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未成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下发或会签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对未成刑事检察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地方各级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高检院工作部署,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立足实际,积极开展未成刑事检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介绍了当前未成刑事检察工作的主要情况和当前未成刑事检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未成刑事检察工作的意见。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检察 创新 发展
  • 简介:但刑法又规定了对未成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未成刑法制度现代化的问题也就是未成刑法制度的合理化问题,揭示未成犯罪的刑法原因

  • 标签: 刑事法律制度 制度述评 我国未成年人
  • 简介:未成犯罪问题已日益为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所关注.未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对其犯罪应采用有别于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我国现行刑法对未成犯罪明确规定了从宽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从有助于我国未成犯罪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考虑,本文对未成犯罪刑事责任和从宽处罚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观点提出异议,为司法实践正确解决未成犯罪的刑事责任提出新的思路.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 刑事责任
  • 简介:法国未成刑事程序法成型于二战后,系意大利实证主义犯罪学影响的产物。与普通的程序法则相比,法国未成刑事程序法奉行独特的原则体系和制度框架,旨在强化对未成罪犯的教育改造、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但近些年来,随着未成刑事案件的急剧增加,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也时而有之,法国开始弱化未成刑事程序的特殊性,包括增设了程序速决机制、强化了强制措施和刑罚体系。制度的演进显然已超越了某些技术细节的调整,而可能动摇长期以来以未成利益保护为核心的刑事程序原则和体系。

  • 标签: 法国 未成年刑事程序 制度框架 演进
  • 简介:未成刑事法律人格化是从人格的视角反思我国未成刑事法律体系,将未成犯罪行为人的危险人格纳入刑事法律的整个过程中。在制刑阶段,构建以犯罪行为为核心、以犯罪危险人格为补充的犯罪认定标准;在求刑阶段,将危险性人格纳入量刑情节的考察范围;在行刑阶段,对危险性人格进行跟踪、重塑。未成刑事法律人格化将促进未成刑事政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促进刑罚个别化,实现法治社会的实质公正。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人格化 危险人格 宽严相济
  • 简介:品格证据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并广泛应用于刑事审理中。一般情况下,品格证据不具有相关性,仅在法定例外情况下才能成为定案依据和质证对象,未成犯罪的审理就是品格证据规则主要适用领域。尽管品格证据在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但是与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一样,品格证据没有形成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研究介绍品格证据规则,需要结合未成立法司法实践,才能推动我国未成刑事审判改革创新。

  • 标签: 品格证据 未成年人 刑事审判
  • 简介:保护未成是一种普世性文化价值追求。世界各国未成刑事政策,经历了从“惩罚主义”到“保护主义”的嬗变,从早期仅仅对未成给予实体性保护处遏措施,到后期实现对未成的实体性保护与程序性保护并重的嬗变。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权利保障存在两极化趋势。在对未成被告人给予刑事处分的案件中,强化了对未成的程序性权利保障。作为体现对未成实体性保护处分的附条件不起诉,却牺牲了未成的正当程序权利。

  • 标签: 保护处分 正当程序 刑事政策 未成年人
  • 简介:未成犯罪中涉嫌抢劫犯罪的17件占51件的33%.未成犯罪中抢劫、盗窃、强奸三类案件共40件,14-16周岁犯罪人数占未成犯罪人数的31%,未成犯罪是指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

  • 标签: 政策适用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政策
  • 简介:占我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的未成,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些未成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保护未成,就是保证国家未来的强大;塑造未成,就是塑造民族未来的形象。

  • 标签: 未成年人 保护 学校 民族
  • 简介:日前,武汉市文化管理部门出台了新的网吧管理细则,对网吧接纳未成上网实行重罚。新细则规定,接纳未成15及以下者,按人头对网吧进行处罚,每1名罚款1000元;接纳15以上一次或15以下累计2次的,停业整顿15天;在规定营业时间(8时至24时)内接纳未成的,罚款10000元至15000元;累计3次接纳未成的,吊销其文化经营许可证,严重者责令其停业整顿。

  • 标签: 网吧 管理体制 中国 武汉市 未成年人 营业时间
  • 简介: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检察院深刻领悟未成“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政策实质,将心理学技术融入办案流程,探索并建立新的办案模式.帮助失足未成成长,顺利回归社会。2011年至今,辖区内126名失足未成从该模式中受益.一百余个家庭亲子关系得以修复,创造“失足未成重新犯罪率为零、未成犯罪不起诉案件复议率为零、申诉率为零、共建学校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的四个零纪录。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回归社会 重新犯罪率 帮扶 办案模式 不起诉案件
  • 简介:今天,理财教育已是城市未成养成教育的必修课,也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探讨了理财教育的内涵,运用社会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对未成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在大教育视野下整合各学科教育内容、实施理财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构建一体化的理财教育载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财教育体系等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财教育运作策略.

  • 标签: 未成年人 理财教育 习惯
  • 简介:未成不构成累犯作为一项原则,实际上早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纳.具体而言,将未成排除在累犯适格主体的立法例有两种:其一,只要是未成时所实施的犯罪,均不作为认定罪犯时的'前罪'考虑.即前后罪实施在未成时的情况,不构成累犯,而且前罪实施在未成时后罪实施在成年时,也不构成累犯.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中国 犯罪构成 刑法 累犯
  • 简介:随着中国美容整形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关貌需求的增加,整形泛化开始影响到未成.各大医疗整形机构的暑期档俨然成为学生整形专场。“每到暑假就会形成学生整形潮,而且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暑假,学生就占到了整形总量的八成以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徐靖宏说。

  • 标签: 未成年人 美容整形 整容 整形外科 浙江大学 学生
  • 简介:在少年这个年龄段中,个性只是初步形成,个性的真正形成显然要更晚一些。因此未成的个性是不完备的,极易波动和变化。与成年相比较,未成更需要经常的指导性的教育:必须帮助他们弄懂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这种社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法律自身所固有的.按照苏联教育科学院主席、院士B.H.斯托列托夫的观点:当今年轻一代的教

  • 标签: 苏联教育科学院 社会主义道德 斯托列托夫 社会价值观念 道德品质 违法犯罪
  • 简介:二、未成犯罪的刑罚我国刑法在对未成犯罪适用刑罚的规定上,我们认为对未成犯罪适用罚金,2、不满14周岁的未成实施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严重犯罪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刑罚
  • 简介:未成警务制度在预防未成违法犯罪、少年司法制度和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帮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该制度在预防未成违法犯罪工作、未成刑事诉讼程序、未成违法案件处理以及保护未成被害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 标签: 未成年人警务制度 主要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约有3.67亿,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思想道德建设,老同志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需要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接班未成既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 标签: 未成年人 老同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想道德建设 德才兼备 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