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和肿瘤环境中Treg免疫细胞的分布状况。方法:对我院30例未经其他治疗的60岁以上口腔鳞癌患者进行标本及外周血采集,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关细胞水平,采用chiss200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OSC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FoxP3+细胞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OSC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3.Treg中CD31+Treg比例OSCC患者高于对照组。4.OSCC患者肿瘤局部环境中存在Treg的浸润。结论:OSCC患者存在Treg的水平异常,我们推断Treg的浸润有可能抑制了全身及局部环境中抗瘤因素的抑瘤效应。

  • 标签: 口腔鳞癌 Treg免疫 细胞肿瘤微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创技术在复杂性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三维CT检查后,对23例复杂性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原伤口、多个面部小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辅助内镜或穿颊器等创技术相结合的术式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的整复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1、3、6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功能及面形恢复较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创技术治疗复杂性面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面中部骨折 复杂性骨折 穿颊器 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树脂与陈旧性树脂间的拉伸强度差异。方法:制备可乐丽菲露AP-X树脂样本30例,浸泡于37℃蒸馏水1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研磨后随机分为3组:A组涂布粘结剂后与可乐丽菲露AP-X新鲜树脂粘结;B组涂布粘结剂后与3MZ250新鲜树脂粘结;C组涂布粘结剂后与登士柏TPH新鲜树脂粘结。制备试件后,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间的拉伸强度。结果:B组拉伸强度最大,C组次之,A组最小,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陈旧性树脂缺损的修复可以不要求使用同种树脂,使临床应用简洁化。

  • 标签: 陈旧性树脂 微拉伸强度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暂封材料、暂封方式对根管治疗牙冠方渗漏的影响,探讨根管治疗牙冠方渗漏发生情况及与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离体牙,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组,2%亚甲基蓝染色,制作透明样本,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本渗漏情况,根据染料渗漏最大长度评分,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暂封1、4周时,Cavit-G和Caviton渗漏评分低于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ZOE);暂封2周,Caviton渗漏评分低于ZOE和Cavit-G。ZOE作为暂封材料,两种方式样本渗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封1周时,Cavit-G和Caviton直接与间接暂封渗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封2周,Cavit-G和Caviton渗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暂封时间的延长,3种材料的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viton冠方暂封效果最好,其次为Cavit-G,ZOE最差;间接暂封明显加速Cavit-G和Caviton暂封样本冠方渗漏;Caviton和Cavit-G用于暂封的适宜时间为2周,ZOE为1周。

  • 标签: 暂时封固 暂封材料 冠方微渗漏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舌根鳞癌颈淋巴结的转移灶,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舌根鳞癌常规病理检测阴性的淋巴结(pN0),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检测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与术后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CK+和CK-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4%(14/33)和11.8%(2/15)(P<0.05),而其生存期分别为(23.26±542)个月和(35.84±6.1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灶的有无、病理分化程度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临床分期并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P>0.5).结论:舌根鳞癌患者颈淋巴结有转移灶者,预后比无转移灶者差.

  • 标签: 舌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微转移 预后
  • 简介:目的:应用牵引拔牙、截冠和超声骨刀创拔牙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观察术后产生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分别采用3种方法拔牙各20例,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结果:应用牵引拔牙技术和截冠方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术后无人发生下唇麻木,而应用超声骨刀创拔牙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下唇麻木症状,经用药1个月后好转。结论:牵引拔牙技术、截冠和超声骨刀3种方法均可有效避免智牙拔除后下唇麻木的并发症。

  • 标签: 牵引拔牙 截冠 压迫下牙槽神经 埋伏阻生牙
  • 简介:目的:了解流动树脂衬垫对树脂充填Ⅱ类洞龈壁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0颗,在近远中面制备长方形Ⅱ类洞,分别用通用型树脂直接充填(A组),龈壁全层流动树脂衬垫后通用型树脂充填(B组),流动树脂部分衬垫轴壁、龈壁后通用型树脂充填(C组)。所有试件经过温度循环、染色、近远中向连续切片,在30倍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龈壁染料渗漏情况。结果:C组的渗漏明显小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研究表明,使用流动树脂作为衬垫层能明显降低Ⅱ类洞龈壁的渗漏。

  • 标签: 流动树脂 微渗漏 衬垫
  • 简介:目的研究喷砂后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μm的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最为接近。结论纯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 标签: 喷砂酸蚀 微弧氧化 纯钛 表面形貌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口腔牙列缺失患者创种植牙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种植科行创种植手术的患者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创种植牙的围手术护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在种植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种植体植入顺利患者感觉良好,种植体存活率达94.01%,术后未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患者基本能按要求维护种植体。结论:口腔种植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是种植牙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细致精心的口腔护理可提高种植体存活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老年牙列缺失 微创 种植牙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是口腔临床常用的技术和治疗方法,具有与牙齿颜色匹配、去除牙体硬组织少、抗磨耗、抗咀嚼性能良好等优点,目前在临床牙体修复治疗中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银汞合金充填术。但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不当也可导致充填体脱落率和术后敏感发生率增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操作者对光固化材料的性能特点,尤其是对光固化灯使用规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不足有关。为此,2017年9月,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景平教授牵头,组织部分牙体牙髓病学专家,并邀请3M公司光固化灯研发首席专家JoeOxman博士,在上海召开关于光固化灯原理、操作方式及规范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光固化灯的使用及操作规范进行讨论后达成初步共识,经整理后形成共识初稿,并经多次补充修订后完成共识终稿。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光固化灯 粘接修复 操作者 专家 牙体牙髓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用FiltekZ350复合树脂和超瓷嵌体修复Ⅰ类、Ⅱ类洞的边缘渗漏的差异.方法选取40颗新鲜拔除的第三磨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10颗.A1组为Ⅰ类洞树脂直接充填,A2组为Ⅱ类洞树脂直接充填,B1组为Ⅰ类洞型超瓷嵌体修复,B2组为Ⅱ类洞超瓷嵌体修复.4组均置于1%碱性品红溶液染色21d.用低速金刚砂锯沿牙体长轴近远中向切开,制备牙齿切片,体视显微镜观测粘接界面染色剂渗透深度.结果(1)Ⅰ类(Z=5.909)、Ⅱ类洞(轴壁Z=5.504,龈壁Z=2.958)超瓷嵌体的边缘渗漏都显著小于Z350复合树脂直接充填(P<0.05);(2)无论树脂直接充填(Z=1.413)还是嵌体修复(Z=0.455),Ⅰ类、Ⅱ类洞的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瓷嵌体修复是牙体缺损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树脂 直接充填 间接修复 超瓷嵌体 微渗漏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中国成人正常颌骨螺钉种植体植入的不同位点处皮质骨厚度,为临床植入部位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提高正畸支抗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采用螺旋CT对30例18-40岁正常颌中国成人颅颌面进行扫描并重建,测量适合螺钉种植体植入处的皮质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个测量项目中,均值从1.73mm至10.67mm不等,最小值仅0.8mm。除前鼻嵴和下颌11牙尖隙外,46个左右对称的测量项目(左右各23个)中,34处左右对应指标相互比较均无差异(P〉0.05),另有12处测量位点左右配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提供了螺钉种植体支抗常见植入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参考值范围的数据库。下颌前牙根尖间隙,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时应更加小心;上下颌磨牙牙尖隙处,植入相对安全。不同成人的皮质骨厚度差异较大,提示临床工作者最好能先根据病员的CT片测出相应植入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再确定螺钉种植体的植入部位与方向。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 颌骨 皮质厚度测量 CT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种植体对修复科转诊的关闭磨牙拔牙间隙、磨牙伸长等患者进行局部牙列治疗的临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收治的修复科转诊患者11例。其中3例因上颌磨牙缺失不愿接受修复治疗和全口正畸治疗的患者,在其缺失牙的近中颊、腭侧各植入1枚种植体,缺失牙远中磨牙与种植体间链状圈牵引,近中移动缺失牙远中的磨牙,关闭拔牙间隙。8例对牙伸长致缺牙区颌间距离过小不能修复的患者,单个牙伸长者在伸长牙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种植体,使2枚种植体成对角;相邻2个牙均伸长者在2个牙之间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种植体,2枚种植体之间通过伸长牙的面挂链状圈或镍钛弹簧压低伸长牙。结果3例关闭磨牙拔牙间隙患者,经过6~10个月的牵引后,原缺牙区间隙关闭,牙齿移动区域与对牙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8例磨牙伸长患者应用种植体加力5~9个月后,伸长牙被压低到其近(远)中边缘嵴与邻牙的边缘嵴平齐等高、修复颌间距离足够。两组患者X线牙片示根尖均无明显吸收。结论对一些特殊病例如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后不愿接受修复治疗或全口固定矫治以及对牙伸长导致修复困难的患者等,可尝试应用种植体对其进行局部治疗。

  • 标签: 微种植体 拔牙间隙 伸长磨牙 局部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多合一粘结系统和传统的全酸蚀系统在釉质和牙本质边缘的渗漏情况。材料和方法取30颗牛牙,颊侧制备V类洞,洞深达到釉牙本质界,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0颗。第1组用Etch&Prime多合一系统粘结,第2组用PromptL—Pop多合一系统粘结,第3组用35%,的磷酸加Prime&Bond2.1系统粘结。将标本贮存在湿度为100%的环境中24小时,再浸泡于50%的硝酸银溶液中24小时,然后放入显影液中15分钟。将标本颊舌向纵行切开,观察渗漏情况并按0~3分级标定。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在釉质边缘的渗漏情况第1组与第2组及第1组与第3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第2组与第3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牙本质边缘的渗漏情况三组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3种粘结系统中,PromptL—Pop多合一系统在釉质边缘具有最小的渗漏,而在牙本质中三者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多合一粘结系统 釉质边缘 微渗漏 全酸蚀系统 牙本质边缘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健康牙齿及慢性牙周炎患牙的PDLSCs,分组培养健康PDLSCs(H-PDLSCs)、炎症PDLSCs(P-PDLSCs)和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的PDLSCs(T-PDLSCs)。培养7d后,采用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及全细胞的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线粒体生成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PDLSCs相比,P-PDLSCs和T-PDLSCs组细胞线粒体和全细胞ROS水平显著增加,线粒体生成相关基因ERRα、PGC-1α、TIMM13、MFN2和抗氧化基因PRDX3与SOD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RRα、PGC-1α、PGC-1β和SOD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炎症环境显著提高PDLSCs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PDLSCs的线粒体生成和抗氧化反应。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 线粒体生成 氧化应激
  • 简介: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术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经牙槽嵴顶入路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底提升 牙槽嵴顸入路
  • 简介:目的:采用葡萄糖定量渗漏模型评价2种主牙胶尖进行热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封闭根尖的能力.方法:68颗单根管牙,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冠向下根管预备技术,实验组分别为SystemBα相主牙胶尖组、SystemBβ相主牙胶尖组、冷牙胶侧压组(ColdLateralCondensation,CLC),每组20颗牙.各组按照要求进行根管充填后连接于葡萄糖定量检测渗漏模型,从冠方给予1.6kPa压力,检测第1d、2d、4d、7d、10d、15d、20d、30d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含量.通过计算渗漏葡萄糖的浓度推算渗漏的大小.结果:阴性对照组30d的渗漏值为0,阳性对照组30d的最大渗漏值为177.5mmol/1.SystemBα组、SystemBβ组、冷侧压组三种充填材料在30d内均具有较好的根尖封闭能力.自第7d起,SystermBd组、SystemBβ组渗漏量显著少于冷侧压组(P<0.05),Systems组与SystemBβ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热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在根尖渗漏方面优于冷侧压根管充填技术,在30d内,两种不同相主牙胶尖的根尖渗漏量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根管充填 热垂直加压技术 牙胶 微渗漏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直流电场对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胫骨种植体模型,加载直流电场,4周或8周后分别进行种植体周围骨密度的测量,扭矩值的测定,硬组织磨片的分析。结果:实验组种植体接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小梁间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及第8周实验组大鼠种植体的平均旋出扭矩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周实验组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种植体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升高明显(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加载电场后,骨组织向种植体表面延伸生长,高倍镜下可见其形态类似于"伪足"。直流电场组其标本钙化及未完全钙化骨组织密集,与种植体的附着密度大,骨质致密,且骨质成熟度高,而对照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稀疏,新生骨小梁间隔明显偏大,小梁间的网格状结构明显不如实验组密集,骨成熟度及与种植体的粘附程度均稍差。结论:直流电场可增强SD大鼠胫骨种植体周骨密度,促进骨结合。

  • 标签: 动物实验 种植体 骨结合 直流微电场
  • 简介:论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 标签: 缩略语 医学研究 论文 电子版 杂志 口腔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水门汀对全瓷冠渗漏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材料和方法80个离体磨牙被分成2组,其中一组准备制作Procera全瓷冠,而另一组准备制作金瓷冠。用标准方法制作基底冠,每组在分成磷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加强玻璃离子水门汀和树脂水门汀粘接组。在进行渗漏实验之前对样本进行热循环,然后切片。用traveling显微镜评估边缘适合性。结果发现水门汀的类型和渗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76%的Procera全瓷冠和90%的金瓷冠基底存在明显的渗漏。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时.49%的Procera全瓷冠和66%的金瓷冠基底达到0级的渗漏等级:使用树脂水门汀粘接时,34%的Procera全瓷冠和96%的金瓷冠基底显示0级的渗漏。ProceraAllceram基底平均边缘间隙(54μm)显著大于金瓷冠(29μm)。

  • 标签: Procera全瓷冠 边缘适合性 微渗漏 粘接剂 玻璃离子水门汀 磷酸锌水门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