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对百年来关于《聊斋志异》“异氏曰”叙事形式评价的分析中,辨析了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区别和对文体制约的因素,从而论析了叙事主体对叙事方式的选择、“破体”的界限与文体的规范性,以及蒲松龄在运用“异氏曰”叙事形式上的创新思维与平庸说教。

  • 标签: 聊斋志异 异史氏曰 叙事形式
  • 简介:近几年来,世界华文文学界的修史热情持续高涨。尽管有人对此持更谨慎的态度,但这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如中国现代文学界的“重写文学”一样,从总体上应予肯定。不过仔细考量下来,可以发现人们的热情更多地集中在台湾、香港等地,上述地区文学通史便不止一部,此外还有文类、批评等等,至于占这门学科半壁江山的海外华文文学部分,则只有陈贤茂、吴奕锊、陈剑晖、赵顺宏于1993年底推出的《海外华文文学初编》一书(赖伯疆的《海外华文文学概观》尽管有的意念但没有

  • 标签: 海外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重写文学史” 概观 文类
  • 简介:撰写《台湾文学》,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人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的未来/未来的文学?》,台北,《文讯》2001年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在高喊“台湾文学国家化”的台湾,文学研究远远跟不上“本土化”的趋势,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台湾文学》。要是有谁

  • 标签: 台湾省 新文学史 《台湾文学史》 陈芳明 学科建设 陈映真
  • 简介:大自然的云雾,不论怎样的朦胧奇特,科学家们的慧眼,对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是能够看得清道得明的;但对五、六十年代笼罩在中国大地上的红色迷雾,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又有几人能够辨明识透?这个辉煌时代演出的"正剧"和"悲剧",给我们创造了如何珍贵无比的经验,提出了怎样严酷无情的警告,就让史学家们去慢慢评说吧。我们要说的是这部小说中的人们曾经有过的可敬可悲、可叹可泣的执著追求。在魏浩天向王兵啧啧称赞郭华的《真理的极限》一文

  • 标签: 郭华 小史 寒梅 摇摇头 王兵 政治风云
  • 简介:1989年11月,我在上海青浦召开的“首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过一篇题为《现在怎样估价巴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略论文学概念的变化,并谈巴金对“文学的作用”的看法》的论文①。时隔十年,现在要制定一个尽量地配合“巴金研究存在的问题”“巴金研究

  • 标签: 话语 “排除”机制 文学史 巴金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正>上个世纪末,听说云南凤庆县的东北部有个鲁镇,是个古驿站。据载,鲁镇是早年凤庆、鲁、巍山、下关、丽江、中甸到西藏,凤庆、鲁、下关、昆明、至省外,大理、下关、巍山、鲁、凤庆、镇康、耿马、至缅甸等三条驿道的中间必经中转的驿站。可想而知,早年南来北往的马帮必经的鲁镇,是何等的红火!

  • 标签: 鲁史镇 古驿道 凤庆县 民族聚居 中甸 中转枢纽
  • 简介:<正>中国乡土小说,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引起文学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对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一些文学史论文章和小说专著都有深入的论述,对八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也有大量的评论涌现。乡土小说研究这块理论园地确实可谓硕果累累,现在我们又有了丁帆先生的《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以下简称《史论》)。这部专著对七十年来乡土小说的流变作了一番梳理总结,无疑为乡土小说研究和文学史研究增添了一份厚重

  • 标签: 中国乡土小说 策略选择 史论 地方色彩 沈从文 悲剧精神
  • 简介:<正>我十六岁到西双版纳,度过十八个春秋,人到中年才离开。我在西双版纳娶妻成家,宝贝儿子也出生在西双版纳。可以这么说,西双版纳这块炎热而又多情的土地,是我的第二故乡。

  • 标签: 宝贝儿子 人到中年 家院子 在门槛上 牛蹄 木瓜树
  • 简介:杂志创刊五十周年座谈会暨第三届(2003-2004)广东省文学评论奖颁奖大会,于2005年5月23日上午在广州召开.在会上,还宣读了杂志2004年度"全国青年女作家散文大赛"的获奖名单.

  • 标签: 作品杂志 创刊座谈会 广州召开
  • 简介:<正>由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马积高教授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赋》,终于同读者见面了!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里,赋是一个颇具民族特色、引人瞩目的品种。然而,当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作为一笔珍贵的文学遗产进入文学的宝库之后,近数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它却一直受到冷遇,不仅赋付诸阙如,就是研究者也寥若晨星。建国以后,学术界虽也有如骆绍宾、游国恩诸先生,或曾着手破土,或曾立志动工,但他们都未能实现自己的宏愿而賚志以殁。本书作者在赋学尚被冷落的时代,毅然挑起了这一艰巨的重担,筚路蓝褛,以启山林,旁搜远绍,寻其坠绪,发愤多年,终于写

  • 标签: 汉赋 辞赋 新开拓 新文赋 文学史 文化史
  • 简介:有位哲人说:"时是伟大的创造者,时亦是伟大的破坏者。世界的生灭成毁,人间的成败兴衰,都是时的幻身游戏。"好一个"幻身游戏",这是多么残酷的幻身游戏啊!许多时候,我们简直分不清它是在创造,还是在破坏。一块石头,它原本有棱有角,野性十足,可是经过多年风雨和水流的冲击,

  • 标签: 小史 生灭 破坏者 新闻工作者 万物之灵 新闻从业者
  • 简介:一八三○年,美国摩门教领袖布莱姆·扬将一些矿工、牛仔、工人穿的前裆有纽扣的裤子斥为"性交裤"。按照《牛仔裤:一个美国标志的文化》作者詹姆斯·苏立文的观点,此说虽然不雅,但正道出了最早时保守派对牛仔裤的印象:低俗,耐用,性感。从一百多年前诞生起,美国社会每一个阶层的人都

  • 标签: 牛仔裤 文化史 标志 美国 矿工 性感
  • 简介:“异氏曰”漫评──《聊斋论稿》之一章许天琪蒲松龄所著之《聊斋志异》,凡四百九十一篇(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会校会注会评”本,下同),其中篇未缀以:“异氏曰”评语的,计一百九十五篇,约占全书篇目的百分之四十。各则“异氏曰”长短不一,有的寥寥数语...

  • 标签: 异史氏曰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科举制度 聊斋故事 创作意图
  • 简介:著名中国戏曲和中国俗文学研究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李啸仓同志,不幸因病于1990年10月28日逝世,终年69岁。李啸仓同志曾名李宝德,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49年投身革命队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文化部任编辑,同时在中南部队艺术学院执教;1952年任中央文化部艺术局戏剧处和剧目审定组秘书;1954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月刊编辑、戏曲组组长;1960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史研究室副主任、戏曲陈列室主任、院务委员、学

  • 标签: 戏曲史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曲研究院 院务委员 中国曲艺家协会 戏曲研究
  • 简介:1952年的一天.美国密西根大学.一位曾在中国停留多年的名教授正与一位中国留学生讨论该生的博士论文选题.忽然,教授提高了嗓门:"什么!你说你要写‘五四'运动,不行!博士论文怎么可以写学生暴动?……什么?说这是中国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思想革命?简直胡闹!你若是坚持写这个题目,我们就取消你的奖学金!"这位中国留学生愤然而去.

  • 标签: 五四运动史 浮海 海著
  • 简介:当年,我决心将"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确定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时,多少有些冒险的意味。首先因为自己对医学完全是外行,缺乏相应的知识准备;而且课题本身具有相当的难度,甚至没被关注与涉猎。但对这一研究的学术前景的坚信与"发现"这一新课题所产生的高度兴奋,终使我义无返顾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毫无疑问,当时绝不可能预料到,五六年后,这一研究成果的正式出版之际,会恰逢非典这场现代瘟疫的流行之时。这或许正如有的评论者所言,"学术著作能有这样的机缘,真是百年不遇。"然而,这场瘟疫却又分明

  • 标签: 瘟疫 清代江南 非典 疫病 新课题 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