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护理中护理舒适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舒适护理干预。结果:实际调查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和疼痛指数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不同护理服务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指数,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护理服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对此,笔者认为舒适护理技术应当在临床护理服务中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外科手术室护理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规范护理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从2020年肝胆外科接诊的手术病人中挑取80例均分为两组,给予A组传统护理,B组行规范护理。结果:B组手术用时、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比A组短,其不良反应总数少于A组;B组满意度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比A组高,P<0.05。结论:规范护理能够提升手术效果与安全性,进而改善生活质量,病人对该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肝胆外科 规范护理 手术
  • 简介:摘要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在我国日渐普及,但微创理念未被正确地掌握和应用。微创理念是一种微创医学和微创外科技术治疗疾病的观念,是把手术对正常组织(主要是神经血管)的损伤控制到最小程度,同时最大程度地处理病灶,使患者尽可能获得最佳疗效。本文就非手术治疗、术前设计和规划、多模态技术、手术中"度"的把握、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等神经外科微创理念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 微创手术 多模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手术时间间隔与手术修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4例AMI合并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65.5±3.3)岁。VSD大小(15.8±5.8)mm,位于前尖部10例,位于后下部4例。根据AMI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1组(9例)为发病至手术时间>1周,2组(5例)为发病至手术时间≤1周。所有患者取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VSD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结果。结果全组死亡2例,1、2组各1例,分别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脓毒血症。全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分别为(203.9±52.3)min和(152.4±44.8)min。与1组相比,2组患者的术前左心室功能差(左心室射血分数0.304±0.023对0.408±0.103,P=0.035),术前休克比例高(100%对33.3%,P=0.031),急诊手术率高(100%对11.1%,P=0.003),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高(60.0%对0,P=0.027)。平均随访53.6个月,期间未发现残余分流和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AMI合并VSD的有效方式。从发病至手术时间超过1周时,患者状态更稳定,手术更安全;1周内接受手术的患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更多见,使用机械辅助支持可以纠正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急诊手术手术期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细节护理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110例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过程中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管理,能够使其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以及压疮发生率,这种细节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范围推行。

  • 标签: 细节护理 神经外科手术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了普外科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急症的处理以及预防的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09-2019年期间收治到的17例普外科手术中医院性血管急症病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在17例患者中有12例患有了心血管疾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内听道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肿瘤全切除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4例内听道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分析其手术要点。结果4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得全切除,其中1例肿瘤硬膜起源于内听道口的外侧壁(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3例肿瘤起源于内听道内的硬脑膜,硬膜附着延伸至内听道腹侧(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3例患者的面神经和耳蜗神经均被解剖分离保护,另一例患者仅解剖保留面神经。2例术前听力分级为H2级、H3级的患者,术后听力分级分别为H3级和H4级,另2例术前听力H5级的患者术后听力仍为H5级。3例患者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为90分,1例为70分。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是内听道脑膜瘤显微外科切除术的理想入路。手术应以保护面、听神经为前提,以广泛切除肿瘤为目的,包括肿瘤累及的硬脑膜和骨质,以减少复发的机会,改良内听道开放的宽度是必要的。

  • 标签: 内听道 脑膜瘤 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 桥脑小脑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一般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一般护理模式相比,规范化护理模式在术中可优化手术流程,术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 标签: 规范护理模式 肝胆外科手术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外科手术患者计 1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90)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实验组( n=9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外科手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04月~2020年05月收治的7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康复外科护理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胸外科全身麻醉患者应用保温护理对其术中应激、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 年 11月于该院实施胸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 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充气式加温毯联合电热毯主动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 5 min( T0)、术中 30 min( T1)、术中 60 min( T2)、术毕( T3)各时间点的体温及术中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术前、术后心率、血压、乳酸水平、炎症应激反应情况。 结果 入室后麻醉前,两组患者的体温均在36.0~ 37.1℃;手术开始后两组患者的体温均出现下降,在 T2 时最低;两组患者 T1~ T3 各时间点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乳酸、 C-反应蛋白( 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毕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与麻醉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乳酸和 CRP 水平均明显升高,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保温护理可有效降低胸外科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促使术后复苏进程。

  • 标签: 胸外科 全身麻醉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着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 21世纪的今天,胸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以及令人困扰的问题,不仅无法为患者带来更有效、优质的服务,也阻碍了胸外科优质发展的脚步。本文主要围绕新时期下胸外科医生临床带教工作相关内容展开分析,首先阐述了胸外科的发展与要求,其次从五点分析了新时期下胸外科临床实习生教学要求,希望对于胸外科医生临床带教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胸外科 临床 带教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创理念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结直肠相关疾病的诊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经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再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结直肠疾病的外科诊治在微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NOSES技术是目前结直肠外科在微创领域前沿的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经直肠、阴道取标本来避免了腹壁的辅助取标本切口,从而将结直肠外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NOSES技术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与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于一体,它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微创、加速康复外科、功能外科、"无疤"等理念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各中心开展NOSES技术在结直肠外科诊治开展中的相关经验、心得和体会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间选用手术室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本院在过去半年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 2019 年 7-11 月在本院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 60 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根据双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 30 例进行的是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 30 例进行的是手术室护理干预,评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切口感染、出血、切口疝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出血、切口疝发生率,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手术室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院就诊的 7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恢复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恢复速度,而且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恢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肝胆手术后,在术后的康复护理中运用的防护措施。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患有肝胆疾病的患者,将我院收入的80名需手术的肝胆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比护理。普通组40人;专家组40人。普通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措施;专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护理结束后再对比两组的肠胃恢复时间、炎性因子的水平、并发症等。结果:肠胃的恢复时间,排气的时间,首次排气的时间进行对比,专家组比普通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是符合统计学意义;炎性因子的水平、并发症等数据对比,发现专家组比普通组的发生率更低。结论:在加速肝胆外科手术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采用的护理措施可以缩减肠胃恢复功能的时间、减轻炎症因子,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是可以在护理临床中使用的。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肝胆外科手术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