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河北涉县索汉墓邯郸市文物管理处涉县文物保管所索镇位于涉县城西北约12公里的清漳河东北岸,村东约一公里有一条南北向的季节性河流,在两河汇流处的三角地带,县旅游局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古墓群(图一)。在所动土的(约200平方米)范围以内,发现两座竖穴土洞...

  • 标签: 五铢钱 腹径 随葬器物 满城汉墓 底径 墓葬形制
  • 简介:太原地区周围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明清时期址,通过文物普查及查阅文献了解到,从其历史功能和用途来讲,明清址主要为当时居民用以战争和防匪患为主,随着局势的日趋平稳,民族融合和贸易快速发展,址又逐渐成为了集镇和商品的集散地。

  • 标签: 明清时期 堡址 防御 驿路
  • 简介:1988年8、9月间,克什克腾旗博物馆配合文物普查工作,组成了专题调查组,对克什克腾旗境内的金代界壕、边沿线,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测调查。历时一个多月。克什克腾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其余脉西与浑善达克沙地衔接,南同七老图山脉隔西拉沐沦河遥遥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标签: 界壕边堡 金代 兵家必争之地 西拉沐沦 战略地位 遥遥相望
  • 简介:太原东太出土的陶器和石器郭淑英山西省博物馆1953年太原东太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批陶器、石器和骨器,当时由太原市文管会收集,之后,这批文物移交给山西省博物馆收藏。1962年高礼双同志将东太发现的部分陶器和骨器在《考古》第9期上作过简单介绍。19...

  • 标签: 山西省博物馆 文管会 灰陶 鼓腹 东下冯 出土器物
  • 简介:笔者在2007年8月对坐落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的败虎①作了查勘,在中发现了两块颇有价值的石碑,分别是题字为'永宁'的石碑和一块庙碑,涉及到了九边军政制度和明蒙关系的一些内容。关于明代九边军事防御体系以及明蒙关系的研究,前人基本上都是从整体来论述②,而从某一个军出发的个案研究迄今较为缺乏,这

  • 标签: 败虎堡 大同镇 九边 方逢时 把汉那吉 俺答汗
  • 简介:右玉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境内山丘连绵,峰峦起伏,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属晋北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由平鲁县发源的沧头河(古中陵川水),蜿蜒北去,贯穿右玉县境中部,至杀虎口出省境,经内蒙古向西注入黄河。

  • 标签: 右玉县 中陵 底径 平鲁县 串饰 锥刺纹
  • 简介:为配合同(黑龙江省同江)三(海南省三亚)高速公路长(长春)余(扶余)段的施工建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德惠市文物管理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长余公路沿线的古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德惠市边岗乡丹城子村榄头窝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 标签: 遗址发掘 文物考古 古代遗址 考古发掘 文物保护 三亚
  • 简介:穆斯尔谱技术是研究固体物质超精细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其它多种测试方法相比,穆斯尔谱方法以其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强抗干扰能力,及其对试样的无破坏性等而广泛应用于考古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穆斯尔谱技术在古陶制品、古瓷器及釉彩、古代铜制品及其他金属制品、古代壁画等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评价与展望。

  • 标签: 考古研究 穆斯堡尔谱技术
  • 简介:1998年夏,我们拍摄黄河万家寨水库蓄水淹没区声像资料,曾由清水河县南境的老牛湾沿明长城东行60余里,到达内蒙古清水河县暖泉乡红门市,摄取了沿途部分长城、边保、墩台等.采访拍摄中,我们登山踄岭、寻踪探秘,访查到一些尚未见诸报导的明代长城遗迹,清水河县明代红门市暗道即其一例.

  • 标签: 堡暗道 市堡 暗道长城
  • 简介:2011年4月9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成立的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沈阳市康平县西关屯乡进行了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调查,于杨家窝后山的Ⅱ、Ⅲ级阶地上发现一处典型的旧石器地点。共发现石器45件,均采自地表耕土层。本文仅对发现的石器进行研究和讨论。

  • 标签: 杨家窝堡后山 石器 旧石器时代
  • 简介: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传统风貌,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地区文化。包含了城市、镇、历史中心和居住区。承载了城镇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支撑。本文对晋祠旧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保护提出了新思路、新途径。

  • 标签: 历史 街区 现状 保护
  • 简介:2015年10月30日,卓资县梨花镇围村村民耕作时发现一座墓葬,村民及时上报了相关单位,最终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组成调查小组,到卓资县梨花镇刘光窑行政村嗣自然村实地调查,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通知进行抢救性发掘。

  • 标签: 乌兰察布市 围堡村 元贞元年 砖室壁画墓
  • 简介:近年来,沈阳旧石器考古调查成果逐渐填补了沈阳地区旧石器地点的空白,这些新发现与晚更新世古生物化石一起,为复原沈阳地区晚更新世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2011年4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沈阳市的康平和法库两县进行了为期15天的旧石器考古调查.本次调查在秀水河和辽河的Ⅱ、Ⅲ级阶地上,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4处,石器1029件(极少部分出在地层内),其中包括石片、石核、一类工具(石锤、石砧)、二三类工具(刮削器、尖状器和砍砸器等),可以分为大石片石器、小石片石器和细石叶三个工业类型.年代跨度为距今3万年至1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①.王立岗窝东山旧石器地点即为其中一处石器较为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该地点发现石器75件,大多采自地表耕土层.

  • 标签: 旧石器考古 沈阳市 地点 东山 王立 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