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行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积极开展精细化手术配合护理的效果及在疼痛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方面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期间入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82例为分析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两组,以对照组和观察组命名区分,对应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模式、精细化手术配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恢复指标、护理前后的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相关恢复指标均有明显差异,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示为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的VAS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同组均有降低,且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处于更低水平(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较大,总发生率显示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接受下肢骨折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精细化手术配合护理模式效果明确,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速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可广加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手术配合护理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 VAS评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纳入9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手术患者(2022年6月-2023年6月),随机均分到对照、观察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对比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护理前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arris评分、行走能力评分、生活质量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患者,开展基于量化评估的手术室护理,可有效促进恢复。

  • 标签: [] 股骨粗隆间骨折 量化评估 手术室护理 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固定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本院72例胸腰椎骨折固定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JOA评分、OD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胸腰椎骨折固定术患者腰椎功能提升,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胸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IMN)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IMN术治疗,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97.30%,对照组83.7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41%,对照组为18.92%,P<0.05。结论: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IMN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疗效,并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胫骨骨折 IMN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围绕老年期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患者推进医护一体手术室综合护理处置的临床质效。方法:2022年11月-2023年9月,将88例老年期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患者分两组,各44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处置,研究组执行医护一体手术室综合护理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测算数据值、术后压疮发生率测算数据值,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IL-10测算数据值和SF-36测算数据值。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测算数据值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压疮发生率测算数据值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以及IL-10测算数据值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以及IL-10测算数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社会功能测算数据值、情感职能测算数据值、生理功能测算数据值,以及健康状况测算数据值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社会功能测算数据值、情感职能测算数据值、生理功能测算数据值,以及健康状况测算数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老年期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手术室综合护理处置,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期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 医护一体手术室综合护理处置 常规护理处置 临床效能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的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对患者上肢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52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26)与对照组(n=26),对照组实施常规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则实施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时间上研究组较对照组长,而在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研究组则低/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在上肢 Fugl-Meyer 评测法(FMA)评分上均较术后1d升高,但是研究组评分升高幅度明显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改善上肢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上肢骨折 临床疗效 骨折愈合时间 上肢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治疗中选择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固定及前方植骨的价值。方法:汇总60例病例(疾病类型: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时间2021年4月~2023年4月)资料,病例按随机法分2组(30例),一组接受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固定治疗(对照),二组接受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固定及前方植骨治疗(观察),以SPSS软件统计临床疗效、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治疗中选择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固定及前方植骨方案可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亦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升整体预后效果,值得推广与实施。

  • 标签: 内外侧联合入路 三钢板内固定 前方植骨 过伸型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骨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纳入时间: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基于乱数表法分为创新组(n=40,PFNA固定术治疗+经皮骨钩技术复位)与传统组(n=40,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与康复的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创新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更长,恢复时间(住院、骨折愈合、开始负重)均短于传统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创新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经皮骨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骨钩技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选取我院50例口腔正畸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研究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咀嚼功能和美观程度均较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低,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 口腔正畸 咀嚼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实验动物既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模型,又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和支撑,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临床试验,还是在新药和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中都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犬等,这其中以小鼠应用最为广泛。人们在对不同体型大小的实验动物进行某些实验操作( 如采血、给药、除毛、麻醉、疾病诊治等) 时,往往需要将其固定和控制。为此,人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固定装置和控制方法。本文研究的固定器旨在方便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易于存放。

  • 标签: 研究现状 实验兔 固定器
  • 简介:摘要: 本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念和管理概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三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出对应阶段的改进措施,以帮助企业项目管理者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 标签: 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管理 管理过程
  • 简介:摘要:探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实施偏心固定或者髓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临床成效的对比。方法:本项目实验课题拟以本院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为整体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5月-2023年2月住院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病人30例,对照组病人30例,对照组给予偏心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髓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了不同治疗干预后,通过对实验组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实施髓内固定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当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偏心固定 髓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腕带式留置针固定带在留置针末端固定困难患者中,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23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均存在留置针末端固定困难情况,依据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40例。对比组应用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给予患者腕带式留置针固定带。对比两种固定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固定导管,重新留置以及保持时间等数值均大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比组的15.00%,P<0.05。结论:应用腕带式留置针固定带至留置针末端固定困难患者中,能够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减少出血、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腕带式 留置针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不稳定型IFF老年患者中选取106例,随机分组,A组行InterTAN髓内钉,B组PFNA固定,分析组间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骨折愈合、术后早期负重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透视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组间Harris 量表分析(P>0.05);A组螺钉切出、髋翻畸形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组间伤口感染几率(P>0.05)。结论:不稳定型IFF老年患者治疗时选择InterTAN髓内钉、PFNA固定各有优势,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InterTAN髓内钉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时长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660兆瓦发电机R模式运行中定子冷水汇水管固定螺栓松动故障,研究了电气监测技术在预防此类故障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故障现象及影响,并探讨了故障原因和机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气监测方案,构建了监测系统,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预测和预防固定螺栓松动故障。最后,制定了预防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论表明本研究为预防660兆瓦发电机R模式运行中定子冷水汇水管固定螺栓松动故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发电机 R模式 定子内冷水汇水管 固定螺栓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