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三种目光'是三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艺术家李士进、孙纲、王焕青三人联展的题目,为什么是'三种目光'呢?隐藏在'三种目光'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文化语义呢?'三种目光'究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近了'三种目光'中的三位艺术家。'三种目光'呈现的是:李士进以他精擅的油画静物,以一种'无言的对话'方式讲述着他的心理诉求和艺术追求;孙纲则以一种'优雅的叙事'描述了都市化一种

  • 标签: 目光孙纲 精神风景 风景目光
  • 简介: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我常想着把我的痕迹留在一幅幅画面中。绘画可以说植根于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环境之中,是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及文化类型的视觉语言的思考和回应。我选择了这一技术和材料语言来传达和表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齐人记载的百工之事的史籍《考工记》中,就揭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为良”的艺术创作规律和美学原理。

  • 标签: 飞鸟集 齐人记 漂泊者 材料语言 《考工记》 美学原理
  • 简介:  笔墨语言作为中国写意画形式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写意画兴起至今,一直为众多画家孜孜以求,反复探索.究其原因,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表现潜力,独特的民族审美特点及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 标签: 中笔墨 中国写意画 写意画中
  • 简介:人物画创作历来是画家表现人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歌颂英雄、鞭挞丑恶的有力画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武器。多少年来,进步的画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创作出众多的感染力强、形象逼真、脍炙人口的生动形象,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永远起着鼓舞、感化、教育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历史和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 标签: 人物画 画家 鼓舞 画种 创作 时代精神
  • 简介:明代中期兴起的阳明心学,将“天理”拉回到人心,认为人的道德实践不应由超验的天理进行强制性的推行而应出于人的内在自觉,因此,“心”与“理”相结合的“良知”被提出来了。《明史·儒林传》日:“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独守程、朱不变者,惟槽与罗钦顺云。”虽然,阳明心学不仅未得到明代官方的认可,还遭到了批判与排斥,但这并未阻止它在士人、民间的传播与影响。

  • 标签: 书法美学 精神 雅俗 晚明 雅言 阳明心学
  • 简介:《奴书订》是祝允明非常重要的一篇书学论述,收于《怀星堂集》卷十一“议论”类中。

  • 标签: 祝允明 辩证精神 书学
  • 简介: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应该是原始艺术,最早的汉字书写行为可追溯到远古的图画文字,但对文字书写系统作艺术性的反省与评价,却始于东汉、兴于魏晋,直至清末。参与者遍及思想、文化领域。

  • 标签: 艺术精神 审美特征 书论 中国 原始艺术 精神文化
  • 简介:现代城市人面临着严重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多方面的生态失衡.城市雕塑的精神生态观,应该贯穿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两个基本方面.雕塑艺术的发展应该引入生态材料、重新利用废旧材料等等.从国际上看,生态艺术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生态雕塑成为人们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一种手段.

  • 标签: 城市雕塑 精神生态 绿色生态 可持续性发展
  • 简介:连续举办了两届的“平台”雕塑家的展览,既不是一个主题性的群体展,也不是概念性的工作室式的年度展。“平台”,我猜测,便是在同一地平线上,任凭各个人“独自言语”。

  • 标签: 平台 述评 漂移 物质 精神 雕塑家
  • 简介:今天,中国画包括山水画如何创新,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也是每一位锐意创新的画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代中国实力派山水画家丁杰,以他既有传统功力又有创新意识的作品,给出了自己令人信服的答案。

  • 标签: 山水画家 创新意识 丁杰 精神 当代中国 传统功力
  • 简介:文艺复兴是西方古典艺术的重生,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是对西方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的展现,通过对人物、建筑等的结构关系描绘,彰显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精神的追求;画面既表明了历史文明的博大精深,又强化了对未来世界的向往。

  • 标签: 雅典学院 古典精神 构图
  • 简介:新文人画是当代中国画艺术中一种新的思想浪潮和艺术实践,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被反复讨论,成为当代画坛上的一个热点现象。其价值并非在于画面效果的尝试表现,而是其对文人精神的延续和探索。本文通过分析新文人画的由来,比较其与传统文人画的不同,从而明确新文人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新文人画 文人精神 独立 自由
  • 简介:汉代是让华夏民族骄傲的时代,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时代。两汉期间,书法由秦篆变简帛、隶书,由隶书变为章草、行书。至汉末,汉字书体基本齐备,书法意识被充分唤醒。书法创作在恬淡、真实的心绪中显现出了随意、自然的天趣,体现了中国艺术的人文自信和精神需求。在考证历代书法艺术特征的文献中,以书写技法与书家贡献入文者居多,更有将某个书体的形成归属为

  • 标签: 汉代 书法艺术 文化背景 艺术精神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 简介:在油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发展过程中,印象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自印象派开始,西方绘画由传统向现代过渡,从写实向写意发展。此后,后印象派更是开启了现代具象绘画之门,其艺术理念与艺术作品对之后的现、当代艺术及新具象艺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丰富养分,他们的后辈包括:以培根、弗洛伊德、霍克尼为代表的英国新精神绘画;以及法国的巴尔蒂斯、贾科梅蒂,德国新表现主义等等。其艺术创作特征主要体现为:

  • 标签: 艺术风格 具象绘画 精神诉求 书写 笔触 中国
  • 简介:文柳川,男,1954年生于洛阳偃师,自幼习画,后深造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刘文西,陈光健,陈忠志,张之光等,曾与著名画家杜滋龄、马国强、张江舟、王颢生等赴南斯拉夫、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联展和个展。

  • 标签: 文柳川 绘画艺术 个人简历 绘画风格 绘画评论
  • 简介:2013年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研究生。在此之前,我已在社会上工作了十年,虽然一直都在画画,但是难免会偏离。怀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为了实现自己小时就想来鲁美学习而始终未能如愿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能再画得好一点,自己为此准备了很久。

  • 标签: 油画系 鲁迅美术学院 艺术语言 我自己 十年 画面空间
  • 简介:1.1906年农历五月十五生于山东黄县城南毡王家村农家。祖父范善元,父范用华。自幼受祖辈善良、正直、勤劳、节俭家风熏陶。

  • 标签: 范培鉴 生活经历 书法意识 表现技巧
  • 简介:我是个幸运儿,在北方生活的时候拥有四季变化的北国风光;拥有辽阔的草原风景;拥有大兴安岭的秋色与冬雪。来到南方又拥有了亚热带丰富的植物,拥有了阳光、沙滩、大海和碧蓝的天空……正因为我喜欢自己生活过的周边风景,才会一往情深地投入到风景创作中去。初到南方的海滨城市厦门,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这里———亚热带风景中有许多高大的树木都是开花结果的,而且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如:高大的棕榈树、诱人的木棉花,枝叶花朵布满天空的凤凰树,多彩的三角梅,盛开的紫荆花,还有诸多不知名的植物是如此的丰富彩。在北方我是无从想象的,阅历的浅薄限制了创作灵感的来源,更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所以说灵感是源于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和阅历的积累。我喜欢在风景中“散步”,散步是我在创作灵感与生活之间自然架起的一座桥梁,“散步”会使我在平静的心态中去感悟周围生活,“散步”的方式可以使灵感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获得。我以为灵感不是刻意求得的,也不是常在无意中偶得,它是在有意中追求,在松弛的无意识状态下产生,当对生活的感受多起来后灵感也就随之产生。中国唐代画家张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给了...

  • 标签: 油画风景 浅谈油画 灵感状态
  • 简介: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鲁迅致赖少其信,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九日)去年(一九八一)在安徽出版的《画刊》上,

  • 标签: 赖少其 书法家 书法艺术 艺术评论
  • 简介:孔子是一个人文理想主义者,希冀复兴周代的礼乐制度,在乱世中赋予社会稳定秩序,安定天下百姓。因此,儒家艺术精神首先重视艺术在政治上的教化(礼)、对人的感化(乐)作用,并认为艺术可以陶养心性,进而形成个体"仁"的完美人格,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修齐治平、博施济众。而历代文人雅士寄情于画,以"中和"为美,"穷变化,集大成",不偏不倚,不老不少,亦刚亦柔,亦华亦质,体现为优美的文人游观山水。

  • 标签: 儒家艺术精神 山水画 伦理化 社会稳定 理想主义者 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