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鞣酸苦参碱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鞣酸苦参碱治疗,实验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鞣酸苦参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腹痛、腹泻等症状及直肠的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和运动指数。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显著减轻,实验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肠压两组均显著提升,运动指数得到大幅下降,同时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鞣酸苦参碱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鞣酸苦参碱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联合乳杆菌胶囊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VVC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菌检转阴时间、痊愈时间、复发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菌检转阴时间和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盐酸特比萘芬联合乳杆菌胶囊治疗VVC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盐酸特比萘芬 乳杆菌活菌胶囊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曲美布汀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菌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IBS-D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菌汀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曲美布汀治疗,菌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结果菌汀组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治疗后乳酸杆菌、酵母菌水平高于后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菌汀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菌汀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曲美布汀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肠道菌落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好。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曲美布汀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了解中药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根据具体的中药加工炮制的工艺流程,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通过各个方面,如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药物的具体药效,药物气味的炮制等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分析。结果中药加工炮制对临床疗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炮制技术,炮制方法能够加快治疗的进程。结论中药加工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巨大,所以要对中药加工炮制的工艺手段进行不断的加强,进行不断的更新进步,以保证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中药加工炮制 临床疗效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8例早产儿,按照双盲随机均分原则,将98例早产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均给予母乳喂养和输液营养,实验组49例早产儿在此基础上在为患儿进行母乳喂养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口服或经胃管补充,4周后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以及腹泻等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以及4周内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2周后身高、头围的增加程度和两组早产儿分别喂养多长时间体重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实验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高、头围增长明显多于对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早产儿不耐受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早产儿在母乳喂养以及输液营养的同时,根据早产儿的身体状况,适量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有效降低早产儿喂养过程中出现的不耐受症状,有利于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其身高、头围以及体重的增加,对早产儿各项生命指标达到正常新生儿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布拉氏酵母菌 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栓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为选择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一次,连用3日,停药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前3-7日再口服3日,连用3个月经周期;B组每日阴道塞入制霉菌素栓20万U,连续应用6天,停药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前3-7日再用6日,连续3个月经周期;C组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一次,连用3日;同时阴道塞入制霉菌素栓20万U,连续应用6天,停药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前3-7日再重复一次,连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A组治愈率为50%,B组治愈率为54%,C组治愈率为86%,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栓联合应用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结论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栓是配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伊曲康唑 制霉菌素栓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氧化锆全瓷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的加工流程难以制作精细结构。3D打印技术可加工复杂零件、降低消耗、缩短时间。本研究应用SLA对3YSZ进行成型、应用HIP进行后处理,对所获得试件的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应用SLA和HIP可获得内部结构较为均匀的3YSZ产品,且力学性能初步达到牙科瓷材料的要求。

  • 标签: 氧化锆全瓷材料 口腔医学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分别采取布拉酵母菌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的疗效。方法从本院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就诊的儿科患者中选择124例轮状病毒性肠胃炎患儿,分为研究组62例,进行布拉酵母菌治疗;对照组62例,采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6%,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71%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酵母菌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分别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时,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根据患儿情况灵活使用。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是除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之外最常见的妊娠期阴道感染性疾病。目前治疗妊娠期VVC主要推荐制霉菌素、克霉唑等阴道栓剂,但由于妊娠期VVC复发率高,抗真菌药物对母婴潜在的毒副作用风险,治疗复杂性VVC及复发性VVC较为困难,需不断研制治疗安全药物及创新治疗方案。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妊娠 抗真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局部放药应用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96例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伊曲康唑(口服治疗)与制霉菌素栓剂(置入阴道治疗)。乙组仅用制霉菌素栓剂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甲组阴道症状明显缓解,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菌数比乙组少(P<0.05)。甲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在临床中用制霉菌素局部放药和口服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可明显缓解阴道症状,减少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菌数,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伊曲康唑 制霉菌素栓 局部放药 外阴阴道 假丝酵母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江油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解江油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江油市境内餐饮服务单位、大中小型农家乐和大学、高中、初中学校食堂的食品从业人员(主要以厨师、凉菜师傅)323名为研究对象,采集大便(肛拭)、从业人员手表面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对检测出来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204份采集样本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27.9%,餐饮单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学校食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检出率;不同工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状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致病菌类别检查结果显示,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结论本辖区的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的总体检出率较高。

  • 标签: 食品从业人员 食源性致病菌 带菌 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