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女性主义的全球传播,印度的平权意识逐渐被唤醒,作为意识形态重要传播工具的电影成为表达女性追求平等权利的窗口和有力武器。无论是打造本土电影市场还是拓展海外市场,印度电影人的努力和尝试都值得我们借鉴。文章试图从背景入手,分析印度女性主义电影的成因,进而概括其表现形式,归纳其所带来的进步意义。

  • 标签: 印度 女性 电影 后殖民 话语权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全面市场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一种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中国的城市女性遭遇风浪之先,经历了困惑、迷茫及自我的分裂和挣扎。在新世纪的中国戏剧影视中为我们呈现了这一过程及女性主体性追求的二律背反的存在:消费主义的沉溺与主体性的虚妄;消费主义的理性与主体性的呈现。

  • 标签: 消费时代 城市女性 女性主体性 二律背反
  • 简介:20、21世纪之交风靡全国的“城市边缘小说”《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过话剧、电视剧、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以其电影版为例,从电影对原著小说的承袭与拓展两方面来归纳其改编技巧,通过对其主题内涵、叙事结构、视听语言和文化风格的细致剖析,来探讨名著改编电影的艺术特色。

  • 标签: 《七月与安生》 改编 女性主义 艺术特色
  • 简介:《无穷动》是宁瀛2005年的电影,整部电影中没有男性角色,只有四个更年期的女人在四合院内一天的生活。从时空流动与女性意识的角度切八,该片的时空被极度压缩,在封闭的时空中女性被围困在无穷涌动的欲望中,而女性们最终的出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悖论的是前路仍然未知。

  • 标签: 《无穷动》 时空流动 女性意识
  • 简介:壮族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文章以1984年版蓝鸿恩编著的《壮族民间故事选》里面的32篇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对"老妇人形象"和"年轻女性形象"两大类进行概括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壮族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了解壮族民间故事里蕴含的文化内在精神特质。

  • 标签: 女性形象 二元对立 精神道德 文化特质
  • 简介:《酒神小姐》聚焦于老年性工作者素英的末年生活,并观照韩国底层边缘人物群像,探讨了老年人的孤独与疾病、生与死的社会伦理主题,深刻反映了独身老年人素英及"零钱宋"们的孤寂心理与悲剧人生。作为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导演通过展示老年女性性工作者等边缘群体的生活现状,探讨了多重维度下人物形象的游移所产生的伦理迷思以及女性在男权话语社会的悲剧。

  • 标签: 男性话语 女性叙事 伦理 《酒神小姐》 韩国电影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形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义。不同于谢晋导演和李少红导演的影片,程耳的影片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并不是为了适应社会大背景、反映某种思想的目的,而是在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中顺其自然地展开。影片《第三个人》通过妻子肖风的陪伴感染实现就何伟的救赎。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则是通过共同哺育的孩子引起父亲的牵挂,对男性进行拯救。《边境风云》中,毒枭在被女性救赎——自我救赎——救赎女性的过程,把程耳电影中的救赎主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现代性不断扭曲的社会现状中,程耳电影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现象应运而生,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打破了社会上固有的社会秩序和传统,反抗了以男权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唤起了观众对现代社会的思考,避免在人们在发展中迷失自我。程耳电影中体现的女性对男性的救赎,也是对当代电影荧幕话语权利的反转,丰富了荧幕的表现力,增强了荧幕的多样性,也将引领着人们不断探索荧幕的多种可能性。

  • 标签: 程耳电影 女性 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