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型痤疮过程中特色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10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通过完全随机方式形成不一样干预方式的组别,设定为增加特色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对照组和常规干预的常规对照组,并对比实际干预效果差距。结果:有效排除干扰因素,保障实验真实有效开展后,对比最终实验数据,得到在普通干预措施上增加特色护理后,所表现的实际疗效和组别内患者对自身所接受的干预措施认可度等相关实验数据,要优于日常常规干预措施的组别,组间采用数据对比,体现为P<0.05。结论:综上,在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中,增加特色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恢复并综合提高治疗有效率,除此之外,更可以促进寻常型痤疮患者对医护工作的认可度,故值得参考。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头晕就诊.T36.8℃,P92次/min,BP110/70mmHg.心肺体征(-).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特点.图为V1导联:P波直立,为异位P波.p-P及R-R间期呈长短交替,分别为0.42s及0.35s,互差0.07s,平均0.385s,频率156次/min.R-P间期固定.为起源于交接区心动过速.QRS波呈rsr'型.P及R形态一致.上述现象为交接区异位起搏点分别经快、慢2条径路同步、传导速度比例恒定(R-P间期恒定)的顺传、逆传所致(见梯形图).P-及R波形态一致,系2条径路分别到达心室及心房前,均经共同通道到达心室及心房之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AVRT)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AVRT患者317例临床资料, AVRT时给予异博定5 mg,缓慢静脉推注10 min,给药后观察是否有RR间期、AH间期、HV间期和VA间期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时间。结果给予异博定后有8例患者发生RR间期长短交替,并且均伴QRS波电交替,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发生时均为相邻心搏的AH间期差值逐渐延长,无AH跳跃,HV间期和VA间期恒定,此现象发生于给药后6~17 min,心动过速平均周期比给药前延长16~42 ms;3例患者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消失时均为相邻心搏的AH间期差值逐渐缩短,无AH跳跃,HV和VA间期恒定,直至AH间期相等,消失时间为给药后19~57 min;5例患者给药后AVRT终止。结论由此推断其发生机制是由于心动过速时AH间期频率依赖性递减传导所致,这一心电现象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
简介:目的观察交替使用不同干扰素Q(IFN—α)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2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6岁。将纳入试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交替组和对照组.交替组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照组给予单一IFN-α亚型,500万单位/次,疗程9个月.停药后观察3个月。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结果交替组中18例(56.3%)HBeAg阴转,20例(62.5%)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对照组中9例(30%)HBeAg阴转,11例(36.7%)患者HBV—DNA阴转。两组比较,交替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HBV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使用IFN—α。
简介: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与丝裂霉素(MMC)膀胱交替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172例表浅性膀胱肿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采用HCPT与MMC膀胱交替灌注,对照组采用MMC单一药物灌注。随访3年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2.3%),对照组出现9例(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16.3%)比对照组(29.1%)明显降低(P〈0.05),3年无瘤生存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HCPT与MMC联合应用进行膀胱交替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的优势,可作为预防膀胱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交替使用硝普钠、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体会。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的80例左心衰病患随机平均分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纠正心衰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硝酸普纳实施治疗,试验组则交替采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进行治疗。比较用药3d内2组病患相关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病患的心功能、心率、血压指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是试验组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各指标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症状方面,2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出现。结论交替使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左心衰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安全性也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入组9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内瘘可穿刺血管长度分为A、B组,A组52例(可穿刺内瘘血管长度≥5cm)、B组39例(可穿刺内瘘血管长度<5cm).再根据穿刺方式,将A组分为钝针扣眼交替穿刺组(A1组)26例、绳梯向心穿刺组(A2组)26例;B组分为钝针扣眼交替穿刺组(B1组)20例、区域离心穿刺组(B2组)19例.12月后根据Kt/V、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和临床护理观察的方法分别比较A1、A2组,B1、B2组透析充分性、内瘘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流量不足、渗血、血肿、感染、血管闭塞发生情况.结果A、B组内0、6、12月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为A组0.153,0.641,0.390;B组0.345,0.345,0.523);A组内A2组血管狭窄(P=0.009)、血流量不足(P=0.039)发生率高于A1组;B组内B2组渗血(P=0.007)、动脉瘤(P=0.047)发生率高于B1组.结论对于不同长度的可穿刺内瘘血管,钝针扣眼交替穿刺法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同时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流量不足、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任督交替灸配合强筋合剂治疗产后肝肾亏虚型风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84例产后肝肾亏虚型风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强筋合剂,每次25mL,每日2次。治疗组在口服强筋合剂的基础上,每周一次交替灸任、督经络。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有疼痛强度(PPI)、奥氏功能障碍指数(ODI)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PPI、OD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肾上腺素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急性喉炎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布地奈德及肾上腺素交替雾化吸入治疗,初第一小时内每种一次,两者间间隔半小时,后改为每6小时1次,交替连用3天。对比观察吸气性喉鸣消失情况、犬吠样咳嗽消失情况及声嘶消失情况、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的吸气性喉鸣消失情况、犬吠样咳嗽消失情况及声嘶消失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交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肾上腺素治疗小儿急性喉炎,能较快的改善患儿的咳嗽、声嘶、喉鸣,并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与白蛋白交替输注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 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入我院于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2 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 患者 94 例,以抽签法 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 组和参 照组,分别 为 47 例 。参 照组行传统的治疗方式,实验 组行血浆与白蛋白交替输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 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于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进行血浆与白蛋白交替输注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临床观察结果证明,砷剂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复方柏子仁中的雄黄(As4s4)可诱导NB4、HL-60、K562白血病细胞株凋亡,柏子仁与雄黄伍用可显著增强其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缓解阶段获得很高的完全缓解率(CR)。在以上基础上,我们以复方柏子仁与化疗交替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方案,观察31例APL患者的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