水中砷。

  • 标签: 内蒙古河套平原 砷形态 地方性砷中毒 健康风险
  •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碳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碳质对沉积物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碳质添加导致沉积物菊酯类农药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性降低,且4种碳质对Frap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理化性质,Frap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性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性,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碳(OC)和黑炭(BC)含量高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沉积物,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HOCs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碳质 Tenax萃取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