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普外科收治的病人多行腹部手术,许多腹部手术必须放置外科导管,置管的主要目的是对术后体内坏死组织、渗出液等进行持续的冲洗引流,以达到炎症吸收、水肿消退、切口愈合的目的,有的病人术后置管达到5~10根,甚至更多,

  • 标签: 导管标识 腹部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介入导管室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3月到2022年5月间,选择80例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病人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并且对这些病人进行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在此过程中,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PICC导管发生堵塞的危险因素,针对本科室23例PICC发生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原因分析。根据危险因素分析进行PICC知识培训及操作技术指导。提高护士的操作能力、降低导管堵管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由于病人输液种类及输液量的要求,静脉留置针已不能满足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需要,中长静脉导管是经外周静脉进入的又一血管通道器材,它比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性低,比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低[1],而且具有操作简便,留置后不需要做X线定位等特点,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输液治疗 静脉留置针 经外周静脉 护理 输液种类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 PICC导管发生堵塞的危险因素,针对本科室 23例 PICC发生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原因分析。根据危险因素分析进行 PICC知识培训及操作技术指导。提高护士的操作能力、降低导管堵管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部分脱出原因与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收治样本:6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各30例,比较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导管脱出情况较少,导管脱出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导致PICC导管部分脱出的原因有护士、患者、导管与固定效果等多种因素,可提高护理服务意识,置管期间对操作进行规范,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与家属对PICC导管的认知与依从性,降低导管脱出率,保障置管成功。

  • 标签: PICC导管 脱出原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80例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患者实施综合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患者 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效果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较高,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曲张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因切口多、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瘢痕多、易复发而不易被患者接受。2005年7月以来,我科采用局麻下穿刺大隐静脉,注人无水乙醇,使曲张的大隐静脉以及深静脉均得到永久性闭塞,栓塞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3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硬化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护理 导管 外科常见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05.09-2023.05.09,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介入导管室接待患者,共计10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综合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干预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导管室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理想,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介入导管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综合导管室2021年出现的2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整改措施。方法:对综合导管室的卫生标准、工作环境、消毒隔离、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感染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综合导管室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综合导管室无一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结论:通过对容易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改进,有助于提高术后治疗,使综合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标准话、规范化,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急危重症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改善患者呼吸的一个关键措施,而在对患者进行处理时,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将气管套管拔除,而在拔管前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试行堵管,恢复至正常的气道通气模式,当患者的口鼻呼吸恢复至正常,并且咳嗽反应良好后方可拔除导管。在试行堵管过程中,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气管切开导管并无相应的配套堵管装置,也并没有建立标准尺度的堵管方式,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对其中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其特点,并按要求开展有效的综合护理,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使流至气管导管的堵管护理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

  • 标签: 医院 鼻饲 误吸 气管插管 护理进展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透护理患者导管引流不畅的护理价值。方法:收治60例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导管引流通畅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导管引流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透护理 导管引流不畅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于预防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从在2018年2月到2020年3月份期间我院接收的PICC导管感染患者中选择60例,平均分为两组,30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差异明显(P

  • 标签: 循证护理干预 PICC导管感染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应用EKG技术具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需要采取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求实施随机式均分50例患者的措施,均分后形成人数各为2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采取胸片定位置入方式、观察组置入时则采用EKG技术置入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现象发生率、满意度三项指标。结果:实施EKG技术的观察组在观察的三项指标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应积极采用EKG技术,在显著提升头端定位成功率及一次性穿刺率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技术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PICC EKG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