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黄体酮与地塞米松联用对胎膜早破孕妇分娩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83例,将其分为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孕妇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孕妇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值。结果:联合组孕妇的分娩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的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胎膜早破孕妇可适当延长孕妇的分娩时间,从而改善围生儿结局。

  • 标签: 胎膜早破 黄体酮 地塞米松 分娩时间
  • 简介: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发展,释药方式符合人体昼夜节律变化的口服时间控制释药系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口服时间控制释药系统是以时辰药物治疗学为指导,以时辰药理学原理为设计依据,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变化,利用技术和辅料调节制剂的释药行为,是按照人体生理和治疗的需要而定时定量释药的一种新型给药体

  • 标签: 口服时间控制释药系统 释药方式 时辰药物治疗学 渗透泵 亲水凝胶
  • 简介:我院自1994年5月至1996年7月间对4例因电击导致长时间心搏停止者,成功地进行了心肺复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例均为男性,既往体健;年龄26~36岁,平均30.5岁。均接触交流电,电压1例为35千伏,3例为220伏;其中1例触电后溺水,1例从2.5米高处坠

  • 标签: 心搏停止 心肺复苏 长时间 青岛医学院 心室停搏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 简介:目的分析二尖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二尖瓣膜置换术的1144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是否延长(停留时间延长定义为ICU停留时间≥3d)分为ICU延长组和ICU未延长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ICU延长组94例,发生率为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动脉高压≥60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50%、自身瓣膜病变类型、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房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再次气管插管、近期心衰、体表面积〈1.5m2、术前左心房直径≥5.0c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cm、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0cm、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钾、血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房性心律失常、术前左心房直径≥5.0c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cm、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0cm为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ICU停留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用对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手足外科使用留置针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留置留置针后每天使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用BID,对照组患者留置留置针后不予以特殊处理,对两组患者留置留置针的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记录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留置针时间保留在6d及以上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5d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留置针 留置时间
  • 简介:药物口服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它安全、方便、经济.口服药物的服药时间有空腹(清晨)、睡前、饭前、饭后等几种类型.药物的服药时间是根据每种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的不同及药物与食物的关系等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服药,才能达到药物防治疾病的预期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河南大学医院常用187份口服药品说明书进行调查分析.

  • 标签: 口服药品 服药时间 药品说明书 药学服务 给药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放置时间对三种儿科常用抗菌药微粒数的影响。方法  取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分别与三种输液按照低浓度和高浓度调配后,检测于室温下放置0、1、2、3和4h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三种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中粒径≥5μm和≥10μm的微粒数均低于其他两种输液的配伍液,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5 mg/mL浓度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时,粒径≥10μm的微粒数分别在放置0 h和3 h后超标,放置4h内最高可达90.2±3.7mL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时,粒径≥10μm的微粒数放置0 h时出现超标现象,放置4 h内最高可达270.4±6.5mL 。两种头孢类药物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粒径≥5μm和≥10μm的微粒数呈减少趋势,与另外两种输液配伍后,放置1 h减少,而后增多,多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与三种抗菌药物粉针剂配伍使用时,不溶性微粒数最少。如需使用另外两种输液配伍,将放置时间控制在1 h左右不溶性微粒较少。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粉针剂复溶后不溶性微粒过多,存在严重超标现象,建议儿童患者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注该药物。

  • 标签: 不溶性微粒 放置时间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小儿腹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止泻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共7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7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止泻时间。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小儿腹泻患者止泻时间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腹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止泻时间,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小儿腹泻患者 止泻时间 影响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胎膜早破后催产素引产起始时间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间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收治的胎膜早破且予以催产素静滴引产的孕妇287例,根据胎膜破裂后催产素引产启动时机分为3组:胎膜破裂后12h引产组。比较3组顺产率、剖宫产率、产钳率,分析催产素引产起始时间引产时长的影响。结果:自然破膜后6小时内引产,顺产率最高;催产素引产起始时间对阴道分娩引产时长无显著影响。结论:近足月和足月胎膜早破后尽早启动催产素引产有利于增加阴道分娩率。

  • 标签: 胎膜早破 催产素 引产起始时间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8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重组排序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即接受麦角新碱单独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卡孕栓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的产妇选用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的效果甚佳,可加快止血效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卡孕栓 出血量 止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8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重组排序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即接受麦角新碱单独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卡孕栓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的产妇选用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的效果甚佳,可加快止血效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卡孕栓 出血量 止血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患者通过密闭式负压封闭治疗,引流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腹部损伤的患者共200例,根据引流袋更换时间的差异分为A(n=50),B(n=50),C(n=50),D(n=50)四组;A组患者引流袋及水封瓶更换频率为1次/d,B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3d,C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周,D组患者至拔管前不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比较4组患者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和水封瓶瓶内细菌阳性率。结果D组患者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C组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部损伤患者,每周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机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损伤,密闭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水封瓶引流袋更换时间
  • 简介:眼睛在人体器官中具有特殊地位,其结构和功能十分精细和灵巧,极易受到损伤。作为眼科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常用的眼用药物剂型有滴眼液和眼膏,一般认为最佳的眼部制剂是滴眼液,因它不会引起视力下降,刺激小,且价格低,易于接受,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临床应用时,经常只关注其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而忽视了开启后使用的时间

  • 标签: 滴眼液 细菌 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此研究,时段控制在2019年6月2020年5月,对象为我院ICU室重症感染4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长短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住院时间不足48h)和对照组(23例,住院时间超过48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PACHE II 评分、乳酸水平等指标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APACHE II 评分、乳酸水平、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等指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ICU治疗时间是重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 II 评分、乳酸水平以及DIC发病率等都是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重症感染 ICU治疗时间 APACHE II 评分 影响因素 乳酸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救护中应用效果以及对救治时间的影响。 方法:以2018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救治流程,观察组实行急诊快速通道护理,分析从入院到初诊、初诊到转入专科治疗时间、疾病转归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环节救治时间以及致死、致残率均低于(少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救治,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降低致死、致残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脑卒中 救治时间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减少新入院患者首次静脉用药等待时间及其焦虑。方法以"提高患者用药及时率,减少用药等待时间"为宗旨,于2017年1月至5月,运用品管圈的方法、步骤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计划、分析、实施和确认。结果经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新入院患者平均用药等待时间从75min降至49min。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首次用药等待时间,提高药物治疗及时率。

  • 标签: 静脉用药 及时率 品管圈 药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