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后现代叙事的“无穷后退”现象,当首推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④为研究重点。情节向前延伸,叙事却“无穷后退”,是该小说叙事最为典型的文本特征,同时也是后现代独特的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它是卡尔维诺在其后现代小说中所使用的一种新的后现代技法与文本结构形式。叙事的“无穷后退”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分析它在后现代实验文本中产生的主要原因,需要对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故事情节的断裂性、小说文本的碎片化、故事发展的放射状与开放性等后现代代码进行案例研究,探讨这些后现代手法是如何构成小说叙事的“无穷后退”情况的。而这种以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的新的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后现代文本的实验类型,开创了后现代小说朝着陌生领域不断探索的新的尝试。

  • 标签: 后现代叙事 卡尔维诺 《寒冬夜行人》 文本意义
  • 简介:在当今韩国,能够推动学术发展的学术单位除了各类大学及科研机构之外,民间学术共同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通常有学院派学者和非学院派学者之说。非学院派学者之所以近些年来在学术舞台上能够发挥作用,这与韩国的历史根源、社会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其历史成因上来看,与韩民族重视教育的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韩民族就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民族,当今韩国社会更是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韩国文盲率为零,

  • 标签: 学术共同体 韩国 民间 研究室 学院派 科研机构
  • 简介:本文探讨了1980年以来英美学者关于英美本土18世纪以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趋势与特色,认为批评史研究整体上存在两条发展路线:一条路线是资料性著作汇编,成果数量呈抛物线状发展态势;另一条路线是文类研究,成果数量呈直线上升格局。而且,资料性著作的出版直接带来了批评史研究的兴盛,使其成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18世纪前 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史 文类 趋势与特色
  • 简介:近代报刊的出现,催生了现代职业作家的诞生,而为其先声者,则是晚清那些最早栖身报业并从事小说创作的落寞文士。当他们立足海上开始崭新的职业人生时,却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处于身份转变及其自我职业认同的困惑犹疑之中。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凭藉自身才能,对所从事的新兴事业有所贡献,揭开了中国小说近代化与作家职业化的历史帷幕。

  • 标签: 萌芽期 报人小说家 身份转换 认同困惑
  • 简介: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列国志传》卷一是介于《武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之间的过渡性文本;从文本自身的角度看,《列国志传》卷一初步具有以正统叙事整合民间叙事的特征。较之《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卷一具有正统叙事的某些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深受崇实黜虚的信史观念的影响,二是对仁政、忠君等儒家政治伦理的强调。但同时,《列国志传》卷一对以往武王伐纣故事中怪力乱神的因素并未完全剔除,而是适度加以保留,并将其纳入正统叙事的框架之中。明代中后期历史小说领域内以信史为尚的文学观念和“按鉴演义”的编撰方法,对该书叙事特征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标签: 《列国志传》 《武王伐纣平话》 《封神演义》 正统叙事 民间叙事
  • 简介:我国外国文学批评界习惯于把文学视为对社会现实的形象反映,尤其是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创作的研究中。其实,19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家的创作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文本的意义往往滋生于其自身的智能机制之中。文学文本并非是一个静止的被动客体,也不只在传递和记忆信息,还是一个运动的、拥有主体性的生命体,能够通过界限转换、对话机制和时空变化等途径,作用于读者,在读者大脑左右半球的互动中,不断地创造意义。

  • 标签: 19世纪俄罗斯文学 文本 对话 时空体
  • 简介:2014年7月5日,“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11届会员大会暨学术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第10届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炳辉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学术年会 上海市 学术研讨会 纪要 世界文学研究
  • 简介: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InstituteforWorldLiterature,下略为IWL)的2014年暑期学校项目。于6月22日至7月18日由香港城市大学主办。本次暑校,一共有来自28个国家/地区的140多位学员参加.外加十几位教授,阵容甚为庞大。该项目的此前三届,分别在北京大学(2011)、伊斯坦布尔的Bilgi大学(2012)和哈佛大学(2013)举办,而明年的第五届将由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主办。

  • 标签: “世界文学” 香港城市大学 哈佛大学 文学研究所 World 伊斯坦布尔
  • 简介:非常荣幸能在这次大会上发言。北京曹雪芹学会是一个很小的团体,建会时间很短,但是每次我们开会或有活动的时候,希凡先生都尽量参加。虽然他年事已高,行动也不太方便,可对我们非常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北京曹雪芹学会向李希凡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李希凡 出版座谈会 学术研究 文集 曹雪芹 学会
  • 简介:尊敬的李希凡先生、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年是李希凡先生从事学术研究六十周年,我谨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希凡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前来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学术研究 李希凡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集 嘉宾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海的音乐剧(话剧)演出数目在2012年227台的基础上有10%左右的提升,突破了240台(包括商业话剧演出和新型话剧),很多机构和组织正或已经涌入上海这个新兴音乐剧市场。但是,在电影和新媒体的夹击,演出联盟、剧院联盟等形成的市场垄断等这些行业间竞争和行业内垄断的困境里,上海音乐剧产业的生存只有通过对制作演出中成本、定价、收入以及演出市场的总结分析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 标签: 演出模式音乐剧 文化产业 上海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互文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