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11月6日至9日第十一届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暨第十二届全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协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学员带来了十六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

  •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 南京师范大学 学术讲座 活动周 外国语学院 国际关系
  • 简介:“的”是河南光山方言中的一个附缀性的高频功能词,共时平面它负载方位后置词、方位介词、定语标记、标句词、进行义标记、持续义标记、语气词等多种功能。文章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从跨方言比较的角度出发,认为光山方言中的“的”源于方位词“里”,最后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说明“的”的共时语义模型。

  • 标签: 光山方言 多功能
  • 简介: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编辑部协办的“形式与功能: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3月27至29日在苏州大学举行。请有意参会者在2014年10月31日前将论文摘要(英文或中文)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iclff2015@126.com。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州大学 语言学 功能 外国语学院 COM
  • 简介:文章扼要介绍了《现代汉语通用规范字典》的编写思路,并结合字典条目的实例,概括了为延伸字典功能而采取的三点做法,即:一,用各种方式阐释汉字的本义或在古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汉字的今义。二,解释各种文字现象,普及文字学知识。三,从各方面解释语言文字规范。

  • 标签: 《现代汉语通用规范字典》 编写思路 延伸功能
  • 简介:文章对东汉至唐五代时期频繁使用的"他+N"格式中的"他"进行了讨论,认为此处的"他"在丧失了指别功能以后,既没有发展成第三人称代词,也不是第三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而是发展成了定冠词(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了标补词),其语法功能是使N的所指获得一定的有定性。这一论断不仅能够对现代汉语中"他+N"和"N+他"两种格式何以在句法分布和表达功能两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做出合理解释,还能够对"他+N"格式中的"他"在虚化为标补词以后仍表强调语气做出有效解释。

  • 标签: 东汉至唐五代 “他+N” 语法功能 定冠词
  • 简介:本文在对电视剧《亮剑》台词作定量考察的基础上,对汉语中“我李云龙”一类的“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进行分析。本文从结构的内部构成、NP的语义特征和句子谓语及情态特征等多侧面进行描写。本文认为:汉语“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是一种隐性述谓结构,其“NP”的功能在于凸显“人称代词”所指代对象在当下话语情境中说话人所认定的某种属性特征,从而造成该种结构表达的强主观性。这种强主观性的凸显,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句子[-事件]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汉语“人称代词+NP”结构是一种话语功能独特的短语结构,其主要的话语功能在于凸显代词所指对象在特定话语情境中所拥有的某种特定属性要素,从而规定着言者对这一对象的主观评价或是预测代词所指对象在话语情境中所要采取的特定行为。

  • 标签: 人称代词 复指结构 主观性 隐性述谓关系 话语功能
  • 简介:本文拟按照符号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辨析“人文话语”构成中的“功能二分法现象”,亦即创作与研究。为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大方向”区别;2.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的功能区别;3.小说的思想性和文学理论;4.媒体文化和媒体学术;5.史书编著和史学研究;6.儒学研究中的对象和方法之别;7.汉学和比较研究。

  • 标签: 人文话语 创作 研究 存在主义 结构主义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