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15例腺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10例,年龄35~63岁,平均52岁,病程1—24个月。反复尿急尿频12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均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电切术,术后-24小时内即用丝裂霉素(MMC)行膀胱内灌注,以后每周一次,持续6次。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持续1年。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0min,术中无严重出血和膀胱穿孑L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2月,症状消失11例,症状好转3例,总有效率93.3%(14/15)。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电切术 丝裂霉素
  • 简介:摘要间质性膀胱/痛性膀胱综合征(Interstitialcystitis/painfulbladdersyndrome,IC/PBS)是引起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一系列膀胱症状的疾病。发病率各地不同,30至50岁的妇女为高发人群。目前IC/PBS无特效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症状,且长期的自身护理调节是维持疗效的关键。本文针对IC/PBS的长期预防及控制方案进行总结,供临床护士对IC/PBS患者宣教时参考。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痛性膀胱综合征 宣教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60例间质性膀胱膀胱灌注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间质性膀胱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超过1h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30例药物保留时间低于1h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患者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同时对患者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存在抵触情绪、疾病因素、灌注前饮水量、药液灌注量、不良操作、直肠充盈均是导致患者药液保留时间减少的单因素(P<0.05)。疾病因素、不良操作、灌注前饮水量、药液灌注量均是导致药物灌注时间减少的独影响因素。结论 延长灌注后药物的保留时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药物保留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间质性膀胱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探讨护理效果.结果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9.6%.结论为间质性膀胱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效果优良,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关键词间质性膀胱;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6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膀胱高压氧治疗疗效。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基本相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射性膀胱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高压氧 膀胱容量 膀胱痉挛
  • 简介:摘要间质性膀胱(IC)是一种基于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的慢性顽固性泌尿系统疾病,通常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关于IC的干预方法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共存且疗效不确定,同时国内外缺乏大样本量以及高级别的证据支持,因此关于IC的外科治疗一直未达成最终共识。本文旨在对IC的常见外科治疗手段进行详细介绍,为IC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膀胱炎,间质性 尿流改道术 药物疗法 膀胱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膀胱疼痛综合征是基于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的临床诊断。国际尿控学会将膀胱疼痛综合征定义为“一种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疼痛,并伴随其他症状,如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同时除外泌尿系感染和其他病理病变”。国际尿控学会仍然保留间质性膀胱的诊断,主要指“有典型的膀胱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否则,应诊断为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疼痛综合征 指南 临床诊断 泌尿系感染 组织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治疗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82例急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霉素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临床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4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74.11%,组间疗效差异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患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膀胱患者定向给予磷霉素药物治疗路径,可显著达到患者预期治疗目的,助推患者的预后康复,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膀胱炎 磷霉素 头孢呋辛 药物疗效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腺性膀胱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39例腺性膀胱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28~86岁,平均年龄51.7岁。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超声与CT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情况。结果超声与CT检查对病灶边缘、回声或密度的判读结果较相似,但CT判读病灶形态不规则比例明显高于超声(P〈0.05);超声检查80.6%(29/36)病灶乏血液供应,增强CT检查92.0%(23/25)轻度强化。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3.6%、38.5%、48.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辐射,是诊断腺性膀胱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腺性膀胱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腺性膀胱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进行超声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和CT在患者病灶表现上,比较相似,但CT对病灶形态的判断上,显著优于超声(P<0.05),超声检查80.0%(32/40)病灶乏血液供应,增强CT检查93.3%(28/30)轻度强化。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2.9%、38.1%、47.6%,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操作简单、快捷,无创,能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对早期腺性膀胱的发现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性表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

  • 标签: CT诊断 腺性膀胱炎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ketamine-relatedcystitis,KC)是指由吸食氯胺酮引起的尿频、尿急、膀胱疼痛等症状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吸食氯胺酮的人数增多,该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引起了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关注。现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氯胺酮 膀胱炎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从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全国间质性膀胱专题研讨会上获悉,许多人认为尿频不是一种疾病,其实这是个错误观念。因为这一症状除了是膀胱、早期癌症的征兆,也可能是罹患了间质性膀胱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尿频 专题研讨会 错误观念 早期癌症 杭州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31例患有感染性膀胱的患者,对其护理措施观察分析。结果本组感染性膀胱患者经有效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感染性膀胱患者行合理严格的护理措施,可使其感染得到控制并快速康复。

  • 标签: 感染性膀胱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电切术后膀胱灌注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回顾10年来在我科就诊的女性腺性膀胱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成三组.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回顾了腺性膀胱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393例患者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治疗,治疗有效率达92%以上。结论膀胱灌注化疗对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疗效显著,而正确的膀胱灌注护理和患者依从性教育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腺性膀胧(cystitisglandularis)是一种膀胧粘膜增生性病变,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目前腺性膀胱的病因及生物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其定性诊断需依赖膀胱镜检查及活检,CT检查对部分腺性膀胱可明确诊断,但相关报道不多。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活检意识的增强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相关报道明显增多,提示腺性膀胱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几年后有可能演变为膀胱癌。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互相学习,现将我在临床工作中治疗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1例报告如下,并就其影像特征、临床表现及术后随访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误诊误治
  • 简介:膀胱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ofthebladder,IMTB)临床十分罕见,易被误诊为尿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2017年3月南京大学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8岁。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5d入院。入院急查血红蛋白68g/L,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B超示膀胱后壁3.0cm×2.5cm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腹部CT示盆腔结构紊乱,膀胱未充盈,腹盆腔肠管积气。

  • 标签: 膀胱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