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在《萨玛西玛公主》中,亨利·詹姆斯以本真的叙事手法,将伦敦的城市景观、时代思潮、阶级结构、政治状况等诸多要素以全景画的方式再现给读者,把伦敦的诸多空间元素塑造成蕴含着权利、身份、性别等多维社会因素的体系。亨利·詹姆斯以自己独特的空间意识将政治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小说中涉及到的监狱、街道、百货商店等具体的伦敦空间意象中:米尔班克监狱表征着规训机制,伦敦的街道再现了典型的观看政治,伦敦的百货商店彰显出新型的民主政治,小说中每个被书写的空间都再现出当时新兴的政治观念。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卡萨玛西玛公主》伦敦 监狱 街道 百货商店 政治
  • 简介:作为基督教文化的经典,《圣经·创世记》中有关“通天塔”故事,可谓人所皆知:挪亚的子孙们往东迁移到示那平原,“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

  • 标签: 奥地利 卡夫卡 《城徽》 小小说 基督教文化 语言风格
  • 简介:古罗马著名诗人图卢斯作品中的性元素一直广受争议,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学界研究的深入,其复杂性逐渐呈现出来。图卢斯诗歌中的性语汇、性描写既反映了古罗马社会以支配者/被支配者关系为基础的性伦理和背后的意识形态,也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并对其提出了挑战。

  • 标签: 古罗马诗歌 卡图卢斯 诗学 性政治
  • 简介:1996年10月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将授予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同年12月10日,诺贝尔去世100周年之际,该院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隆重的仪式,向申博尔斯颁发奖状和112万美元的奖金。申博尔斯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申博 克拉科夫 文艺评论家 文学院 斯德哥尔摩
  •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1898—1936)的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洛尔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的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地透露了自己的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的剧作《血的婚礼》等的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克维多的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洛尔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和艺术的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洛尔全集》,1980年第21版。

  • 标签: 创作激情 学术报告 戏剧家 喜剧 西班牙 内战
  • 简介:<正>弗兰茨·卡夫(1883—1924)是布拉格出生的德语作家,但是德国人在二次大战后开始普遍读他的作品时,这些作品却是由英文或法文翻译过来的。原来,卡夫的作品在法国和美国风靡一时以后才回流到德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卡夫的难懂的作品尚未为人所知时,希特勒已统治了德

  • 标签: 卡夫卡 作品 现实主义 布拉格 现代作家 《判决》
  • 简介:  早春二月的江南,霏雨溟蒙,春寒料峭.然而,静坐一隅细品雷蒙德·佛的短篇小说集,内心却拂润着丝丝温暖,感受到清馨扑面的如缕春风.正如作者佛先生本人所言--"我希望保证,读者读完我的小说后,不会有受到欺骗的感觉."佛做到了;他还说:"要是看到我写的小说,读者能在某种程度上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被它感动,并想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就高兴."佛也做到了.……

  • 标签: 巴别塔评 短篇小说大教堂 评雷蒙德·卡佛
  • 简介:从古希腊悲剧叙事的层面来看,“塔西斯”是一种平衡协调怜悯和恐惧的基本尺度;从古希腊喜剧叙事的层面来看,“塔西斯”是一种平衡协调愉悦和笑声的重要砝码。基于此,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塔西斯”是一种“平衡协调”的叙事伦理批评原则。它体现了古希腊人对文学与社会、审美与功用、创造与批评等方面的辩证理解,也是对古希腊叙事艺术的一种重新阐释。

  • 标签: 卡塔西斯 亚里士多德 平衡协调 叙事伦理批评
  • 简介:宗教伦理学旨在研究宗教伦理关系及其准则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探讨宗教中的伦理盟约、伦理教导、伦理法律以及因违背这些规则所犯下的伦理罪行。这种学说与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学说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在用宗教伦理学研究文学的时候。卡夫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伦理和文学伦理的氛围。卡夫对犹太教的弃绝,使他成为了大地上的异乡人。正是这种弃绝上帝后所处的孤独生存境况,使他比同时代的西方人,对"上帝之死"后的现代西方人在精神和灵魂上无家可归的孤独感、恐惧感和绝望感有更深切的感受。因此,在卡夫的小说中,主人公对人类失去的精神家园的渴求和寻找更加急迫。在卡夫看来,现代西方人的孤独、恐惧和漂泊,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上帝的伦理盟约,并犯下了以通奸和弃绝上帝为代表的伦理原罪。

  • 标签: 卡夫卡 犹太教 孤独 死亡 宗教伦理 文学伦理
  • 简介:隐喻绝非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意昧着人对自己存在的诗性发现,既是人对世界加以符号化的过程,又是人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精神努力。可是,19世纪末踏入诗坛的康斯坦丁诺斯·瓦菲斯却自觉走上了一条放弃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的书写道路。这位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蒂斯认为堪与艾略特“并驾齐驱”的希腊现代诗人在诗中基本不使用隐喻和意象,而是遵循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自觉地挖掘词与句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的原生态,也很少使用形容词和感叹词,力求回到语言的原初意义上从事创作。诗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实际根源于他本身浓厚的抒情气质,他这种有意识的压抑令情感在反弹中产生了更大的能量,从而获得了理性与激情相互交融、相互提升的美学效果。

  • 标签: 卡瓦菲斯 历史诗人 诗歌的叙事性
  • 简介:<正>泰国的早期长篇小说大都是些爱情小说。人们说“爱情是小说的永恒主题。”然而,小说的主题——“永恒”,对读者说来却是一种灾难。于是,一些作家把眼光移向了异域,以国外为背景的小说便应运而生,它的开山祖师就是蒙昭·阿丹庚(1905—1932)。蒙昭·阿丹庚自幼聪颖好学,中学时期就对文学饶有兴趣,十八岁起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他出生在一个皇族家庭,是一位亲王的儿子,因此有机会到英国和美国求学,学习法律。国外生活的体验,正好成了他日后创作的依据。

  • 标签: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爱情小说 作家 短篇小说 西方文学作品
  • 简介:当下,对以扬·穆若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是我国外国文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特别是俄苏学界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俄苏学界对布拉格学派文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总体规模不如欧美,但因为其悠久的文论研究传统,加之与布拉格学派之间存在历史及学理上的密切联系,所以他们的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俄苏学界不同历史时期在穆若夫斯基文论研究上的几部颇具代表性的文本进行考察,并结合欧美的研究现状,对俄苏学界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 标签: 布拉格学派文论 扬·穆卡若夫斯基研究 回顾
  • 简介:威廉·勒斯·威廉斯的《帕特森》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描写一座城市的诗歌.可是诗人在"作者注释"中声称:"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如果我们将"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看成是这部长诗的中心意象,那么威廉斯选择这一中心意象对美国现代长诗创作又有什么贡献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得到国内外批评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拟探讨诗中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创作手法,以窥见美国现当代抒情史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 标签: 威廉斯 抒情史诗 长诗 意象 诗歌 史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