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经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观察组加用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经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疗效性,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 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析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将这6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进行治疗,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64.52%),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原发性肝癌行动脉化疗栓塞+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方法:以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样本,抽签分组,有栓塞组、联合组,样本量均是33例,前者行动脉化疗栓塞,后者增加三维适形放疗,研究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实施,统计缓解率,观察预后情况。结果:统计各组缓解率数据,在联合组达到69.70%,检验后远比栓塞组的24.24%高,P0.05。治疗后检测甲胎蛋白并测定肿瘤直径,检验后在联合组比栓塞组低,P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预后情况 肝动脉化疗栓塞 缓解率 使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肾动脉损伤的肾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间我院于肾脏手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肉眼血尿患者共14例。均经肾动脉造影证实为医源性肾动脉损伤,其中继发于经皮肾镜取石术11例,继发于肾穿刺活检术、肾贯穿伤缝合修补术、输尿管镜检查并双J管置放术各1例。血尿出现距手术操作时间为3-346d(中位时间8d)。肾动脉造影检查后均行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弹簧圈、正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NBCA)、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乙醇。术后随访10—49个月。结果病变位于。肾脏上极4例,下极10例。肾动脉造影表现为。肾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静脉瘘6例,肾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7例。栓塞后肾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均达到完全性栓塞,术后2~12d肉眼血尿消失。随访期间,1例右肾下极动静脉瘘栓塞后13个月因术侧肾区钝性外伤再次出现血尿,经造影证实原动静脉瘘未见复发,但右肾下极发现由另一叶问动脉供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再次使用弹簧圈栓塞,随访14个月未见血尿复发。其余13例随访10—49个月未见血尿复发。本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肾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是医源性肾动脉损伤的主要类型,应用弹簧圈行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 动脉瘤 假性 动静脉瘘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superiormesentericarteryembolism,ASMAE)是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superiormesentericarteryischemia,ASMAI)的特殊类型之一,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50%。各种原因引起肠系膜上动脉急性完全或不完全性血管闭塞导致血供突然减少或停止,都将引发ASMAI,从而使相应肠管发生急性缺血、坏死[1]。ASAME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的疾病,发病率为(2~3)/10万人,约占ASMAI的50%[2,3]。ASMAE是一种极危重的急腹症,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且发病时症状与体征不符,容易漏诊误诊,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窗,其病死率可高达70%~100%[4]。

  • 标签: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ISCHEMIA artery 诊治 治疗时间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1引言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limbischemia,ALI)主要包括动脉栓塞(arterialembolism,AE)和动脉血栓形成(arterialthrombosis,AT)。两种病理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临床均表现为远端组织和器官缺血。栓子通常来源于心脏和主动脉附壁血栓的脱

  • 标签: 下肢动脉缺血 动脉栓塞 急性 球囊导管 动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腹上区持续性胀痛10h,并放射至后腰背部,伴发热,不能平卧,全身乏力,盗汗及四肢厥冷于2012年8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相关病史:(1)5个月前因发热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肝动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以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血管外科2021~2022年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踝肱指数、肢体功能得分,统计截肢率。结果 患者治疗后平均踝肱指数(0.88±0.19)、肢体功能得分(24.88±5.98)较治疗前高,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有意义(T=8.4981;T=5.3306;P<0.05)。截肢患者仅有2例,截肢率10.00%。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效果良好,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还可减少截肢情况。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动脉切开取栓术 平均踝肱指数 肢体功能得分 截肢率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头晕2年,加重2周"于2013年7月15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鼻咽癌行颈部放射治疗,约2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头晕不适,体力劳动后加重,入院2周前晨起头晕症状加重,并出现口齿不清,至我院神经内科就诊。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 口齿不清 颈内动脉 放射治疗 软斑块 颈总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动脉瘤(BAA)患者临床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的实践价值效益。方法:取BAA患者共计10例,收集病例时间介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根据动脉瘤不同类型进行分组,A组(5例,囊动脉瘤)与B组(5例,梭性动脉瘤),根据动脉瘤形态与部位,采取相应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A组患者的微导管均可到达及通过,PVA微颗粒放置于远端位置可达到栓塞止血的目的,将弹簧圈分别用于输出端和输入端可有效阻断血流,经由复查造影,结果示:BAA均全部消失。B组患者间距支气管动脉较远,将PVA微颗粒用于远端位置,栓塞止血效果良好,取胶海绵颗粒用于近端位置,复查造影,结果示:BAA均全部消失。结论:结合BAA患者的形态和部位,予以选择恰当的TAE治疗方案,具有安全高效的治疗优势。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瘤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彩色超声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行UAE治疗,应用4.0-5.0FCobra导管或3.0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混有抗生素的海藻酸钠微球(直径500-700μm)栓塞。术后观察月经量、子宫及肌瘤体积、卵巢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平均观察(8.6±1.1)个月经周期,其中98例月经量明显减少(P〈0.01),而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子宫与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0.6%和83.1%(P〈0.01);彩超检查显示子官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卵巢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

  • 标签: 平滑肌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子宫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子宫动脉(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3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其中20例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对患者肌瘤大小、临床表现及雌激素水平变化观察评估.结果35例患者术中显示子宫动脉栓塞完全,术后3个月和6个月B超或CT复查,肌瘤体积分别缩小40.5%、78.3%,其中有临床症状的30例术后3~6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TUAE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平滑肌瘤 介入治疗 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