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小乳腺癌(最大直径≤2c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患者共72个最大直径≤2cm的乳腺肿块资料。术前均经过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常规超声采用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采用改良5分法分别对乳腺肿块的性质进行鉴别诊断。术后或细针细胞穿刺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运用常规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法对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采用SPA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单独运用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为55.2%,60.5%,58.3%,而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79.3%,81.4%,80.6%,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8,P=0.00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腹症影像诊断中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诊治的急腹症80例为对象,均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与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结果对比,没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重建在诊断急腹症中,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降低治疗的难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研究实验,对所有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同时与常规涂片结果作对比。结果:100例患者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有60例检出恶性病变,40例检出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无可疑阳性病例;经常规涂片检查,检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可疑阳性病例各有34例、52例和14例。常规涂片组、免疫组化技术组在检查准确率(86.0%vs100%)上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0,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辅助评估疾病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胸腔积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超声技术在外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0年12月接诊80例患有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等,将二维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结果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检查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二维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二维血流显示检查 外周动脉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临床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1月产科收治的产妇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分娩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技术,实验组实施无痛分娩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无痛分娩技术后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镇痛后,出现2例剖宫产、2例产后出血和4例新生儿窒息;对照组护理后,出现9例剖宫产、6例产后出血和8例新生儿窒息,两组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就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产妇实施无痛分娩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母婴结局,促进产妇预后。

  • 标签: 产科 无痛分娩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病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详细的记录患者的基本病情情况以及病症信息,进行病案管理不仅可以总结临床工作的总结,还可以为后期解决医疗纠纷,探寻研究疾病的规律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随着近年来医院规模的扩大,同时患病人数的增多,病案数量也飞速的增长,这对于病案管理也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但是传统的病案管理下人工整理以及人工记录等形式的病案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弊端,会影响整体病案管理的效率,还会对医院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而随着当前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也逐渐在各行各业得到普及,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就可以有效的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病案信息管理,提升病案管理的整体效率。

  • 标签: 病案管理 现代化信息技术 应用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低剂量CT扫描胸部疾病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胸部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和不同征象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图像优良率为91.84%,对照组图像优良率为95.92%,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毛刺、密度不均、钙化、支气管征等病变征象,两组患者检出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在图像质量和病症检出率方面,不具备明显差异,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胸部疾病 低剂量 CT扫描 图像质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急诊中探讨DR放射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62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DR反射检查)和参照组(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符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中采用DR放射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急诊 DR放射检查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实施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选取其中的50例(结节数为60个)患者,开展超声造影检查,所有上述检查者的结节均经过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对比于病理结果,分析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结果 在60个结节当中,经病理检查得知,良性28个,恶性32个;经超声造影发现,良、恶性分别为35例、25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87%、85.71%、91.67%。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诊断时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准确率高,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窗宽技术诊断原发性大网膜梗死的价值。方法  以2019.8-2022.8本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大网膜梗死患者为对象。固定窗位为50 HU,分别采用窗宽135 HU、250 HU、350 HU、500 HU分析,并比较病变检出率。结果  30例患者CT扫描显示,肠管旁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密度影,多见于左侧腹部,右腹少见。135 HU、250 HU窗宽上病灶的检出率较低,对于早期或轻度的梗死灶几乎不显示,350 HU、500 HU可清楚显示病灶,表现为肠管旁片状的高密度影,周围脂肪密度浑浊。135 HU、250 HU窗宽诊断原发性大网膜脑梗死的检出率与350 HU、500 HU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CT窗宽技术 原发性 大网膜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采用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的200例石蜡切片予以染色,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选择100例,观察组进行病理技术HE染色,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诊断后脂肪、胃镜活检和子宫内膜正确率为90%和70%,对比组间数据P<0.05。结论: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价值明显,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病理技术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诊断工作中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诊断并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参照依据,对比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CT、MRI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总检出率、狭窄程度总检出率、病变部位总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工作中CT、MRI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结果,满足临床诊断工作所需,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 标签: 冠心病 放射技术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鉴别贫血过程中应用血液检验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1月健康体检者、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地中海贫血患者各35例,分别设为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均实施血液检验,对比三组血常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铁性贫血组RBC、RDW较高,MCV、Hb、MCH、MCHC指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地中海贫血组RBC、MCV、RDW、Hb、MCH、MCHC活性较低(P<0.05);两组贫血患者相比,缺铁性贫血组RBC、MCV、RDW指标较高,Hb、MCH、MCHC指标较低(P<0.05)。结论:通过血液检验可有效促进贫血确诊和分型,应用价值显著。贫血患者血常规指标存在显著异常,与健康体检者差异显著,而且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具有不同表现,以此为依据可有效确诊贫血,准确分型疾病,促进科学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诊断 贫血类型鉴别 血常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将mapping技术和FT-CMR技术(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合理使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研究分析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即2020.01-2021.12)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研究样本数量为30例,视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样本数量为30例,视为对照组),均使用mapping技术和CMR-FT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较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者)心肌纤维化应标以及应变率均呈下降趋势(P

  • 标签: mapping技术 FT-CMR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将mapping技术和FT-CMR技术(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合理使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研究分析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即2020.01-2021.12)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研究样本数量为30例,视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样本数量为30例,视为对照组),均使用mapping技术和CMR-FT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较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者)心肌纤维化应标以及应变率均呈下降趋势(P

  • 标签: mapping技术 FT-CMR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肋骨骨折开展诊断的过程中,分析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以及DR影像技术产生的具体价值。 方法 6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中,所有患者诊断为肋骨骨折,开始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1月,随机等分,各30例,A组使用DR影像技术,B组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比较诊断价值。 结果 B组诊断准确率高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RX线投照技术与传统X线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单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6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8)行传统X线检查,研究组(n=48)行DRX检查。以患者CT诊断结果为准,分析DRX线投照技术、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效果。结果:(1)DRX线投照技术诊断所得中期、晚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均高于传统X线诊断,差异显著,P<0.05。(2)DRX线投照技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差异显著,P<0.05。结论:DRX线投照技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优势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但就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仍存在应用局限,需联合其他诊断技术予以完善。

  • 标签: DRX 传统X线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