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反之,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教学目的。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 标签: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初中 语文
  • 作者: 郭建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为了使我们的语言生活健康有序、丰富多彩,文章简述了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类型和特点,指出网络语言的类型有缩略型、谐音型、脸谱型、转义型等,其特点有创新性、简约性、形象性、口语化等,文章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的监测、分析和深入研究网络语言作了一定基础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数字语言实验室(DLL)为外语学习创造了数字化环境,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的强大功能实现了基于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环境。本文概括和对比了各主流DLL系统,从不同的角度诸如DLL的数字化环境、DLL产品类型和DLL的生产厂商等方面探讨了DLL的选择。

  • 标签: 数字语言实验室 选择方案 DLL 外语学习 自主学习 产品类型
  • 简介:高尔基曾经说过:“想象可以补充在事实的链索中不足的和尚未发现的环节。”语文课文中作者有意隐去事实真相,把结论说得模模糊糊,或者有意省略一些场面、情节、情境等,这样富有意蕴的写法,使文章显得含蓄精炼,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提供了想象的凭借。此时.教师若是抓住时机,从扩展语言入手,恰当地指导学生去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益的。

  • 标签: 合理想象 创造思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小学 语文教学 《军神》
  • 作者: 赵玉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
  • 机构:〔摘要〕语言发展对幼儿来说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语言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早期语言发展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语言发展,同时语言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凤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0-20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0期
  • 机构:〔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研究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语言文字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 标签: 〔〕语文课标情境创设感情 朗读文字美
  • 简介:社会语文教育应弱化“规范”,倡导“典范”,树立“示范”,从而保证语言文字规范政策的推行。由社会语文教育规范观引发了维护语言环境原生态的思考。语言环境的原生态指两种情况:一是作为母语文化的方言生态保护;二是语言环境对语言变化的自然生态维护。

  • 标签: 社会语文教育规范观 教育社会化 语言生态维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反之,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教学目的。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 标签: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初中 语文
  • 作者: 刘萍,李国宏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7-17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7期
  • 机构: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进行全面反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倡导去中心主义、提倡多元化,认为应该将人的自我置于中心位置,人是意义解构的主体,而意义则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主体间性”。
  • 作者: 贾永刚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态度、性格、意向、风度和气质等方面的表现更能显示出它独有的特性。其表达的准确清晰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阐释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 作者: 胡腊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从事教育工作的这几年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