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对接的途径。要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保证传统文化进课堂;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 标签: 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 意义
  • 简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贵州省高校厉行节约,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主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着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开创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营造了“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校园风尚,为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快速转型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厉行节约 贵州省 高校党建
  • 简介:2005年末至200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芜湖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整个调整工作.涉及市辖两县、四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后.市区扩大,县域缩小;市区土地面积由调整前全省最小的230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市第12位的720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由调整前的72.79万人增加到102.74万人。本文试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区划调整对芜湖市未来发展的经济意义,并根据2006年初步统计数据对县区经济发展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 标签: 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区划调整 芜湖市 经济发展情况 土地面积 动力机制
  • 简介:面对政策的吸引、就业的压力、权益受损的现实以及家庭的需要、创业愿望的驱动,一部分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为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长期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等难题提供了支撑,促进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农民工 返乡创业 新农村建设 意义
  • 简介: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正在实施,农村信息服务站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推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也是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引导力量和中间环节,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建设好信息服务站点发挥其应有功能,重点在于信息的实用性。同时,要防范于未然,加强组织保障工作,防止信息站点功能错位,实现农村信息化。

  • 标签: 农村信息化 信息服务站 意义
  • 简介:八七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纠正了党中央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发起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喊响了土地革命的口号。八七会议的不足在于在纠正右倾错误的问题上采取的方法不当,表现为对陈独秀的批评方法不当,反对右倾错误却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提出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是存在缺点的,过分地强调领导干部的出身问题。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与之前不同的道路,并且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 标签: 八七会议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简介:本文论述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特点,深刻阐述了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产权的功能与变动空间,详细分析了目前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流转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标签: 土地制度 特征 土地使用权流转 理论意义
  • 简介: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已成为港口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的重要途径。广州市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对于提升广州港软实力、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加快国际服务贸易和海洋经济发展以及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港口 航运服务业 中心城市
  • 简介:一、关于加强与中亚五国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意义1.向西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7月5日江泽民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议会发表了题为“共创中国和中亚友好合怍的美好未来”的演讲,指出:“中国同中亚国家有着30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我们双方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和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各国一道,从面向21世纪的战略高度,共创我们友好合作的美好未来”。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吸收、消化国外

  • 标签: 中亚国家 中亚五国 新疆发展 哈萨克斯坦 交流与合作 科技合作与交流
  • 简介:一、再论农民问题是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或进或退的杠杆。1、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农民问题。在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样是农民问题。2、在一个具有11亿人口的国度里,农民占据80%,9亿人口在农村。这种人口布局和就业结构,构成了中国最基本也是最特殊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乎逻辑地必须把解决农民就业和富裕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没有农民的充分就业,就不可能有全体

  • 标签: 当代中国改革 农业剩余劳动力 中国建设 人口布局 “一大二公” 历史性课题
  • 简介:中国2015年经济预期增速目标为7%左右。这个数字看似不高,但“含金量”十足。在多年的高速增长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跻身“十万亿美元俱乐部”,按7%的增长,一年增加的经济总甚已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

  • 标签: 中国经济 解码 意义 速度 “含金量” 经济预期
  • 简介: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恶化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正在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尤以全球变暖形势最为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低碳时代。而碳交易是利

  • 标签: 京津冀一体化 碳市场 世界气候 全球变暖 能源短缺 气候变化
  • 简介:本文阐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重要意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并首先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取得了成功。这一科学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 标签: 一国两制 基本国策 科学内涵 实践 意义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边境地区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既具有内陆地区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边境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转变为边境地区广大群众的认知认同,成为广大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增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边境地区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 标签: 边境地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