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期西方汉学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史哲为基础的汉学研究认知基础。经过汉学研究范式的几次转型,西方汉学研究认知途径也从语言基础论、比较论转向同一论、合作论。西方汉学研究认知途径的转型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当代中国的崛起、汉学研究方法的实证化转型等诸多因素相关。分析西方汉学研究认知途径的转型及其影响因素的同时应该注意,外来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语境时解释力会有局限,对这些自西方经验总结出来的汉学研究成果,既不要盲目地全部否定也不能不加分辨地全部接受,而是要立足中国文化实境,重新理解“文化中国”的精神维度。

  • 标签: 西方汉学 语言基础论 比较论 同一论 合作论 影响因素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2
  • 简介:在《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中,[36]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周蕾的文化批评中的非中国性情结

  • 标签:
  • 简介: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海外汉学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17—18世纪间,怀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一批法国耶稣会士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地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媒介、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虽收效甚微,但在汉学研究上成绩斐然。我们试图从法国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入手,鸟瞰式的评介法国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汉学研究的特点,阐述他们在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学和历史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论证此阶段的研究在法国汉学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即奠定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 标签: 法国耶稣会士 汉学研究 中西文化
  • 简介:时光总漫漶。拨开历史尘埃溯游一次回去,却发现有许多人物许多作品,原不该被遗失被忘却。不只因为他们成就一段历史,也为了它们可以贡献于今天。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奥地利汉学家傅熊先生(BernhardFührer),由此写出这本《忘与亡——奥地利汉学史》。

  • 标签: 之旅忘 亡奥地利 史简介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和卫德明父子在德语和英语世界对《周易》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呈现他们独特的研究视角和鲜明的问题意识。他们把人生乃至人类的基本问题纳入《周易》文本的解读之中,同时试图在《周易》中寻找对中国心灵、智慧和文化思维的理解,在西方之外寻找更具普遍性的宇宙智慧。他们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世界中"翻开"了《周易》,其要旨不在于传播有关《周易》的确切知识,而是启发人们思考和探讨《周易》所蕴藏的文化与思想/思维可能性,从而对自身在当下的生存境遇进行精神的内省。

  • 标签: 《周易》 卫礼贤 卫德明 汉学视野 译介
  • 简介:摘要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高校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高校,在新疆高校中开展民、汉学生混合住宿,既有利于多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学习;也有利于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 标签: 新疆高校 汉合住 模式
  • 简介:第一代高本汉高本汉的耳朵非常灵便,他会演奏钢琴、小提琴、笛子多种乐器。他在中国研究教学旅行时,音乐的爱好也伴随他度过许多时光,曾在山西大学堂跟一个会弹钢琴的同事合作演奏亨德尔的作品。高本汉有极强的辨音能力.这一点对他做中国方言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1940年他为了帮助在乌普撒拉大学学医的儿子,需要稿费,就用笔名写了一些长篇小说。

  • 标签: 音乐生活 汉学家 山西大学堂 三代 瑞典 1940年
  • 简介:汉乐逸(LloydHaft),诗人,学者,翻译家。1946年生于美国,1967年开始学习中文,196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到荷兰菜顿大学学习中文,1973年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以卞之琳诗歌研究获得博士学位。1973年到2004年间,任教于莱顿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初级汉语以及诗歌教学、翻译与研究工作。其汉学著作有《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之研究》(英文,1983)等,独译或合译的中国诗集有《杏殇》(孟郊诗选)、《死水和其他诗》(闻一多诗选)、《交汇:中国1919-1949年诗五家》、《苍茫时刻:中国当代诗选》等。

  • 标签: 汉学家 汉乐 荷兰 访谈录 现代诗人 中国当代
  • 简介:摘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以外,利用自身业余时间所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有文化宫、体育活动室等。随着高等教育的教育内容日趋多样化,现如今对大学生身体健康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对处于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同学要求更高——承担着保卫与建设祖国美好边疆的使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业余活动,是对体育课程的重要补充与丰富。西藏具有多民族的地域文化特点,其中藏族与汉族占据着主要地位。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研究西藏大学藏汉族同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而为西藏高海拔地区开展丰富适宜的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建议,以更好的促进高海拔地区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与进步,继承与发展一些特色民族体育活动。

  • 标签: 西藏大学 藏族 汉族 课外体育 现状 分析
  • 简介:乾嘉汉学宗汉儒旧训,在清代春秋左传学领域对杜注无休止的攻伐不仅仅是由于汉注和杜注的对立,也是学术规范的对立所致。《左传》杜注尚“简”,引文不注出处,与清代乾嘉汉学所树立的学术规范相悖。从杜注的遭遇可以反映出清代学术的特点。

  • 标签: 杜注 乾嘉汉学 学术规范
  • 简介:摘要语用信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讲非常重要,也是学习型词典应该提供给语言学习者的重要信息。而习语作为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在使用中也有一定的特殊限制,这些信息应该在学习型词典中得到呈现。本文就英汉学习型词典处理习语语用信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提供习语语用信息的方法模式。

  • 标签: 英汉学习型词典 语用信息 习语
  • 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中心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为院为依托,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相关院、系、所及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为基本队伍,展开对海外汉学的全方位研究。成立以来,北外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同国内外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国内的国际汉学研究组织联合举办了“国际二程学术研讨会”、“相遇与对话——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校研讨合”等大型学术会议,

  • 标签: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国际汉学》 学术机构 人才资源
  • 简介:海外汉学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日渐成为一门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学问。为了推动海外汉学的研究,建立海外汉学学科体系并促进国内汉学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增进国际汉学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和合作,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小组办公室(汉办)的支持下,由汉办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作为世界汉语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海外汉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外研社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举办。

  • 标签: 夫子飨宴 汉学研讨会 海外汉学
  • 简介: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主要贡献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著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就东亚汉学界之荀子名学研究成果,分别从四方面来进行论述:一、荀子名学之本质;二、荀子之哲学立场;三、荀子名学之定位;四、"共名"和"别名"之问题,并试图寻绎出东亚汉学界之荀子名学研究对于中文学界之荀子研究所可能赋予之意义。

  • 标签: 汉学 东亚汉学 日本汉学 韩国汉学 荀子 名学
  • 简介:英国著名汉学家道森的选译本《史记》是英语世界《史记》英译本的有益补充。道森认为秦朝是第一个完成中华统一的王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是西方读者较为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道森在《史记》英译中竭力展示秦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社会风貌,他的选译本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特征,译文清晰流畅,可读性很强。道森的《史记》英译值得国内外《史记》翻译与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道森 汉学 《史记》英译 编译
  • 简介:谈到17、18世纪在华传教士对萌芽期欧洲汉学的贡献,通常从这几个指标衡量:传教士本人的中文造诣和有关中国之研究成果的价值,传教士在欧洲传播普及中国知识的程度,传教士与早期欧洲汉学家的来往.然而照此看来,本文的主人公法国耶稣会士傅圣泽(Jean-FrancoisFoucquet,1665-1741)只是个边缘人物,尽管他的中文造诣足以使他成为耶稣会士的翘楚,但他数量不菲的著述绝大多数不曾公开,即使公开也难以获得很高评价,这都是因为他有一个醒目的身份标志--'索隐派'①,他终身执着的立场被致力于顺应中国文化的耶稣会士目为异端,也被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学者视为荒谬,于是不仅导致耶稣会对其作品的封杀,也影响他不能参与欧洲汉学的奠基.但不管怎么说,他算是'耶稣会士汉学家'这个整体中的一员,他在汉学发展史上依然留下了不应被遗忘的踪迹.

  • 标签: 中国知识 传教士 耶稣会士 中文 普及 欧洲
  • 简介:记得几年前,在我讲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课堂上突然有个学生疑惑地说:“中国人怎么会对自己的文化持有这样破坏性的态度?”。这样的反映只有过一次,大部分学生大概觉得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对五四新文学持怀疑态度的汉学家是不乏其人的,尤其在20世纪上半叶。

  • 标签: 五四新文化运动 汉学家 法国 五四新文学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 简介:3月23日下午,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应邀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给汕大师生作了题为《翻译于社会——关于‘走出去’的失败》的讲座,谈及翻译走出去的失败和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 标签: 汉学家 翻译 讲座 顾彬 学术交流 汕头大学
  • 简介:傅汉思先生是上世纪美国著名的中国古诗研究专家,他知识广博,中西兼通,旁征博引。他在中国古诗研究中经常运用量化统计的方法以取得结论,并且强调文学的艺术性特征,都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把母题原型这一西方古典和罗曼语文学概念引入汉学研究,是他对中国古诗研究的特殊贡献。他所开辟的这种中西古典文学的沟通研究对当代西方汉学的影响是深刻的,对中国学者也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他对曹植和蔡琰诗歌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美学界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最高水准。

  • 标签: 傅汉思 古诗研究 中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