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11月21日,由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开放与发展研究院主办,《国际商务研究》编辑部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大数据时代财经类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在我校古北校区博观楼211会议室召开。

  • 标签: 对外经贸大学 数字化发展 财经类期刊 上海市 国际贸易学会 国际经贸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海关国际合作是保障。中国海关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实施机构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中国海关国际合作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会对"一带一路"海关合作的内容、重点以及机制等产生深刻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应以怎样的合作架构来发挥其功能并实现其战略目标,是中国海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所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一带一路"战略框架符合"新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在单一领域内开展的"功能性合作"有可能逐渐外溢至其他相关领域,并上升到制度性合作的层面。本文基于"新功能主义"的视角,考察中国海关正在或即将采取的具体举措,以及在此过程中的风险因应之策。

  • 标签: 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 新功能主义 中国海关 功能性合作
  • 简介:中俄是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中俄两国地缘相近、资源禀赋互补,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可上溯到18世纪,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俄乃至亚太来说都意义非凡。进入21世纪,中俄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和"开发远东"两大战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的出台,中俄区域合作正式上升为双方的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国际局势突变,中俄双边经济合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抑制本国经济持续下滑,俄罗斯远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自由港正式启动,这为中俄再次带来巨大的经济合作机遇。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加强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对中俄两国的地区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俄罗斯远东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经济合作 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
  • 简介:2015年11月8日,由我校中国自贸区研究院、法学院、东亚经济研究中心和国际经贸学院联合举办的“TPP与中国加速融入国际经贸规则研讨会”在我校古北校区举行。我校副校长徐永林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标签: 国际经贸规则 对外经贸大学 中国 上海 经济研究 法学院
  • 简介:2016年10月29日,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暨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黄建忠工作室、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中国入世十五周年与自贸区建设圆桌会议"在我校古北校区成功举行。

  • 标签: 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市 入世 中国 国际贸易中心 政府决策咨询
  • 简介: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双边贸易突飞猛进。本文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1997~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因素与潜力进行分析与测算。结果显示:双方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和汇率均对出口流量产生显著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中东欧国家是否加入欧盟对出口流量有负影响,但并不显著;出口流量随着双方人均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加。计算得出中国对中东欧16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还有巨大潜力,最后提出促进机电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机电产品 出口潜力 引力模型 贸易
  • 简介:“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倾听他者的声音,理解他者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学界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种回应,是有效瓦解美国对中国的新一轮战略围堵的重要举措,本文选取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中“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文本,从语境创设、语言标识符运用、消息来源及倾向性三个维度探讨作为一种精英话语的美国媒介话语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分析得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中美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需要双方共同推进,其中中国可以更加主动地推动,使美方真正了解“一带一路”。

  • 标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话语建构 美国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