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出发,对当前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形象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引申到对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意义和探求,并由此说明"身韵"训练对女性形象塑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中,"身韵"的训练与运用对舞蹈作品的成功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凭借自身独到的肢体语言特性成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不朽之源,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核心的动作语汇和营造出作品所需的艺术氛围,同时培养出众多优秀全面的演员,为众多女性形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给编导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平台。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女性形象 塑造 身韵训练
  • 简介:近日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袁禾教授35万字的新著——《中国舞蹈美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舞蹈美学的专著。该书立足于舞蹈本体,运用哲学和美学方法,对中国舞蹈的审美意识、美学范畴、美学命题、

  • 标签: 人民出版社 中国舞蹈 舞蹈美学 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 新书
  • 简介:舞蹈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其特点就在于它活在当下。因此,舞蹈的传统如何继续,更多在于后来者的创造和勇气。中国古典舞的产生是对中国舞蹈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复兴之举,是具有时代创新意义的,这也就成为建构中国古典舞的理由和立足点,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传统 重构
  • 简介:2009年是北京舞蹈学院建校55周年的喜庆之年,这55年也是中国舞蹈事业从无到有乃至辉煌的发展历程。本刊借此庆典时机,特约了几篇北京舞蹈学院发展的亲历者的文章。其中不仅有学院建立,也有学科建设;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有对人物的回忆,也有对事件的复现……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重叙历史,使我们能够再一次有机会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表达对母校永不止息的热爱。

  • 标签: 舞蹈艺术 新中国 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事业 学院发展 学科建设
  • 简介:创作之难,在于创作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且创作者必须具有以新为本、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的创作精神。中国古典舞作为当代创建的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属性和古典文化精神的舞蹈种类,创作更是难上加难,因中国古典舞不仅需要符合艺术创作的出其不意,而且还要吻合舞种规定的属性和范式,所以,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之路必然充满艰辛和曲折。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创作者 突围 困境 文化属性 标新立异
  • 简介: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化方针直接指引下,中国的新舞蹈事业蓬勃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当时的舞蹈界掀起了轰轰烈烈向民族传统和民俗民间艺术学习的高潮。同时,舞蹈演员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1949年末,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有了第一个专业舞蹈团并开始了专业化建设的道路。

  • 标签: 中国 古典舞 当代性 历史发展
  • 简介:时维红色五月,地处天桥剧场,中央芭蕾舞团举行了中国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全球首演。据独家承办单位嘉华丽音公司的董事长所言,之所以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集世界范围内优秀华人艺术家作品的全球首演奉献给大家”,是“希望籍此为中国传统的原创文化与西方高雅艺术接轨尽到一份绵薄之力,并且愿与所有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个全世界共同的艺术结晶”。

  • 标签: 《大红灯笼高高挂》 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艺术家 高雅艺术 剧场
  • 简介:影响中国当代健身舞蹈功能的因素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此后,又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得以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应该说,健身舞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社会的、时代的文化意识为内核,是一种具有精神内涵的文化状态,它以各种艺术样式为外表,形成一种辐射面极广,牵动人心极强。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及的融精神性、文化性,审美性为一体的文化实践活动。

  • 标签: 健身舞蹈 中国当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功能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国人大常委
  • 简介:建国后中国舞剧文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舒巧的舞剧编创一方面继承传统舞剧戏剧观的创作风格,另一方面融汇西方现代舞剧的创作理念,经历了早期的"历史再现型"舞剧形态、中期的"情感表现型"舞剧形态和后期的"情境创生型"舞剧形态,典型地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舞剧不同文体形态的美学特色。在这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到舞剧现代性的转型,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即吸引观者的共鸣、强化观者审美体验的动力场。同时,舞剧由传统的典型形象塑造逐步进入到一种象征的表达。这种象征的表达与现代人的审美体验息息相关。正是这种现代性审美体验逐步使舞剧走向其自身的文体独立。

  • 标签: 舒巧舞剧 中国舞剧 文体独立
  • 简介:一直以来,身体之于我们都是最熟悉而陌生的存在。每天,我们奔波穿行于茫茫的都市之中,高、矮、胖、瘦,步履匆匆或者悠哉游哉,形形色色的身体叙述着形形色色的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舞者,只不过在传统中国社会的认知中,我们并不习惯用身体表达,至于身体的舞蹈,早已成了最熟悉而陌生的存在。

  • 标签: 传统中国社会 认知 舞蹈 调查 身体 熟悉
  • 简介:本文对中国古典舞道具“剑”的主题,从三个方面来说,今天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的“剑”是由原始古代兵器到强身健体的武术剑,再经过吸收、提炼与发展,化合了中华武术的精要理论,并结合了中国古典舞身的韵动律独特的运动性,发展成为今天身韵教材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剑的认识与表述,无论是武术中的剑,还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的剑,都是遵循着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身法动律而运动的,不管剑作为一种舞蹈道具,还是武术中的竞技

  • 标签: 发展 内涵 中国 古典舞道具 艺术表现力
  • 简介: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北京舞蹈学院举办了“首届中国舞蹈创作讲坛”。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的舞协、歌舞团、艺术院校的舞蹈界人士以及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共约560人参加了本次讲坛的系列活动。讲坛旨在对中国舞蹈界目前的创作问题做出梳理和思考,号召舞蹈界面对国家的文化建设、社会的多元发展、人民的审美期望所赋予的责任,共同努力,主动回应,反思过往和现状,对于舞蹈艺术应有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思想价值进行深入思辨。

  • 标签: 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创作 中国舞蹈 讲坛 审美价值 社会价值
  • 简介:中国远古诗乐舞合一的仪式中,舞具有核心地位:"舞为乐主",体现为巫王亲舞和动物舞容,这在远古岩画、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体现出来。舞的核心地位在古文字中体现为舞-巫-無的一体。舞的高位在以蛙(娲)舞为典型的远古萬舞中有突出体现。舜的韶舞开始了舞的转折,夏禹夏启时代舞开始朝三个方向分离,舞在仪式中的地位开始变化,最后演进为远古晚期的"乐主于舞"。这在《吕氏春秋·古乐》和《周礼》与舞相关的文献中体现出来。

  • 标签: 远古仪式 舞-巫-無 舞为乐主 舞的移位 乐主于舞
  • 简介:文章从中国舞蹈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舞蹈学理论的历史积淀与发展、舞蹈学研究方法、舞蹈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及成就、舞蹈学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根基、历史脉络与主要内涵。由于哲学观影响,世界舞蹈体系至少由古希腊-罗马舞蹈体系、古代印度舞蹈体系、古代中华舞蹈体系几大体系构成,在观照、应对身与心、人与自然、人与神、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三种体系分别体现出对抗的、超越的、圆融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华传统哲学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几千年绵延不断、56个民族丰富多彩且自成体系的舞蹈文化传统积淀,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实践基础。丰富的舞蹈图像、书面文献、乐论、“舞+”等独特而系统的舞蹈学术概念和学术范畴是建构中国特色舞蹈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传统与内涵。梳理清楚历史上舞蹈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术传统,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内涵、特点等,有助于认清中国舞蹈学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也有助于充实和丰富世界舞蹈学理论体系。

  • 标签: “中国学派” 中国舞蹈学 阴阳 “舞+”
  • 简介:审美取向作为审美标准的表现形式,它是带有一定时期的认识性的活动倾向.随着人们审美追求的不断变化.将凸显此项社会文化内容的心理暗示特点。孜孜不倦地对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追求与探索.使我们更加明确的认识到该如何从艺术价值取向上.去解析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观。从而,帮助我们树立“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信念。一个舞种的审美取向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只有当它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时.才可能成为时代风格的主流。否则.虽然奏效于一时.但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文化基础之上,结合时代赋予我们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是更多的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与精神等人所特有的本质需要.也即整体的审美取向。)是为中国、乃至世界舞蹈文化做出的一项杰出的历史贡献。

  • 标签: 中国 古典舞 当代 审美取向 民族传统文化 审美追求
  • 简介:“气韵”是中国舞美学特征的核心,它贯穿于形体运动和情感表现的始终。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国舞训练从基本动律元素到主、支千教材动作再到短句、表现性组合的训练“气韵”的精气贯穿始终,可渭足中国舞蹈艺术的不二法宝。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气韵” 中国古代哲学家 身韵 冲气以为和 美学特征
  • 简介: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既具有语言文字的功能,又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既可以积淀古代文化,又能够传承民族审美心理;它可以把社会生活升华为艺术形式,不断汇入时代精神与新的审美情趣。由于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之母,因此,研究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探索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文化类型及其审美特征,不仅是研究中国舞蹈文化之根本,而且有助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探究。

  • 标签: 中国民间舞蹈 舞蹈文化 文化因素 农耕文化 审美特征 时代精神
  • 简介:建国后中国舞剧文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舒巧的舞剧编创一方面继承传统舞剧戏剧观的创作风格,另一方面融汇西方现代舞剧的创作理念,经历了早期的“历史再现型”舞剧形态、中期的“情感表现型”舞剧形态和后期的“情境创生型”舞剧形态,典型地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舞剧不同文体形态的美学特色。在这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到舞剧现代性的转型,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即吸引观者的共鸣、强化观者审美体验的动力场。同时,舞剧由传统的典型形象塑造逐步进入到一种象征的表达。这种象征的表达与现代人的审美体验息息相关。正是这种现代性审美体验逐步使舞剧走向其自身的文体独立。

  • 标签: 舒巧舞剧 中国舞剧 文体独立
  • 简介:2008年11月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30周年校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大礼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校庆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出席庆祝大会并题辞,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也出席庆典大会并讲话,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到场祝贺。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 校庆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委员
  • 简介:笔者借索绪尔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舞展开论述,通过对当下五种古典舞言语模式及其语言形态的分析,试图描画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整体面貌,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索绪尔 语言学 中国古典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