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件珍贵文物,一为金代印海水人鱼纹褐釉瓷碗,其纹饰繁缛,器形较大,为井陉窑产品;一为北齐“皇建二年”彩绘描金思惟菩萨像,其把佛像与其思想连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在早期造像中极少见。

  • 标签: 正定 馆藏文物 井陉窑 北齐造像
  • 简介:<正>近年来,赤峰市林西县在文物普查中,收集到一批珍贵瓷器,其中有件金元时期的铁锈花瓷罐,纹饰繁缛,造型优美,为铁锈花瓷器的上品,现介绍如下.1.白釉铁锈花缠枝牡丹纹罐出土于十二吐乡小城子村。罐高19.4、口径17、底径10.5、最大腹径25.3厘米。罐体矮扁,圆唇,广肩,曲腹,腹部上鼓下收,平底;釉色白中泛黄,内外挂

  • 标签: 铁锈花 瓷器 金元时期 出土 赤峰市 普查
  • 简介:保存于民间的民国时期地契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宝贵资料。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民国初年的张有“洪宪”年号的地契,认为其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袁世凯称帝以及皇帝梦破灭的史实,是近代社会变迁的缩影,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 标签: 地契 洪宪 袁世凯 复辟帝制
  • 简介:笔者藏有民国时期陕西第一家地方银行秦丰银行(银)兑换券数枚(封三)。该券构图新颖,色彩鲜艳,品相精美,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地方银行 兑换 银两 陕西 民国时期
  • 简介:民国六七年间(1917—1918年),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银元局铸造了壹银币。重35g左右,径39mm,成色85%。正面中央为汉文“壹”及维吾尔文“银钱”。外围上下环分别为“迪化银元局造”及纪年。左右各列一梅花边花。背面中央为维文“壹”、“乌鲁木齐”。外围是左右对称环形交叉的嘉禾图,禾尖有一梅花。

  • 标签: 银币 民国 版别 乌鲁木齐 1918年 维吾尔文
  • 简介:<正>一、洛阳发现众多壁画墓的历史缘由洛阳素为帝都王里,其都市的兴起,几乎与中国国家的诞生同步。根据近年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夏、商、西周均曾在洛建过都,西周以降建都洛阳的朝代则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和五代时期的后梁、后唐,故称洛阳为“九朝故都”,而实为十三朝故都。其都市发展史已有近4000年,建都时间累计长达1400多年,都居帝王约90多位。因此可以说洛阳在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时间最长、都居帝王最多、都城遗址也最多的一座古都。宋代司马光

  • 标签: 壁画墓 洛阳市 汉墓壁画 文物工作 新莽时期 墓室壁画
  • 简介:1952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成立后,先后办理了多种名称的储蓄业务,由分行和下属各支行实施操作,“保本保值定额储蓄”就是其中的一种。几年前,一位新疆南疆的好友给笔者带来数百张五十年代新疆各种储蓄存单。笔者在整理这些储蓄存单时,

  • 标签: 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 储蓄存单 定额 保值 储蓄业务 五十年代
  • 简介:湖北省水陆通衢,商贾云集,自古商品流通发达。清末民初曾屡次发行本省纸币,以满足市场之需。笔者集有该省清末官钱局铜元壹百枚票和民初省银行壹角票各一张,兹简介如下。

  • 标签: 清末民初 湖北省 纸币 商品流通 铜元
  • 简介:本文梳理了汉代墓葬中的龙虎图像组合资料,从"空间性"及组合关系的角度出发,尝试拓宽取材标准,并结合这些材料的地域分布、表现形式及空间位置等,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了龙虎图像组合的功能,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探寻其所反映出的汉代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

  • 标签: 两汉 龙虎图像组合 分类 含义 丧葬观念
  • 简介:安徽银铤的铸造,至迟在唐代就开始了。1956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4枚银铤,其中1枚为宣城郡所铸,系杨国忠用以进奉之银铤,呈条块状,唐制伍拾,实测重210%。錾文:正面一行,“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进”;背面三行,“宣城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专知官大中大吏使持节宣城郡”,“诣军事守宣城郡大守上柱国臣苗奉倩”,“天宝十载四月二十九日”。宣城郡即今安徽宣州市。据《太平寰宇记》,宣城郡东汉顺帝时置。《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589年)废宣城郡,改置宣州,大业初复改宣城郡。唐天宝年间属江南西道,后改为宣州。此枚银铤的发现,表明安徽至迟在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已铸造银铤。

  • 标签: 金银货币 安徽 发现 《太平寰宇记》 两宋 宣州市
  • 简介:先秦汉帝王陵墓等高等级大型墓葬的方向问题,是墓葬制度传承变迁的一个方面。本文在探讨该类墓向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这些大型墓葬的方向来源,主要存在着“家族传承”和“例随前朝”种模式。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的大型墓葬的墓向一致性,呈现着综合性的特点,即不仅有族群同源而出内在的“家族传承”因素,也存在礼仪制度前后承袭外在的“例随前朝”表现。

  • 标签: 先秦两汉 帝陵墓向 传承模式 家族传承 例随前朝
  • 简介:“唐国通宝”是十国南唐·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唐元宗李臻铸,以一当“开元通宝”二,与开元钱并行,钱文有篆、隶、楷三书体,铸工规整,钱文精美,虽当时铸期短暂,但数量多,流通广。各地都有出土发现。现将我收藏的枚“唐国通宝”小平钱,介绍如下:

  • 标签: 南唐 “开元通宝” 开元钱 小平钱 钱文 十国
  • 简介:介绍枚前苏联纪念币。第一枚是苏维埃政权建立50周年纪念币(图1)。此币全套5枚,面值分别为10、15、20、50戈比和1卢布。本文仅谈其中的1卢布。它发行于1967年10月1日.铸量极大.多达5250万枚。面列宁演讲大半身像。背景是由竖立的锤子。币缘的镰刀以及左上侧的一枚五角星组成的苏联国旗。下方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俄文缩写CCCP。背面国徽环纪“苏维埃政权诞辰50周年”,下沿纪值1卢布。

  • 标签: 纪念币 前苏联 50周年 1967年 苏维埃政权 政权建立
  • 简介:以洛阳和邺城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魏晋北朝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以墓葬资料为基础,分曹魏晋初、西晋中后期、十六国、北魏前期、北魏后期、东魏北齐六个阶段,探讨了中原丧葬制度和墓葬文化的阶段性演变情况,中原墓葬文化形成、变迁和发展的曲折历程,是由特殊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并与同时期的其它地区墓葬文化紧密相关。

  • 标签: 中原地区 墓葬文化 丧葬制度 民俗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葬品
  • 简介:5月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总结和整改提高阶段动员会议。以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同志为组长的中央督导组第41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局机关和机关服务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局督导组全体成员,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负责同志1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保华同志主持。

  • 标签: 国家文物局 先进性教育活动 中国 文物保护 服务功能
  • 简介:建国以来甾钱的发现和研究蔡万进,寇川,陈国友甾钱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种圆形方孔青铜铸币,币文“甾”,篆文横读,分种形制:一种面背无内外郭(下简称无郭甾);一种面背均有外郭,无内郭(简称有郭甾),“甾”即“锱”省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量单...

  • 标签: 半两钱 战国晚期 南阳市 考古发现与研究 货币史 河南南阳
  • 简介:<正>为配合长江三峡大坝动土工程,做好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我们于1984年六月派员组成考古发掘队,对鄂西峡江北岸的宜昌县太平溪区龙潭坪乡覃家沱附近的处古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宜昌县文化局、宜昌县黄陵庙文物管理处对这次工作给予了支持,并派员参加发掘,协助工作。发掘工作于六月中旬开始,下旬结束,历时半月,共开探方三个,探沟五条,计发掘面积七十二平方米,获得一批实物资料。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覃家沱遗址覃家沱遗址东距宜昌市三十余公里,与三斗坪镇隔江相对(图一),处于覃家沱大队第三生产队的范围内,在长江北岸的第二

  • 标签: 古文化遗址 图版 考古发掘 宜昌县 文化堆积 文化遗物
  • 简介:<正>一九七四年春,信阳县长台关公社甘岸大队彭岗生产队社员在村西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件铜盘和件铜匜。出土铜器的地点,位于淮河北岸三里许的一处高台地上(图一)。根据钻探和调查情况分析,出土的这三件铜器不是窖藏,而是墓葬的陪葬品。现简介如下:

  • 标签: 铜器 信阳 平整土地 春秋 生产队 情况分析
  • 简介:六年前,笔者收集到三枚二版式的“苏来曼·卡德尔挑花石可汗”铜币,由于文字怪异,虽请教了多名阿文专家翻译,又怕汉译不准而迟迟没刊布,今介绍给泉友鉴赏。

  • 标签: “挑花石可汗”铜币 黑汗朝 新疆 阿拉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