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头乳晕区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一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15例乳头乳晕区乳腺癌患者,其中0期乳腺癌3例,Ⅰ期乳腺癌7例,Ⅱ期乳腺癌5例。15例患者中13例行乳头乳晕区圆形切ISI的保乳手术(标本切缘阴性)后即刻背阔肌皮瓣重建术,2例拟行乳头乳晕区圆形切口的保乳手术,因标本切缘阳性,改行仿根治术,术后行即刻背阔肌皮瓣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15例患者中即刻乳头乳晕重建术9例,延期乳头乳晕重建术2例,拒绝乳头乳晕重建4例。结果13例保乳加背阔肌皮瓣重建患者中12例外形满意,满意率为92.31%,1例缝合后中央区内陷,外形不满意,但大小与健侧对称。2例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重建乳房外形满意。9例即刻重建乳头乳晕7例成活,2例发生重建乳头部分坏死;3例乳头位置略高于健侧。2例延期乳头乳晕重建均成活,且位置对称。15例中6例发生背部皮下积液,1例背部切口裂开。随访10~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1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复发,复发率为7.69%,无远处转移发生。结论对乳头乳晕中央区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加即刻背阔肌皮瓣重建术可以提高术后乳房外形满意率,且可行即刻乳头乳晕重建术。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根治术无差异。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背阔肌皮瓣 乳房重建 乳头乳晕复合体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诊断为单侧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348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测定患肢上臂、前臂、手腕部周径差异,患肢周径超过健侧周径2cm,即诊断为上肢淋巴水肿。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T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乳房切除方式、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等,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348例患者中,有88例(25.3%)被诊断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60例未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术后5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5.3%(88/348)。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上肢淋巴水肿组患者中,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以上、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射治疗者分别占31.1%(46/148)、41.0%(43/105)、40.4%(53/131)、37.5%(33/88)、40.6%(88/247)、85.2%(23/27),明显高于非上肢淋巴水肿组的21%(42/42)、18.5%(45/243)、16.1%(35/217)、21.2%(55/260)、0(0/101)、20.2%(65/32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19.531、25.592、15.886、48.163、55.585,P均〈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腋窝局部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OR=3.124,95%CI:1.927-5.064,P〈0.001;OR=2.017,95%CI:1.240-3.282,P=0.005;OR=2.512,95%CI:1.495-4.222,P=0.001)。上肢负荷过重、外伤、感染是形成上肢淋巴水肿的诱因。结论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对于体质指数≥25、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中应予高度重视,以便及早干预,避免淋巴水肿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淋巴结切除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探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评表(FACT—B,包括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和特异因素方面),对15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和术后时间6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以生活质量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0者为自变量(包括年龄、疾病分期、术后时间),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分期、不同术后时间的患者间生活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分期为中期者得分低于早期者(P=0.014),术后时间为12个月、60个月者得分高于术后时间3个月者(P值均〈0.050)。结论疾病分期、术后时间是QOL的影响因素;应从影响因素出发,积极开展乳腺癌普查、躯体功能锻炼及心理疏导等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主要表现为痛经、不孕、盆腔包块。有学者推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缩宫素受体(oxytocinreceptor,O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与痛经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NGF、OTR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疼痛之间的关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神经生长因子 缩宫素受体 疼痛 receptor 正常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评价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所有病例均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唑来膦酸组29例,帕米膦酸二钠组25例。给药方法:唑来膦酸4mg+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帕米膦酸二钠6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4h;均每4周1次,共3次。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情况:唑来膦酸组完全缓解(CR)15例(51.7%),部分缓解(PR)9例(31.0%),临床获益[CR+PR+轻度缓解(MR)]93.0%;帕米膦酸二钠组CR11例(44.0%),PR7例(28.0%),临床获益88.0%。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感冒样症状、低钙血症。结论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有较好的疗效;两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但唑来膦酸使用更为方便。

  • 标签: 乳腺癌 骨转移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 简介: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20%~30%,同时,也是5%~10%不孕症患者的病因。随着晚生育妇女人群的增加,以及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等,近年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广泛开展,已经成为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女性的首选治疗手段。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手术 切除手术后 子宫破裂 育龄期妇女 良性肿瘤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扩大切除术并不一定能改善预后,因此,保留乳房手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向。现将本院使用保留乳房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总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留乳房手术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作用。方法:将166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产后6h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乳房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24h、48h、72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产后24h、48h、72h泌乳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应用产后康复仪进行乳房护理干预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分泌,促成母乳喂养的成功,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产后康复治疗仪 催乳
  • 简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逐步普及和规范,但其术后并发症仍有发生,尤其在广大的基层医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等仍较多,本文通过对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术后有效引流管的放置和包扎方式的改变,很好的预防了皮瓣下积液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皮瓣下积液 预防 术后皮下积液 术后并发症 手术治疗
  • 简介:病例1:患者,女,28岁,G0P0,末次月经:2005年1月2日,因“停经50天,下腹痛7天,阴道流血3天”于2005年2月22日入院。患者停经后无早孕反应,人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阵发性胀痛,能忍受。入院前3天出现阴道少量流血,

  • 标签: 异位妊娠 输卵管切除术
  • 简介:目的了解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南通市瑞慈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抽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肌瘤残留率、肌瘤复发率、术后妊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肌瘤残留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在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肿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166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结果166例患者中原发肿瘤病变均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并病理证实,其中宫颈癌72例,子宫内膜癌18例,卵巢癌76例;出现并发症有尿潴留31例,盆腔淋巴囊肿17例,肾盂分离6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髂血管旁异常静脉1例。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膀胱残余尿量,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肾盂分离程度,下肢静脉血栓的部位,超声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史可以作为基层医院诊断并发症的首选方法,结果对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 标签: 盆腔恶性肿瘤术后 并发症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与开腹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术后宫内受孕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有生育要求的83例异位妊娠病例,其中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43例,开腹保守性手术40例,术中配合患侧输卵管系膜处注射甲氨喋呤,比较两组手术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术后18个月内宫内受孕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88%)、宫内受孕率(61%)、再次异位妊娠率(7%);开腹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73%)、宫内受孕率(48%)、再次异位妊娠率(8%)。结论: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后宫内妊娠率高,而再次异位妊娠率不增加,适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宫内受孕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顽固性血清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9月本科收治28例乳腺癌术后并发顽固性血清肿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13例,常规治疗组15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拔管时间、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管时间采用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手术治疗组拔管时间为41.07±2.59d,常规治疗组拔管时间为59.13±1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5)。手术治疗组日平均引流量为39.84±4.21ml,常规治疗组日平均引流量则为37.86±2.5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手术治疗组总引流量为1635.61±186.70ml,常规治疗组则为2232.05±410.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5)。结论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血清肿具有明显缩短拔管时问,减少体液丧失的优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血清肿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再造乳房的适应证、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院对94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皮肤皮下乳腺组织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rectusabdominismyocutaneousflap,TRAM)、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dorsimyocutaneousflap,LDM)联合或不联合假体、单纯乳房假体植入4种方式即刻再造乳房。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带蒂TRAM再造47例,LDM再造共42例(其中联合假体28例),单纯乳房假体植入5例。4例出现轻微术后并发症(4.25%)。经过3~67个月随访,局部区域复发率为0,再造乳房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术后外观评价优良率97.87%。结论合理选择病例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是安全可靠的,切口隐蔽并能够保留原有乳房皮肤的感觉,从而获得最佳美容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保留皮肤乳房切除术 乳房再造 乳腺癌
  • 简介:目的保乳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但在切除足够的范围后如不进行修复,常可出现局部凹陷畸形,影响美感。采用背阔肌微肌瓣转移的方法进行乳房整形,修复缺损。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32例新诊断为T1~2N0~1M0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扩大切除、冰冻病理切片证实边缘无癌残留、腋淋巴结清扫后,行背阔肌带蒂微肌瓣转移修补缺损,美容效果按Harris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第5~8天拔出引流管,住院时间为10~14d。评价效果:12例为优秀,16例良好,6例尚可,无外形差的病例。结论带蒂的背阔肌微肌瓣转移乳房整形对外上、近外下和内上象限的缺损效果满意。可耐受放疗,不影响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 标签: 保乳术 背阔肌微肌瓣转移 乳房整形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予仿生物电疗法促进子宫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展览路医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31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156例,术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仿生物电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痛疼、出血量、持续时间、超声监测术后2周组织物残留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出血量、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残留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电疗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的镇痛及子宫内膜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仿生物电疗法 子宫修复
  • 简介:青年(〈35岁)乳腺癌患者术后妊娠是个特殊问题,对患者本人和家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辅助治疗对青年患者的卵巢功能有明显影响,但部分青年女性对于术后妊娠仍有要求。由于妊娠会导致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可能对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乳腺癌术后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长期内分泌治疗是否对胎儿有不良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妊娠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青年 术后妊娠 预后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53岁,绝经后2年,因接触性出血、于当地医院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CIN3级、行LEEP手术后1周、要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5月21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检查:宫颈表面可见较厚的黑色结痂,表面有污稠的分泌物渗出,未做内诊。阴道彩超提示:子宫稍大,内膜0.4cm,盆液厚1.0cm,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肌层可见多量不均质短线反射,符合子宫腺肌病影像学特征。

  • 标签: 子宫切除术后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阴道瘘 腹腔镜 小肠 宫颈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