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农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80名,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给予手指保健操训练,试验组在手指保健操训练基础上,给予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数字划销任务(number cancellation test,NCT)、基于Stroop效应设计的E-prime范式对持续性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进行测评,使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test,version 2,RBMT-Ⅱ)进行记忆力测评。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持续注意力指数(0.86±0.48)显著高于对照组(0.63±0.47,t=4.336,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一致反应时[(2 263.38±437.87)ms]和逆向反应时[(2 335.75±599.86)ms]显著低于对照组[(2 703.95±506.34)ms,(2 667.43±585.38)ms](t=-4.068,-2.447,P<0.05),一致正确率[(0.84±0.14)]和逆向正确率[(0.87±0.10)]显著高于对照组[(0.71±0.19),(0.73±0.15)](t=3.571,4.931,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RBMT-Ⅱ各维度及总标准分[19.00(18.00,20.00)分]均高于对照组[11.00(10.00,12.00)分](Z=7.299,P<0.05)。结论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农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有改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术后肌力及耐力的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的2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例;年龄26~60岁,平均35.7岁;右侧11例,左侧12例;伤后0.5~7.0 d(平均2.7 d)行手术治疗。术后18个月收集切口长度、皮肤坏死、感染、再断裂情况,并对健侧与患侧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从而客观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再断裂,切口长度平均1.4 cm(1~2 cm)。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99.1分(93~100分),总体优良率为100%(23/23);ATRS评分平均97.0分(88~100分)。等速肌力测试显示患侧踝关节跖屈扭矩峰值和背伸扭矩峰值在5个测试速度下(30、60、90、120、240°/s)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力测试中,踝关节健侧与患侧跖屈总功分别为(691.2±258.8)、(670.6±304.2)J,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健侧背伸总功[(407.3±119.2)J]大于患侧[(362.2±117.5)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等速肌力测试法可以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技术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肾脏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HSPN患儿50例作为HSPN组,抽取同期尿检正常的初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25例作为HSP组,另招募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并将HSPN组患儿按24 h尿蛋白量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个亚组。用声触诊弹性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的肾皮质剪切波速度(SWV)值,并比较各组间SWV的差异。结果HSPN组、HSP组、对照组的肾皮质SWV值分别为(2.68±0.16)、(2.36±0.07)、(2.53±0.07)m/s; HSPN组与HSP、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组、中度组、重度组SWV值分别为(2.71±0.15)、(2.72±0.07)、(2.71±0.11)m/s,HSPN组3个亚组间SWV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早期评估HSPN患儿的肾皮质弹性改变,但对HSP及不同尿蛋白水平的HSPN患儿的肾弹性的评估价值有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针运动记录系统在吸脂术中对吸脂针运动数据的检测效果,并分析检测数据与吸脂效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脂肪抽吸手术患者。分别由A、B 2位术者抽吸患者吸脂区域的左侧和右侧,通过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操作记录系统,采集术者250~400 s的操作轨迹数据和力数据,测量试验时间内吸出的脂肪量,分析比较2位术者吸脂针运动的幅度、频率、前进阻力,计算并对比吸脂效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平均37岁。吸脂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腰部。术者A的吸脂针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分别为(11.43±1.23) cm和(9.35±2.24) N,高于术者B的(10.00±2.33) cm和(8.20±3.05) 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13,t=2.328、P= 0.033)。术者A吸脂针运动的频率为(2.14±0.19) Hz,术者B为(2.19±0.55) Hz,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6、P=0.719)。术者A的吸脂效率为(19.20±9.36) ml/min,术者B为(15.27±8.05) ml/min,A比B高3.93 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02)。结论基于光学追踪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针运动记录系统,可以很好地记录和分析吸脂术术者的操作轨迹和阻力,并发现吸脂针的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较大时,吸脂效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培训方案。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以胜任力评价量表为依据,经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讨论,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培训方案。结果3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27、0.35。最终确定的培训方案包括基本能力培训模块、进阶能力培训模块2个部分,分别包括3个模块、14个项目、25个课程和3个模块、8个项目、8个课程。结论基于胜任力评价量表构建的临床护理教师培训方案的内容全面具体,实操性较好,为临床护理教师的培训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分层递进培训可以体现螺旋上升、渐进式提升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岗位胜任力的目标。本文以提升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由培训基地统筹规划,分析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培训过程中跨专业的共通性内容,设计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院级共通性课程,辅以专业基地专项培训,探索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体系。结果显示,2021年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全面实施后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360°评价的评分[(7.98±0.47)分]高于2020年[(7.78±0.6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对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普遍表示满意并推荐持续开展。希望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可以为国内各培训基地统筹开展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可量化的指标。方法基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教学护士访谈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护理教育者、护理教学管理者及临床教学护士经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8/18和16/1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85。2轮函询各级指标的W值为0.096~0.503(P<0.05)。最终建立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43个。结论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科学、可靠,可为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标准化评价、科学培养与管理教学护士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强调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但是现有的医师胜任力框架在临床教学中存在诸多缺陷,阻碍了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置信职业行为是以教师和住院医师熟悉的临床关键行为为载体,在日常工作环境下对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置信职业行为具备明确的阶梯式培训目标,有助于住院医师调控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规范住院医师的职业行为。通过置信职业行为与胜任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反推出住院医师的胜任力情况,能够有的放矢地反馈和指导。本文初步探讨了置信职业行为和住院医师胜任力之间的关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新的评价模式,更好地达到反映住院医师胜任力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对判定麻疹病例的价值。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3-2015年天津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麻疹排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追溯保存的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重新对麻疹排除病例进行归类。结果共收集到326例麻疹病例血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67例,排除病例59例,≥20岁病例占92.33%(301/326)。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显示,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中麻疹IgG高亲和力抗体的比例分别为66.95%(158/236)和91.23%(5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根据判定标准,15.25%(9/59)排除病例被重新判定为麻疹病例,其中8例是高亲和力抗体,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判定为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1例为低亲和力抗体,有典型的麻疹临床症状,无MCV免疫史。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能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血清学证据,可以减少麻疹急性期血清学诊断中由于IgM抗体假阴性而造成的错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