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3%~2.7%,多为年轻女性.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如实性乳头上皮乳头囊性和囊实性乳头腺泡等.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SPTP患者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分析 乳头状上皮瘤 胰腺肿瘤 低度恶性 原发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pancreas,SPTP)是罕见的胰腺肿瘤。1959年该病由Frantz首次报道,故称Frantz。其病理表现则由Hamoud在1970年首次报道,因而又称Hamoud。Kloppel等在1981年报道了5个病例并指出该病具有独特性,1996年WHO正式命名为“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ofthepancreas”,并将其归类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1]。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影像学诊断 低度恶性肿瘤 胰腺肿瘤 病理表现 WHO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的临床发病特点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的临床特点及CT特征。结果6例中有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发病年龄最小的是12岁,最大的是46岁,肿块大小位于30mm*32mm至96mm*100mm之间,病灶位于胰体尾部5例,位于颈部1例,病灶均呈囊实性膨胀性生长,均有包膜,病灶均突出胰实质外,增强病灶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包膜强化,其中一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脾动脉受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具有独特的发病性别及发病年龄,CT具有明显的特征,结合临床的发病特点及CT特征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PTP)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CT、MRI表现(包括肿块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信号特点)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8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另外4例接受MRI平扫(包括T1WI,T2WI,DWI)及T1WI增强检查。结果12例病变均为单发,男1例,女11例。肿块边缘光整,最长径约4-15cm,位于胰头5例(41.7%),胰体部2例(16.7%),胰体尾部2例(16.7%),胰尾部3例(16.7%)。7例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其中囊成分为主2例,实性成分为主1例,囊实相间型4例,1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囊性肿块,其内见多发分隔,4例肿块包膜见蛋壳样及弧形钙化,内分隔见散在高密度钙化灶。4例MRI平扫均为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在T1WI及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影;实性成分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稍高信号,其中1例囊性灶内见出血,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另3例囊性灶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包膜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各期均低于正常胰腺强化值,囊性部分未见强化,肿块包膜及内分隔见轻中度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好发年轻女性,结合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术前诊断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女4例,男1例;平均年龄25.6岁)胰腺实性-假乳头,对其大小、位置、声像图和临床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肿瘤平均直径65mm(范围40-125mm),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并有囊性的肿块,边界清,有包膜,1例内部钙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胰腺乳头状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P)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PT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包括21例女性及1例男性,平均年龄为23.4岁。首诊原因多为查体发现胰腺包块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另可伴有腹痛、腹胀。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CT强化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改变。手术方式包括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6例,胰尾部肿瘤切除合并保留脾脏4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1例,1例发生肝脏转移者行肿瘤局部切除联合肝脏转移切除。术中发现肿瘤分界清楚。除1例发生肝转移外,余患者肿瘤未发现周围器官、血管明显浸润。术后随访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尽量首选肿瘤局部切除术,以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SPTP)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实性假乳头螺旋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0例9例是女性,1例为男性,胰头2例,胰颈1例,胰体位部7例,1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内可见出血,10例肿瘤实质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均呈渐进性强化,10例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均有纤维包膜。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的螺旋CT有一定的特征性变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与胰腺其他肿瘤鉴别。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管镜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乳头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4例乳腺导管乳头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乳管镜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乳头,并对手术效果进行探讨。结果104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得到了有效诊断,诊断的准确率为98.1%(102/104),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04)。结论乳管镜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乳头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乳管镜 手术治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乳腺导管乳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检查的103例乳腺导管乳头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乳头准确率,以及乳腺导管乳头造影特征。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例数合计87例,准确率为77.68%;Ⅰ型病灶结节形态相对规则,边缘清晰度较高,钙化特征不明显,回声均匀,血流等级为0-1级。Ⅴ型特征与Ⅰ型相反。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针对乳腺导管乳头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图像清晰度较高,可为后续临床诊断提供较强参考,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导管 乳头状瘤 诊断准确率 造影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导管乳头肿瘤(IPNB)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0例IPNB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9例,女21例;年龄为(60±14)岁。病人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验,判断肿瘤位置和范围,评估其可切除性。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治疗方式。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和检验结果。(2)治疗情况。(3)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和网络问诊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肿瘤复发和病人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术前检查和检验结果:40例病人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验。40例病人中,33例行腹部超声检查,31例行腹部CT检查,21例行磁共振检查,15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8例行PET-CT检查,6例行内镜超声检查,部分病人行多种检查。IPNB在影像学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胆管扩张及管腔内肿瘤,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强化。术前血液检验结果显示:40例病人中,21例肝功能异常,17例胆红素升高;9例癌胚抗原升高,24例CA19-9升高。(2)治疗情况:40例病人中,35例施行手术治疗;5例行ERCP检查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基于病人意愿未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5例行手术治疗病人中,20例行半肝或肝叶切除术,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胆管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62±91)min,术中出血量为300 mL(50~2 000 mL)。35例手术病人中,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标准,Ⅰ级3例、Ⅱ级3例。(3)病理学检查情况:40例病人行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IPNB,其中肝外病灶19例、肝内病灶21例;良性病变20例(低-中级别上皮内变15例、高级别上皮内变5例),恶性病变(浸润性癌)20例;18例肿瘤分泌黏液,22例肿瘤无黏液分泌或相关资料不详。35例手术病人中,5例切缘阳性,30例切缘阴性。21例病人行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54枚,其中阳性淋巴结3枚。(4)随访情况:40例病人中,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3±35)个月。35例病人中,17例无生存;3例带生存,肿瘤复发时间分别为治疗后12、17、37个月;15例死亡,死亡时间为治疗后(30±19)个月。35例病人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73.6%、50.7%。结论IPNB临床少见,影像学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胆管扩张及管腔内肿瘤,肿瘤增强后强化,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率低。

  • 标签: 胆道肿瘤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手术治疗 淋巴结转移 累积生存率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乳头中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其在乳腺导管乳头导管型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择88例乳腺疾病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44例为乳腺导管乳头设为观察组,44例为导管型乳腺癌设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超声资料。并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标准。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观察组共分为三型其中囊实混合性回声型24例,导管扩张型并导管实性结节10例,不整形肿块型10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钙化灶与导管扩张几率比较,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且差异性显著(P<0.05);导管壁清晰及走形规则几率比较,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分布情况比较,2组间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乳腺导管乳头的诊断方法,也可应用于乳腺导管乳头导管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诊断 分型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一例胰腺实性假乳头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观察、治疗及愈后进行回顾性复习,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的发生。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病理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胰腺实性假乳头(SPN)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体检意识的提升和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SPN的检出率不断上升。伴随着国内外多部胰腺囊性肿瘤指南的发布,SPN诊治逐步趋于规范。然而,其诊断要点和治疗策略仍存在难点与争议,因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SPN诊治现状与现存争议进行总结与讨论,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胰腺少见肿瘤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我国SPN的规范化诊治。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进展 争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病灶部位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期,共挑选8例患者,临床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整理,包括症状、组织病变以及免疫表型等。结果患者中男性共2例,女性共6例,其中拥有临床症状者仅2例,7例患者病灶位于胰腺组织内,1例则位于组织外侧。所有患者病灶均呈实性囊肿,通过显微镜观察囊肿内细胞形态与常规肿瘤细胞相似度极高,总体呈假乳头。囊肿组织内细胞部分出现透明样病变,细胞间质液黏稠,并且可观察到胆固醇样的结晶体,经过为期24个月到60个月的观察后未发现有癌细胞转移情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发病率较低,其中女性患者比例更大,利用组织观察和免疫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囊肿 准确判断 免疫表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P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47例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8例、胰尾切除术2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开腹探查术2例。术后出现胰漏14例,胆漏2例,出血3例,腹腔感染3例,胃瘫4例。45例术后随访3~68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随访〉24个月2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胰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是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的CT表现。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影像资料,术前均行CT增强检查。结果5例中女性4例,男性1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腺体尾部4例,体均为囊实性,边界较清晰,有包膜,1例肿块边缘见点线状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CT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征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