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是在一家名列全美百家成功企业公司中进行,通过对该公司高层领导者管理行为分析,指出了成功领导者在如下四个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一、在思维活动方面:成功高层领导者知识面广泛,抽象分析能力也很强;视野开阔,能够灵活地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勇于面对不明确情景;具有高度直觉洞察力。二、进取精神方面:成功高层领导者责任感强,工作不受他人影响;执着精神强但不刻板;言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强,善于处理各种不同意见,甚至是敌意观点;工作富有开拓性和主动性,善于把握各种机会;工作中精力旺盛,充满活力。三、关心员工感情方面:成功高层领导者时刻关心他人,热心助人;体恤民情,富有同情心;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他们工作目标是成功而不是获取个人权力;乐于奉献,助人为乐;一心为企业,而不是刻意经营个人势力;工作中既有高度民主精神,又有丰富个人见解。四、自我形象:成功高层领导者工作灵活性好,思想开放;善于处理应急事件,有很好生活与时间自我管理能力;工作目标明确,计划性强;良好幽默感;有一个客观而现实自我认识,言行一致,不夸夸其谈。

  • 标签: 领导行为 高层领导
  • 简介: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医患角色认同冲突是导致当前医患信任困境原因之一。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社会交往领域、医学文化领域、医疗活动领域以及市场关系领域呈现了四种主要医患角色冲突类型。在角色冲突作用下,患者更容易在理想与现实医患关系对比中产生不平等心理体验,将自身角色地位归于弱势方,导致和谐医患信任关系难以建立。以新视角重新界定、认识和理解医患关系,树立新型角色规范和角色认同是医患信任建设核心内容。

  • 标签: 医患信任 角色冲突 角色认同
  • 简介:佛教认为:“信”是一种善心理作用,在论典中称为“信心所”。“信”基本特性是一种澄净、清净心理状态。本文在分析“信”基本内涵基础上,提出了信三要素——信忍(认可)、信乐(爱乐)、信欲(愿欲)。本文认为,“信”三要素分别对应于心理活动三个层面:认知、情感、意志,“信”是与心理活动中知、情、意密切相关。“信”这三个要素是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准确理解“信”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佛教“信心所”关键所在,而且对于佛法修学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信忍 信乐 信欲
  • 简介:<正>关于父母离婚对儿童影响许多研究结果都认为,父母离婚可能导致儿童适应不良,对儿童学业、社会性及身心健康均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尤其对男孩影响较大。为了帮助儿童较好适应父母离婚,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有必要探查影响儿童适应有关因素。美国心理学家J.Guidubaldi等人组织全国学校心理学学会成员进行了一项全国性追踪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根据人口比例选取341个离婚家庭儿童和359个完整家庭儿童,采取了多重因素和多重资料研究方法,既有标准化测量,又有对离婚适应特殊测量,包括结构性会谈、自我报告量表、评价量表等。

  • 标签: 儿童 离婚家庭 适应不良 独立学习 评价量表 多重因素
  • 简介:情感因素在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决策中最重要情感因素——后悔因素研究发展及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同时也将一些零散发现整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系统化。后悔情绪对决策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决策理论之一后悔理论在决策理论中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未来研究将仍旧主要集中在其对决策影响方面。后悔理论成为理性决策一个可替代理论,已为时不远。

  • 标签: 决策 后悔理论 预期后悔 后悔厌恶
  • 简介: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情绪对信任影响。通过中英文献检索,共有2I篇文章70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N=4745)。其中积极情绪对信任影响有47个独立样本,消极情绪对信任影响有23个独立样本。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中性情绪,积极情绪对信任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呈中等效应量(d=0.49);消极情绪对信任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呈较小效应量(d=一0.23)。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情绪诱发方式、信任对象熟悉性以及信任测量方式调节作用与不显著。

  • 标签: 情绪 信任 元分析 调节效应
  • 简介:元分析是心理、教育及其他科学领域内新近出现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借助统计方法,对针对同一问题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而概括出其研究结果所反映共同效应,即普遍性结论.但这种方法在目前国内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仍不多见.本文首先将通过与其他整合研究结果分析方法比较,归纳出元分析主要特点及其局限性,其次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三种重要元分析方法,并对三种方法作出比较分析;最后本文还将对元分析技术在国内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现状作分析与评价.

  • 标签: 元分析 效果量 特点 方法
  • 简介:被试为754名中学生。对交往目标问卷因素分析抽取出帮助与支持、受欢迎性、亲密性、领导地位、回避性和支配性6个维度。仅在男生中发现了同伴接纳水平不同青少年在交往目标上存在差异,有无互选朋友青少年在交往目标上也存在着差异。有互选朋友比没有互选朋友在受欢迎性、亲密性和回避性三个维度上分数较高。青少年交往目标还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交往目标中积极维度和互选朋友数对友谊质量中积极维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维度则可以预测友谊质量中较多冲突与背叛。

  • 标签: 青少年 交往目标 同伴关系
  • 简介:职业决策常分三类:理智型、直觉型及依赖型,但直觉型内容不明。本研究用自编职业决策问卷(其中直觉型策略细化为三种启发式)对516名近两年做过职业决策者作了调查。结果发现:除理智型策略外,受调查者还较多使用再认、满意化、排除法这三种启发式,较少使用依赖型策略;性别、学历、求职经验不同者使用策略有不同程度差异;理智型策略和满意化对人-职匹配有显著预测作用。这提示应合理认识人们使用多种策略及其不同作用。

  • 标签: 职业决策策略 快速节俭启发式 人-职匹配
  • 简介:文化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已有30余年,但其研究成果对理解信仰改变体验贡献却非常有限。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宗教文化心理学模型”,并以这一全新理论框架对LewisRambo和CharlesFarhadian著作《牛津宗教皈依手册》进行分析。该手册所汇集论文以个体或/及其社群重大信仰转变为主题,并对之做了广泛、多视角讨论。本文对《手册》中与文化心理学理论相符或相悖案例加以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自我、社群和宗教本土化理解,以及如何应用本土化视角去解读宗教信仰改变。在宗教文化心理学视角下,文化、心理和宗教现象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关系结构。因而无论微妙细致或极端激进,从一种文化/心理世界向另一种文化/心理世界转化都是一次重大转变。我们将引用《手册》中三个灵性信仰改变事例(分别来自穆斯林、基督新教和传统犹太教)以及其他一些宗教文化心理学领域研究对前述观点加以剖析。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宗教 皈依 灵性信仰转变 改变
  • 简介:<正>一,研究目的儿童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在儿童同伴集体中,通过运用自由选择的人际关系测量问卷(free—choiceSociometrieQuestionnaire),一般可鉴别出三类特殊人际关系特征儿童,即受欢迎“人缘儿”(得到同伴多次正向选择即作为好朋友,而很少受到负向选择)、受反对“嫌弃儿”(得到多次负向选择,而很少正向选择)和受忽视“孤独儿”(既得不到正向选择,也得不到负向选择)。国外不少研究者对这三类儿童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但结果很不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 标签: 儿童社会性发展 同伴交往 同伴相互作用 同伴关系 自由选择 自由活动时间
  • 简介: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父母支持特点,并探讨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影响。采用《青少年父母社会支持问卷》、《青少年情绪智力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对262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所获得父母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且存在显著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在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方面显著高于男生,在肯定价值和工具性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父母支持4个维度都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下降趋势,高二年级父母支持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2)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简单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支持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情绪智力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父母支持与情绪智力显著正相关。(3)父母支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整体相关显著,父母支持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比例为5.85%,社会适应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比例为28.5%,冗余指数分别为1.23、5.99。(4)情绪智力在中学生父母支持和社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支持 社会适应 情绪智力 青少年
  • 简介:为考察儿童对说服行为理解及其与自身作出说服行为之间关系,以及心理理论在其中发挥作用,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72名3-6岁儿童(M=4岁10个月,SD=9.72月)对说服行为理解、自身做出选择性简单说服行为、互动性复杂说服行为和心理理论(包括错误信念理解、情绪心理理论等)。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言语能力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心理理论能直接预测儿童简单说服行为;而说服理解对儿童复杂说服中采用正面说服策略次数影响则受到了心理理论调节。结果表明,儿童对说服行为理解和心理理论能力共同决定了其主动作出说服行为。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说服 说服行为 说服理解 心理理论
  • 简介:通过48名13岁被试之间对比实验,考察插图类型是否影响能力高低两种被试建构有关食物链知识意义.结果表明,(1)基于计算机插图工具下测验得分显著高于预置插图;(2)学习能力高者测验得分显著高于学习能力低者;(3)插图类型与学习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 标签: 计算机插图工具 预置插图 知识建构
  • 简介:与以往主要借助于面对面(F2F)沟通所不同是,在CMC(以计算机为媒介沟通)条件下,人们表现高水平自我揭露,人际互动更为频繁,从而在CMC条件下更容易形成亲密关系(intimacyrelationships)。针对上述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社会线索理论,并予以简评。

  • 标签: 网络亲密关系 社会线索理论 社会心理学 表现形式 关系特征 社会地位
  • 简介:通过对8名11~14岁初中生深入访谈,初步探讨了处于初中阶段青少年认同亲社会行为.发现:(1)初中生最认同亲社会行为是帮助行为,其次是交往行为.此外,安慰行为、公益行为、礼貌行为和遵规行为也被他们认同;(2)初中生对不同行为主体间发生亲社会行为认同有明显差异,他们更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亲社会行为;(3)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对帮助行为和交往行为认同比率差异明显;(4)初中生认同亲社会行为种类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初中生 认同 初中阶段 打工子弟学校 普通学校
  • 简介:通过个案跟踪和控制实验探讨了词汇飞跃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命名洞察力具有现实性,且词汇飞跃与命名洞察力出现紧密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儿童词汇量快速增长原因。命名洞察力获得促进了词汇快速增长,标志着儿童建立起词汇与指称之间匹配关系。词汇飞跃之后,儿童很快建立起词语间符号关系,并最终促进了儿童语法发展。基于此实证结果,本研究还建构了诠释词汇飞跃本质理论模型。

  • 标签: 词汇飞跃 命名洞察力 实证研究 理论模型
  • 简介:通过改变实验材料内部线索,旨在考察内部线索在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偏差形成过程中影响。实验1发现,学习不良儿童低关联字对元认知偏差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关联强度对学习判断影响显著小于对测试成绩影响;实验2发现,学习不良儿童反向方向字对元认知偏差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关联方向对学习判断影响显著小于对测试成绩影响。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相对一般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存在更大元认知偏差,内部线索对学习判断和测试成绩影响不一致模式适用于两组儿童。

  • 标签: 内部线索 学习不良 元认知偏差
  • 简介:对偶像崇拜量表进行修订获得较好测量学指标,经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条目为27个,得到五个维度分别命名为“娱乐社交”、“情感投射”、“完全认同”、“关系幻想”、“病理边缘”,从低到高表示偶像崇拜不同迷恋程度。经验证性因素分析,该结构具有良好结构合理性和一致性,不同人口学背景被试共享该理论模型.模型因素载荷一致性得到完全验证,题目截距一致性得到较大程度验证,可以用作测量青少年偶像崇拜有效工具。

  • 标签: 偶像崇拜 量表修订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