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实验分析,将其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组比较,给予心电图检查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肺动脉增强CT检查者设定为对照组,各组42例患者,对两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检查依从性分别为95.24%、97.62%,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检查依从性分别为73.81%、78.57%,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实施心电图诊断检查,可提高患者检查依从性和诊断准确率,利于疾病的治疗,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羊水栓塞的具体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出现羊水栓塞的病例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处理,希望能找到预防和护理羊水栓塞的有效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有20例在妊娠期出现羊水栓塞,还有2例在第二产程出现羊水栓塞,有3例在中期引产时出现羊水栓塞,余有1例胚亡清宫时发生羊水栓塞。结论羊水栓塞的发生对孕妇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需要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并积极的进行临床救治。

  • 标签: 羊水栓塞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在院前急救中对急性肺栓塞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肺栓塞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高危组、非高危组各50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心电图表现对比。结果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顺钟向转位、TV1-TV4倒置、aVR相应的R波振幅增加。与高危组相比,非高危组心电图往往在STV1、S1QⅢTⅢ及STV1均抬高,且相应的TV1-TV4倒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采用心电图加以早期诊断能减少其自身危险分层,具有临床诊断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院前急救 急性肺栓塞 诊断评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率塞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围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61例,3、6、12月后复查,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成功率100%,疗效明显。下腹部疼痛161例100%,中、重度疼痛124例77.0%,伴恶心呕吐41%、发热(<38.5°C)31.1%,一般性不适21.3%,坏死肌瘤从阴道间断排出69例42.9%,脱落瘤体从宫颈脱出9.3%,尿道会阴部糜烂3.7%,尿频尿急1.9%,闭经8.7%。结论把握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可以减轻和预防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超选择栓塞 子宫动脉 子宫肌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应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观察组44例在采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清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子宫内包块消失时间、血清P-HGG值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宫内包块消失时间、血清P-HGG值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运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的子宫恢复速度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率塞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围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以信封法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率、住院时间,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率为7.5%,远远低于对照组25%的并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包括结论手术操作、肿瘤本身、术后卧床都可引发下肢深静脉栓塞,临床应根据栓塞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 标签: 妇科肿瘤 术后 下肢深静脉栓塞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科进行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45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以及阿加曲班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时间超过半年。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经过6~72h的动脉导管溶栓治疗,26例患者的患肢血供完全正常、15例明显改善、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1.11%。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动脉导管溶栓,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溶栓 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应用无缝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无缝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缝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士性格及特征、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环境,根据Likert5级评分,确定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性格及特征、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0.2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应用无缝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科 无缝式护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甚少见的病因是肺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对COPD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非常熟悉,但是对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肺栓塞(PE)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率不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诊断率还不高,误诊率可达40.6%~79.1%.现将我院近3a内诊断的由肺栓塞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给予随访6、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0,并发症发生率为35.0%,而对照组复发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56.7%,研究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均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子宫动脉栓塞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办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有颅内动脉瘤130例,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颅内动脉瘤破损导致再次出血。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其原因既防治手段。结果收缩压上升至220mmHg后,5例颅内动脉瘤破损时间为1例瞳孔出现放大时、2例导丝随导管导入时、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时、1例弹簧圈掉落时;术后死亡1例,在良好的状态下恢复1-4患者预后,为期一年的随访,4例DSA复查,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动脉瘤的治疗。结论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的操作及适当的致密填塞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并发症,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我院中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100例,根据使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肢体运动功能与实验组相比,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在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急性脑栓塞性脑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给予子宫肌瘤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子宫肌瘤7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39例。予以参照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予以研究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比较观察予以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相比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更好,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肺栓塞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8例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患者的护理体会。对于具有PE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包括分析高危因素、健康宣教、一般护理和针对性预防护理;对于已经发生PE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溶栓治疗的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符合溶栓的适应证而接受溶栓治疗,治愈率80.85%。结论对PE患者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拴塞 综合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64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子宫动脉栓塞及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相当,其中子宫动脉栓塞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4年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行脾切除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预防,观察组则采用干预护理方法进行脾切除术后静脉栓塞预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比率,探讨脾切除术后正确的防治、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对照组护理之后产生下肢静脉栓塞患者占12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6.67%;观察组的脾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占3例,所占的百分比为6.67%,则两组患者在脾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所占百分比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组护理之后,对脾切除患者进行术后护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执行,做好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为脾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BAVM患者90例(2015年1月15日-2016年6月15日),其中常规组采取内减压手术治疗,对实验组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EGF、TFN-α、MMP-9、IL-6检测值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和VEGF、TFN-α、IL-6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VEGF、TFN-α、IL-6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术 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血栓栓症发生与否分为两组,发生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的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D-二聚体、吸烟史两组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有吸烟史;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治愈率达到65.63%,好转率为31.25%,死亡率仅为3.12%。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中要对其进行控制,高危人群做好监测和预防,一旦栓塞形成,及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肺癌 化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