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搭桥术后患者获得心肺康复后,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方法:试验执行时间为2019.06~2020.06,搭桥手术患者抽取74例,抽签法均分,n=37例/组。参照组、研究组分别执行一般、心肺康复指导。分析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6min步行试验等。结果:试验中涉及的各指标水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比参照组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后按抽签法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

  • 标签: [] 冠脉造影 支架置入术 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CT在经皮介入治疗术中对抗凝剂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12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A组、B组),在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调脂、消心痛、氯吡咯雷、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造影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造影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医护人员对其活化凝血时间进行比较。将B组患者分成三个亚组,在进行支架置入手术之后的3h、6h、8h对其进行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对肝纳素注射前以及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ACT值进行检测。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A组患者的ACT值未发生显著变化,B组患者ACT值延长,P<0.05;与术前进行比较,B组患者三个亚组在注射药物之后的10min达到峰值,注射药物4h时与术前手术水平持平,4-12h稍延长,P>0.05。结论:低分子肝纳素能够对ACT值产生影响,氯吡咯雷、氯吡咯雷等药物不能够对ACT值产生明显影响。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能够对药物有效吸收,迅速发挥效果,在注射3-4h之后ACT值与术前持平。结果表明,ACT值监测肝素代谢,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 标签: ACT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抗凝剂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择期PCI术冠心病患者的循环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心内科行择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与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院内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结合造影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80例(A组),单纯糖尿病40例(B组),所有患者预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统计不同组别患者斑块检出情况与颈动脉内中膜横切面积(IMCSA)及颈总动脉测定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IMT小于Ab与Ac组患者,MCSA小于Aa组,无斑块率大于Ab与Ac组,双侧颈动脉斑块率小于Ac组(P<0.05);不同组别在单侧颈动脉斑块率之间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TC与TG检测结果无差异性,Ad组患者UA与Fg及Hs-CRP监测结果均小于Ae组患者,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监测粥样硬化发展情况,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也可为治疗提供指导。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有针对性控制,也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颈动脉 超声检测 冠脉粥样硬化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方法:对比护理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取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化血糖管理于搭桥术后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行搭桥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1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规范化血糖管理。结果: 管理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血糖平均值具有一致性,管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血糖平均值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规范化血糖管理 冠脉搭桥术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在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0年采取介入治疗的89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替格瑞洛治疗)45例与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44例,采用不同药物干预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L教学法和TBL教学法在CT影像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到我院实习影像学专业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以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学生表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教学法和TBL教学法在CT影像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学生的表现,提高其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

  • 标签: 冠脉CT 影像教学 CBL教学法 TBL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绝经期女性急性综合症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诊疗的230例女性急性综合症患者,其中围绝经期女性急性综合症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他年龄段8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女性150作为健康组。分析女性急性综合症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长期抑郁情绪及遗传家族史是围绝经期女性ACS患者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健康人群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绝经期女性急性综合症患者中单支病变86例,占57.3%;双支病变41例,占27.3%;三支病变23例,占1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围绝经期女性急性综合症患者积分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女性急性综合征患者中,其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长期抑郁情绪及遗传家族史,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病情较轻,但也要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干预。

  • 标签: 围绝经期 女性 急性冠脉综合症 危险因素 发病特点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过程当中,采用介入的方式,研究其安全性以及临床治疗性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患有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取介入治疗以及常规治疗方式,研究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39例,占比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30例,占比75.0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3例,占比7.5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18例,占比45.00%,研究组患者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取介入治疗的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冠脉介入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非停跳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择期行OPCABG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麦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参麦组将参麦注射液(0.6 ml/kg)用5%葡萄糖稀释至150 ml,在手术开始时经中心静脉泵注。对照组在手术开始经中心静脉泵注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T0)、手术开始时(T1)、开始搭桥时(T2)、搭桥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O)、每搏量(SV)、每搏变异度(SVV)、双频指数(BIS)、氧分压(P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评价患者术后3、7 d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刻相比,两组在T2时刻EF、CO升高,在T4时刻PO2、ScVO2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参麦组T3~T4时刻EF、CO、SV明显提高(P<0.05)。参麦组术后第3天谵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OPCABG患者的心功能,降低POD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参麦注射液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介入(PCI)治疗冠心病(ACD)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ACD合并DM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研究,各组为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在此前提下试验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率、总满意率及生存质量。结果:2组对比并发症率、总满意率及生存质量各评分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非停跳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择期行OPCABG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麦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参麦组将参麦注射液(0.6 ml/kg)用5%葡萄糖稀释至150 ml,在手术开始时经中心静脉泵注。对照组在手术开始经中心静脉泵注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T0)、手术开始时(T1)、开始搭桥时(T2)、搭桥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O)、每搏量(SV)、每搏变异度(SVV)、双频指数(BIS)、氧分压(P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评价患者术后3、7 d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刻相比,两组在T2时刻EF、CO升高,在T4时刻PO2、ScVO2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参麦组T3~T4时刻EF、CO、SV明显提高(P<0.05)。参麦组术后第3天谵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OPCABG患者的心功能,降低POD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参麦注射液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并提出防治这些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利用品管圈[1]手法对2020年12月5日-2021年1月17日期间在我科室进行经桡动脉造影术的70例患者与2021年2月1日-2021年3月20日76例经桡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品管圈手法调查对比分析。在这146例患者进行经桡动脉造影术检查后,我们对他们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这两组患者分别有34例和16例出现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其中有18例出现穿刺手前臂明显肿胀的不良反应,有13例出现穿刺点中度疼痛的不良反应,有11例出现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反应,有5例出现穿刺点皮肤淤血、瘀斑明显的不良反应,有3例出现穿刺手臂肢体僵硬的不良反应。结论:经桡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点局部的不良反应有手前臂肿胀、发凉、僵硬、中度及以上疼痛、末梢血液循环差、淤血瘀斑及潜在出血。临床医护人员只有对经桡动脉造影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的缓解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者减轻局部临床症状。

  • 标签: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 品管圈 局部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接受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自我院接受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26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均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就诊,依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参照组131例:常规护理,实验组132例:护理安全管理。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较低,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术治疗的该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其康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术 护理安全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血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上出现的几种情况,并对患者心电图sT段的改变进行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84例,选自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8月,按照心电图sT段抬高型、无偏移型和压低型三种状态的存在,将所选患者分组展开实验,组名依次为A组、B组、C组,每组人数均等,各28例。在临床疾病分析中,注意观察患者心电图sT段偏离基线的有无与造影病变的形成之间存在的关联。结果:在三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的比较上,C组对应比值最高,其次为B组、A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ST段无偏移型患者与ST段抬高型患者和ST段压低患者的闭塞血管局部心电图影像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呈现出一致、差异显著两种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冠脉内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sT段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病变中心脏超声与造影的应用。方法:共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均选自2019.01-2020.12期间,均接受传统心电图检测(A组)、心脏超声与造影检测(B组)。记录心脏功能病变情况以及LVEF、LVEDD等数据。结果:检测诊断准确率:B组>A组(2=14.007,P=0.000)。LVEF:三支病变单支病变(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结构 功能病变 心脏超声 冠脉造影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女性初发急性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可改变危险因素、病变、再灌注及药物治疗的特征。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诊断为ACS的18~44岁住院患者。7 106例患者纳入分析,男6 593例(92.8%),女513例(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 254例(3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704例(9.9%)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4 148例(58.4%)。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造影及冠病变等数据,与男性进行对比,分析女性ACS危险因素和病变等疾病特点。结果可改变危险因素男性以血脂异常(87.5%)、超重/肥胖(83.8%)和吸烟(68.5%)最普遍,女性以血脂异常(63.4%)、超重/肥胖(63.4%)和高血压(45.5%)最普遍。男性与女性患者中≥1个危险因素的比率分别为99.1%和87.9%。2007至2017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趋势P<0.01),血脂异常患病率和吸烟率呈降低的趋势(趋势P<0.01)。女性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造影检查比例高于女性(96.6%比93.4%,P<0.01),女性左主干(LM)病变高于男性(7.3%比4.1%,P<0.01),男性多支病变(43.4%)多见,女性单支病变(47.0%)多见。青年初发STEMI患者中,女性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均低于男性(76.8%比86.1%和46.5%比60.2%,均P<0.01)。青年初发UA患者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和ACEI/ARB的使用率均低于男性(均P<0.05)。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Ⅱ级及以上比例高于男性(38.6%比25.6%,P<0.05)。结论青年ACS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很高。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再灌注及药物治疗率普遍低于男性。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青年 女性 危险因素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