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7例已达到所谓的神经毛囊性错构诊断标准(明确的S100+除外)的孤立性鼻肿瘤,与7例来自类似医疗机构的典型毛盘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比较。S100-的神经毛囊性错构样肿瘤和毛盘状都表达同样的CD13+/CD34+纤维细胞性免疫表型,而不共同表达神经性/神经周围性的(S100、神经微丝、上皮膜抗原)、肌原性的(结合素、钙结合蛋白、肌肉特异性的肌动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或黑素细胞性的(S100、HMB45、NKI/C3、MelanA)表位。除外后者具有高度特征性的束状组织细胞性的纤维细胞基质外,组织病理学上,毛盘状与S100-的神经毛囊性错构样肿瘤在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作者推论纤维毛囊/毛盘状和神经毛囊性错构样肿瘤是一种单一的错构实体在形态学上的异型,其中神经毛囊性错构样肿瘤占据了这种形态学谱的一端。这种疾病既往被认为是神经毛囊性错构,仅仅除了独特的伴有由CD34+的纤维细胞组成、明显组织基质的细胞性毛盘状。作者因此提议以新的术语———梭形细胞主导的毛盘状(SCPT)命名形态学上的纤维毛囊/毛盘状病谱中这一特殊的变异型。梭形细胞主导的毛盘状:一种既往考虑为...

  • 标签: 毛盘状 状瘤 主导毛盘
  • 简介:目的探讨端粒酶RNA(hTR)和反转录酶(hTERT)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银屑病皮损hTR、hTERT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j-67抗原表达,并对hTR、hTERTmRNA的表达与Ki-67抗原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TR表达在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层细胞和所有有核细胞的胞浆,与细胞的增殖情况无关;其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hTERT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下方,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要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Ki-67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生发层和分裂旺盛的组织;它的表达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4,P〈0.01);而与hTR(r=-0.295,P〉0.05)无关。结论hTERTmRNA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hTR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无关。

  • 标签: 银屑病 端粒酶RNA 端粒酶HTERT KI-67
  • 简介: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内的表达(t=2.88,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43,P=0.0346)。结论IL-10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白介素-10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的内胚窦伴发巧克力囊肿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性的表现,以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经手术以及病理确认为卵巢的卵黄囊伴发巧克力囊肿的37例超声资料,探讨其超声图像表现,同时与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7例的研究病历中,13例呈现实质性的回声,局部还可以见到蜂窝样的改变,22例呈囊实性的改变以及2例呈现囊性多房,同时实质部分还可以检出丰富的血流信号;此外,巧克力囊肿内部回声多样化,依据病程长短以及月经周期而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对于卵黄囊伴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正确率达到86.5%。结论:卵巢的卵黄囊伴发巧克力囊肿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和认识卵黄囊以及巧克力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结合患者的年龄、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等可提高相应的诊断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 卵黄囊瘤 巧克力囊肿 表现 价值
  • 简介: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淋巴(ATLL)是一种成熟辅助性T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人T淋巴细胞病毒-Ⅰ(HTLV-Ⅰ)感染所致。HTLV-Ⅰ感染流行于加勒比海地区、日本西南部、美洲南部及非洲。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TLV-Ⅰ感染亦流行于巴西。尽管HTLV-Ⅰ携带者显示病毒在T淋巴细胞内的整合呈多克隆性,但ATLL的各亚型患者显示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的整合为单克隆性。皮肤T细胞淋巴(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明。最常见的两种表现为蕈样肉芽肿病(MF)和Sézary综合征(SS)。这两型CTCL的表现均与ATLL相似。因ATLL与CTCL的预后及治疗有根本不同,故在HTLV-Ⅰ流行地区必须严格区分这两种疾病。

  • 标签: HTLV-Ⅰ感染 皮肤T细胞淋巴瘤 T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成人 T淋巴细胞病毒
  • 简介:患者女,31岁。右前臂屈侧暗红色斑块伴疼痛、多汗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可见丛状分布、数目增多的成熟小汗腺腺体,并见丛状分布的血管增生伴成熟管腔形成。诊断:小汗腺血管样错构

  • 标签: 错构瘤 小汗腺 血管瘤样
  • 简介:神经酰胺即N-脂酰基(神经)鞘氨醇,是人体角质层脂质的重要成分,皮肤中的神经酰胺在表皮角质层结构稳定、细胞增殖和分化、表皮屏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性质和数量影响着皮肤屏障及部分皮肤病,目前检测神经酰胺的方法种类较多,但只有小部分可运用于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检测。本文简单综述现有的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皮肤 神经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
  • 简介:近年来,关于难治和复发的生物膜相关感染报道越来越多。临床上很多常见病如龋齿、膀胱炎、心内膜炎、中耳炎、角膜炎等均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生物膜一旦在体内形成,往往引起感染的久治不愈和多重耐药的发生,而生物膜相关感染导致的耐药也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因此,生物膜的抑制和破坏就成了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就生物膜的破坏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膜 破坏 检测
  • 简介:目的:探析白色念珠菌检测对龟头炎的诊疗过程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8例龟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真菌镜检均为阳性,行菌株培养和鉴定以及体外药敏试验,分析菌株检出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18例患者真菌镜检均为阳性,念珠菌阳性率为94.92%;白色念珠菌106株(94.64%)。培养菌株对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敏感率100.00%;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分别为56.86%、60.78%;1株近平滑念珠菌对咪康唑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均敏感;光滑念珠菌对所有药物均敏感;克柔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其余药物均敏感。结论:白色念珠菌仍为真菌性龟头炎主要病原菌,其确诊依赖于真菌镜检和菌种培养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彻底根治龟头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龟头炎 白色念珠菌 诊断 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肝核受体LXRs激动剂T0901317表皮鳞状细胞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0901317(1.0、10.0、20.0μmol/L)作用SCL-1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肝核受体激动剂对SCL-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肝核受体激动剂对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CNA、p21、p27、CCND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T0901317可明显抑制SCL-1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肝核受体激动剂作用于细胞株后,SCL-1细胞的G1期百分率上升,而S期、G2期百分率下降;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导致细胞周期因子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而其他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肝核受体LXRs激动剂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调节负性因子p21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静息甚至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鳞状细胞 SCL-1细胞 LXRs P21 G1期阻滞
  • 简介:表皮通透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和阻止体内物质丢失的一道重要屏障。随着机体衰老,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能力降低、脂质合成减少,而表皮pH升高,最终导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恢复速度减慢。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降低,不仅加快皮肤和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增多,还会增大皮肤感染风险。皮肤炎症因子持续表达增高可引起慢性皮肤瘙痒等,同时可诱发和加重系统性炎症,参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改善老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将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某些老年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老年 衰老 透皮失水 屏障功能
  • 简介:56岁男性患者,左侧头皮肿物渐增大5年余。皮肤科检查:左侧颞部见一5cm×4cm×2.5cm大小的暗红色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糜烂、破溃,覆有少量有恶臭的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质硬、触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组织病理诊断:乳头状汗管囊腺癌。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3年无复发。

  • 标签: 汗管囊腺癌 乳头状
  • 简介:毛鞘棘皮(Pilarsheathacanthoma)是好发于成人上唇的皮肤毛囊来源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上唇部位单个的皮色丘疹或结节,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内含角质[1-2]。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中年以上成人上唇部,为单个的皮色丘疹或结节,直径O.5~1cm,结节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内含角质物。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良性 毛鞘棘皮瘤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关键词对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近年来国内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近年来穴位埋线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疗法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治疗时间短,同时体现出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结论穴位埋线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银屑病 应用进展 综述
  • 简介:一71岁韩国男性前额出现孤立的红色斑块。该斑块出现已有1年,并缓慢增大。体检发现前额上正中线部有一轻微隆起的、1.5cm×1.5cm红色斑块。体力活动或情绪应激反应均不诱发该斑块出汗。皮损无疼痛或触痛。患者前额部无外伤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外分泌腺数目增加,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血管沟扩张。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外分泌腺对S100和癌胚抗原(CEA)染色呈阳性,血管沟对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阳性。上述结果符合小汗腺血管性错构的诊断。随访1年皮损无改变。

  • 标签: 血管瘤性错构瘤 小汗腺 前额 迟发性 癌胚抗原(CEA)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 简介:婴儿血管是婴儿常见的良性肿瘤,生后几周内出现,有明确的增殖和消退过程,可分为浅表性、深在性和混合性三类及局灶型、节段型、中间型和多发型四型。大多数婴儿血管对身体不造成伤害,少数可出现功能影响或严重毁形性损害,极少数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潜在生命危险、严重功能影响及毁形性损害的高风险婴儿血管,需要尽早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因此,临床医生应熟知婴儿血管的风险等级及治疗原则,根据患儿年龄、风险等级及有无并发症,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临床表现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