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正>认识和掌握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提出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不是今天的事,这一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可是至今总体效果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主要

  • 标签: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思想文化观念 观念的转变 社会主义现代化 集约型 粗放型
  • 简介:近年来,从自我所有原则到契约原则,国外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展开了全方位的论战,这一论战涉及到从哲学到经济学、从政治学到伦理学的诸多方面.自由、平等和正义,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说它们的涵义是如此地不同,却是双方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导向.这些价值标准能否在自我所有原则和契约原则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正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围绕着双方的争论,从一些基础理论入手,对双方的论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试图为我们回答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 标签: 自我所有原则 契约原则 自由 平等 正义
  • 简介:<正>新近出版的《反腐保廉社会发展》一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系统性。这本书从分析腐败的性质、特征、类型入手,进而分析了腐败滋生的根源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了一系列反腐保廉的对策,例如:掌握反腐保廉的思想武器、构建反腐保廉的社会机制、总结和运用当代中国反腐保廉实践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借鉴世界各地反腐保廉实践中采取的可

  • 标签: 反腐保廉 社会发展 腐败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机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洛克思想中的宽容创新.首先,哲学常识的融合.洛克的任务是使哲学成为常识,以代替天赋观念这一陈腐的常识.他认为,理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常识中寻找根据,始终常识一致,所以理性本质上就是一种常识的态度.其次,理性虔敬的调和.洛克认为天赋观念说还未能把人的理性充分发挥出来,理性的充分发挥肯定上帝的存在是相一致的.再次,机械论经院哲学方法的混用.洛克在关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形成以及观念性质相似或不相似的论述中,既有机械论的方法,又有经院哲学因果观的成分.

  • 标签: 洛克哲学 天赋观念 上帝存在 两种性质学说
  • 简介:这个关于中国北方某村庄竞争性选举的研究指出了两类矛盾:一类是村民村干部的矛盾,另一类是村庄精英寻求权力者的矛盾。村民老村官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后者的腐败管理不善,导致了集体财产被严重侵蚀和再分配的不公。而村民新村官的矛盾则在于:后者无法解决老村官遗留下来的问题。这对矛盾不仅引发了民怨,同时也燃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精英分子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对政治职务的竞争,由此导致了选举中以及之后政治派别和派系的形成,这已成为乡村政治一个显著的特征。对该村治理问题的调查表明:自由选举导致政治权力激进的再分配,因满足不了村民对集体财产重新公平分配的深层愿望,而无法令村民满意。

  • 标签: 中国 农村 政治 选举 民主化
  • 简介:由维多里奥·克劳斯特曼出版社和R.皮珀尔出版社出版的《海德格尔一雅斯贝尔斯书信往来》属于一份重要文献,它洞察了这个世纪两位思想家的哲学关系史,并且通过这一历史透视了这个时代的某些问题。最初我曾按照汉斯·萨尼尔(系雅斯贝尔斯一书信编者)的意见在前面标上了《相遇疏远》这一标题。后来,我为自己辩解,这样一来读者的目光会凝神专注于个人关系,尽管这种关系的意义更多地关乎对哲学工作的观察。

  • 标签: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书信 出版社 个人关系 克劳斯
  • 简介:大多数理论家都承认,实践规范性具有一个“可违反性”或者说“错误的可能性”的特征。不过,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个特征只是规范性概念的一个表面逻辑特征。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错误的可能性”特征实际上揭示了规范性概念所具有的规范律令性特征。进一步地,正是通过理解“错误的可能性”论证所蕴含的这个实质涵义,我们或许才有机会去进一步发现,康德主义构成论是存在内部一致性方面的问题的。

  • 标签: 错误的可能性 康德主义构成论 新休谟主义构成论 规范实在论
  • 简介:朱子学研究者尝试从不同视域探究朱熹“道统”的微言大义,其中陈荣捷余英时对“道统’’的诠释之异尤为典型。陈荣捷以哲学形上学言说“道统”,将朱熹作为“道统”论的集大成者及后世传续“道统”的内涵终结者,从“理学家”身份阐扬朱熹“道统”的哲学价值。余英时从社会政治历史的角度审视朱熹“道统”,将“道统”视为内圣外王兼收并蓄的助推器,从“士大夫”的身份呈现朱熹“道统”的政治旨趣。他们对朱熹“道统”的诠释,既追溯哲学内蕴又体现史学关怀,既呈现差异又彰显互补,是探究朱熹“道统”意义的不同尝试努力。

  • 标签: 陈荣捷 余英时 道统 朱熹
  • 简介:如果我们愿意在阅读中《孟子》相逢,我们就应该立志去做一个大写的人。从道德理想主义层面看,《孟子》要求我们“证性善”,确立人之为人的性善之本;期盼我们“恶乡愿”,拒斥八面玲珑的伪善之方。从文化守成主义层面看,《孟子》呼唤我们“友古人”,经由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回想而求证本根之源;促使我们“辟邪说”。通过对异端邪说的批驳而澄清智慧之旅。有理想有文化的人,才会是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对于针砭欲望横流的当下世态,还是对于建构人皆尧舜的未来愿景,这种人格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 标签: 《孟子》 证性善 恶乡愿 友古人 辟邪说 大写的人
  • 简介:走向中国特色的自反性现代化不仅具有多重自反特征,而且呈现波次效应,差异性社会应运而生。在差异性社会中,阶级流变的特点是阶层不断分层化阶层逐渐阶级化这两种状态同时发生、动态演化。这种动态的阶级流变不但保持了原有差异社会的特点,甚至使差异社会有进一步差异化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进一步以良序引导差异性社会,推进社会公平,限制特权,关注中产阶级,改良工人阶级。

  • 标签: 自反性现代化 中国社会 阶级流变
  • 简介:在1907年的“事物讲座”中,胡塞尔第一次较大篇幅地使用和分析动感概念。经过现象学还原,事物感知分析呈现一个根本性难题,即如何由诸侧面的显现序列构造意识显现相关项上的空间性显现流形,胡塞尔引入动感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胡塞尔考察事物感知问题的思路历程,以及从其思想逻辑上探明动感感知的透视性的根本性关联,成为探察胡塞尔整个意识现象学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围绕胡塞尔通过动感所要解决感知现象学中的空间性构造难题来阐明感知的透视性动感的关联,借此表明动感的现象学意涵,分析动感概念的提出对于胡塞尔感知现象学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透视性 事物感知 空间构造 动感
  • 简介:叔本华通过确立意志将人从传统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的所谓理想世界中唤醒过来,开始独立地面对世界和人生。然而,意志的局限性又使人陷入存在的暧昧和自我的分裂、矛盾状态,使人因丧失目的而迷失和寻求自己。叔本华意志哲学的人学意义在于率先提出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促使尼采等现代哲学家继续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

  • 标签: 意志 人学 觉醒 迷失 寻求
  • 简介:为了总结、探讨中国(以至东亚)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成就、问题和需要继续推进的空间,检思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以至东亚)的影响,关注法兰克福学派新近的发展,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于2008年9月25—28日在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举办了“批判一理论一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4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德方主办单位是: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中方的举办单位是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本刊将分期刊登数篇论文,以飨读者。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山大学 致辞
  • 简介: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哲学关系的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竞无三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的哲学,佛教的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虽都采取说理的方式,但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佛教理性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实践、体验必然相关。欧阳竞无警示,佛教理性使学佛之人学会自觉批评自身狭隘的执著,哲学理性则有可能致哲学家太过自信,而放弃对自己局限性的自觉批判,拒绝对他人的理解。何为有担当意义的真理?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 标签: 人间佛教 佛法 哲学 真理(真如)
  • 简介: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自从实践范畴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范畴后,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哲学界对它们之间接关系的研究更多偏向的是他们之间的联系,而很少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虽然,对于每个马克思主义学者来说,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

  • 标签: 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 创新活动 思维建构功能 主观能动性
  • 简介:诺瓦利斯在《费希特研究》中系统地梳理了费希特早期知识学,在接受自由“自我”概念的同时,他质疑“本原行动”的原初性,强调“感情”和“想象力”在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性。自我(或自身)概念提供了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理路,提供了浪漫主义对启蒙的接受批判的根由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浪漫主义批评启蒙理性中隐含的暴力因素,以及工具理性对世界的合理化祛魅,对人的感情和想象力的销蚀。但是浪漫主义并不是反理性的,他们批判和反思启蒙者一样强调启蒙主体间的对话性,视自由为使命,试图通过内在自治的教育(Bildung)达到真正的启蒙。从而论证,有关浪漫主义反理性、反个人主义、是保守主义和极权代言者的说法是草率而错误的。

  • 标签: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启蒙 反启蒙 自我 《费希特研究》
  • 简介:<正>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却是常青的。此言不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不但广大的理论工作者们在学术上执着地探索和发展着社会义主建设中的辩证法,而且,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也在各行各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着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开平水泵厂近些年来的成就和发展

  • 标签: 开发新产品 生产经营 机械制造企业 成功之路 哲学思考 适销对路
  • 简介:个人自主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程序性自主观反对为自主个人的行动或愿望施加任何内容方面的限定,而实质性自主观则主张施加这类限制。在揭示实质观困难和回应实质观质疑的基础上,一种德沃金自主理论框架下的程序观辩护尝试对个人自主的外部影响机制做出说明,使其与人们的道德直觉相容,同时补充完善德沃金自主理论。

  • 标签: 个人自主 实质性 程序性
  • 简介:波兰总统专机的事故引发了波兰国内一系列纪念活动,民众否定了之前对已故总统的敌意,这个重新审视的过程,将成为波兰传统认同回归公共领域的开端。波兰历史上经历了集权主义和自由主义民主的历程,在后一阶段中,波兰在公共领域形成了一个一般性界限。波兰人民在反抗这个强加的界限、找回传统认同的过程中团结起来,已故总统就是代表。

  • 标签: 斗争 传统认同 总统 自由主义民主 一般性界限 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