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降低肌瘤残留率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敦煌市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97例,其中50例于肌瘤剔除后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另47例未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观察肌瘤残留、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实验组中发现11例有肌瘤残留,均为肌壁间肌瘤。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中使用阴道超声探查能及时发现残留肌瘤,减少术后肌瘤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阴道超声 术后残留
  • 简介:《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这本书是作者李兰妮此前已出版的长篇纪实散文《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的续篇。作者持续探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疾患和生命困境,它同时也是伴随现代化进程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 标签: 医生 精神疾患 抑郁症 现代化 作者
  • 简介:这是最近我与一位老同学(A)的对话,话题是:对他罹患胃癌的妻子,告诉不告诉关于癌症发展的实情。考虑这是一个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问题,我(B)将这个谈话的梗概记录下来,供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参考。

  • 标签: 癌症康复 治疗方案 化疗 癌症患者
  • 简介:目的为了探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1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重度各10例,肝硬化病人1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样本COX-2测定,并结合病情轻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COX-2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OX-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病人组血清COX-2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COX-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呈现出高表达,并且在其发病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COX-2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造瘘在低位直肠癌根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造瘘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造瘘,对照组患者未进行预防性造瘘,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前和术后7天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术前和术后5天外周血降钙素原(PCT)水平,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RP、PCT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外周血CRP水平、术后5天外周血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多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中进行预防性造瘘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炎性反应,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是一种更加安全的选择。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造瘘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onellymphnodebiopsy,SLNB)对SLN阴性者进行保腋窝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专利蓝(patentblue-v)和^99mTc标记的硫胶体(^99mTc-Sulphurcolloid,^99mTc-Sc)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SLN阴性并同意保腋窝者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对SLN阳性或虽SLN阴性但不同意保腋窝者仍行ALND。结果:2002年3月~2006年3月入组临床分期T1~2N0M0乳腺癌患者135例,均行SLNB。SLN阳性44例,其中42例行ALND,2例镜下有微小转移灶者仅行SLNB术后加腋窝淋巴结区域放疗;SLN阴性91例(67.4%),其中的39例仅行SLNB,52例仍行ALND。全组SLNB准确率97.8%(132/135),假阴性率6.8%(3/44)。全组位随访43个月(24~72个月),SLNB保腋窝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ALND者(P〈0.05),区域淋巴结无复发,ALND者区域淋巴结亦无复发。结论:SLNB保腋窝近期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微创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活检术 保腋窝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分为3组,即A组(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B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3支)、C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6支),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应用6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后5年生存率要高于应用3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三组在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病理N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淋巴结阳性数。结论:进展期胃癌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 腹腔化疗 总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其处理.结果并发症14例,包括中出血5例,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2例,横结肠系膜损伤4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3.17%,1例为血管损伤引起出血,1例为严重高碳酸血症;余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处理.术后早期并发症11例,包括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戳孔感染2例,戳孔血肿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淋巴漏1例.结论了解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并发症的原因和种类是减少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并发症
  • 简介: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在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居第6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胆囊癌因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5%[1]。目前外科根治性切除被视为胆囊癌的有效治疗手段,提高胆囊癌疗效的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合理地施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胆囊癌根治术 消化道肿瘤 胆囊底 根治性手术 残胃癌 胆道系统
  • 简介:1985年至2007年期间,全世界至少有12项有关胃癌围期辅助化疗和放疗的临床试验未能证明其疗效。对于手术可切除的胃癌,包括化疗和放射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未能获得普遍认可。因此这一时期无论胃癌分期早晚,治疗手段基本上是手术切除。直到跨世纪阶段,这种状况才发生了较大变化。

  • 标签: 辅助化疗 临床试验 其他治疗方法 单纯手术组 术前化疗 曲妥珠单抗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该式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步骤包括:游离肝脏,解剖第一肝门,解剖第二肝门,标志切除线,离断肝实质,处理肝断面,移除标本。

  • 标签: 半肝切除术 肝脏恶性肿瘤 第二肝门 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恶性肿瘤 半肝切除术 继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结石 原发性肝癌 HEPATECTOMY
  • 简介:肾上腺手术由于解剖位置和其生理功能特殊,术前诊断及处理较复杂,目前开展此项手术有一定手术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安全性,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作者就本院1997年7月至2000年11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肾上腺肿瘤15例的诊治情况总结报告,并对术前诊断、预防中意外和相关血管损伤的体会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这本书是作者李兰妮此前已出版的长篇纪实散文《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的续篇。作者持续探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疾患和生命困境,它同时也是伴随现代化进程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 标签: 医生 精神疾患 抑郁症 现代化 作者
  • 简介:目的检测肺腺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60例肺腺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sFas水平并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sFas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肺腺癌病人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Fas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肺腺癌病人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Ⅳ期肺腺癌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Ⅱ期(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1),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人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血清sFas与肺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系,检测血清sFas有可能成为肺腺癌辅助诊断、病情发展及化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标签: 可溶性FAS 肺腺癌 化学疗法
  • 简介:《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这本书是作者李兰妮此前已出版的长篇纪实散文《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的续篇。作者持续探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疾患和生命困境,它同时也是伴随现代化进程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 标签: 医生 精神疾患 抑郁症 现代化 作者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对细胞减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后的腹膜癌患者进行规范围期护理。方法对33例腹膜癌患者的围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的具体内容、围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规范。结果规范的护理减少了围期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了腹腔化疗管路的改进。结论针对细胞减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围期护理,能够减少围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腹膜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联合改良胃旁路的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BMI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89±1.15)mmol/L和(5.40±0.62)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餐后2h血糖分别为(9.82±1.12)mmol/L和(9.22±1.01)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HbA1C分别为(7.26±0.46)%及(6.8±0.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BMI较术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胃癌根治联合改良胃旁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安全可行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

  • 标签: 胃癌 改良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根治术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是由骨基质分泌的一种疏水性非胶原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1-3]。是美国MarshallR.Urist教授于1965年发现的,Urist将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bonematrix,DBM)置于动物肌肉袋诱导异位骨形成。其属于BMP家族,其中BMP-2,4和7的生物活性最高,成骨活性最强[4-6]。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中并发症 骨折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2
  • 简介:背景与目的:手术后肿瘤残余是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磁共振影像(intraoperativ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MRI)导航手术,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双重目的。本研究评估iMRI导航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158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iMRI神经导航手术。结果:手术总耗时2.5~8.5h(平均5.2±1.5h)。图像质量优144例(91.1%),良9例(5.7%),差5例(3.2%)。iMRI扫描次数2~5次(平均2.5±0.7次),其中3次42例(26.6%),4次15例(9.5%),5次6例(3.2%)。39.9%的脑胶质瘤病例经iMRI发现肿瘤切除范围未达术前计划,仍需进一步切除。术后早期MRI证实肿瘤全切率达90.5%,术后严重致残率6.8%。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iMRI实时影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可实时纠正中脑移位误差,精确定位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边界,定量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

  • 标签: 脑移位 胶质瘤手术 术中磁共振成像 神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