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基本建立了电子键盘乐器演奏人才培养体制的今天,电子键盘音乐作品创制的发展是电子键盘音乐普及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讨论了电子键盘音乐创制的重要性,以及制作、重编、改编、创作等创制方式的作用,并提出关于专业建设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见。

  • 标签: 电子键盘 音乐制作 曲目创作 专业建设
  • 简介:每个参加电子琴考级的考生最关心的问题,一定是如何能够顺利通过考级,我作为电子琴考级的评委,很想告诉每个考生:电子琴考级的评分是对考生读谱能力、手指技术、音乐表现等音乐能力的一个综合评判。那么,具体的评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练好考级曲目?我想借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对考生做一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 标签: 电子琴考级 家庭教育 音乐教育 考级曲目 手指技术 读谱能力
  • 简介:九一年十月份(91—92学年第一学期)在天津音乐学院开设了一门新课——电子钢琴课。据有关杂志介绍,电子钢琴在国外早已开始,美国的一些音乐院校的钢琴副科几乎全部用电子钢琴上课,让学生用电子钢琴练习,上集体课,到底电子钢琴能不能代替钢琴练习、集体课的效果如何、我们心中还没底。

  • 标签: 钢琴练习 电子钢琴 集体课 练琴 音乐院校 天津音乐学院
  • 简介:<正>国外电子音乐传入我国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然而我国自己的电子音乐却一直默默无闻。1984年9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首次举办了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揭开了发展中国电子音乐的序幕。这场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唱片社联合举办。参加音乐会创作和演出的主要是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入学的作曲系研究生,此外还有中国唱片社和

  • 标签: 电子音乐 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电子 民间音乐 艺术团
  • 简介: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的扬州评话书目《皮五辣子》(原名《清风闸》),由浦琳根据自己的经历,假名"皮五"而创,这部书目带有浓重的市井气息,它"润饰其词,摹写其状""养气定辞,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假托北宋,反映了清乾隆年间的社会生活。浦琳之后,经龚午亭、余又春等人的传承与发展,到杨明坤已是第九代传人,一直传承有序,代代积累,不断发展,书目文字量从浦琳的73.5万多字,到杨明坤口述,已达120多万字,展现了扬州城200多年间宏富的风土人情、世间百态,既有大刀阔斧的泼墨式渲染,也有细致入微的工笔式描摹,既是口头文学的典范,也是一部立体的、活态的风俗长卷,一部舌尖上的“清明上河图”。

  • 标签: 清明上河图 杨明 口述 《扬州画舫录》 扬州评话 乾隆年间
  • 简介:法籍华人陈艳霞所著《华乐西传法兰西》是中国人开始关注中国音乐西传的较早著述之一,1998年其中文在国内出版,是目前国内此方面研究比较权威的史料。笔者(2007—2010年)在法国求学期间,从里昂图书馆找到法语原著及一些相关资料,发现了此书的一些问题和错误及其中文中的一些疏失,如:被印反的谱例和“被遗忘的调号”等,由此种种问题,引起了相关研究的一些困惑。

  • 标签: 《华乐西传法兰西》 中乐西传 《柳叶锦》 钱德明 杜郝德 中西音乐交流
  • 简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部悠久的发展史,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从国外传来的新兴学科,在中国发展已有百年之久,诸多学者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硕果累累。近年来,以民族音乐学家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的问世为表征,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学理层面上趋于成熟。

  • 标签: 民族音乐学家 理论与实践 增订版 应用 教学 新兴学科
  • 简介:说明:受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图书馆协作组委托,由陈敏、郭林、陈家驹三人组成起草小组,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会领导下起草了《中图法》第三音乐类分类表。该分类表经中图法编委会审查、修改、通过后,1988年,协作组部分成员馆根据音乐专业图书馆的特点,又在《中图法》的基础上,起草了一个专业音乐图书馆实施《中图法》的实施方案,对《中图法》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该方案经《中图法》编委会负责人李兴辉、刘湘生等同志审阅后,基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但也对某些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本文就是以实施方案为基础,又根据李、刘二位代表《中图法》编委会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因而可供使用《中图法》的各专业音乐图书馆在分类工作中作为参考。本文中包括了:一,对现已正式出版的《中图法》第三中的一些错误作了修正;二,对一些不能满足音乐专业图书馆需要的类目作了延伸;三,对一些类目的理解和区别作了比较明确的说明。其中凡提到“建议”的地方都是我个人意见。

  • 标签: 专业图书馆 中图法 音乐图书馆 专类复分表 音乐理论 民族音乐
  • 简介:电子音乐,是指运用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音响材料制作而成的各类音乐作品。它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音乐形式,在二十世纪音乐家庭中不可或缺。它从传统音乐表现形态中脱颖而出,结合多种电子设备中虚拟乐器产生的电子音响,给了听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它并不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它更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思想。所以电子音乐与其说是高科技的产物,不如说是审美变更的产物。

  • 标签: 电子音乐 多维视角
  • 简介:引言勿庸置疑,电影音乐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已成为电影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说经典的电影成就了经典的电影音乐,还是说经典的电影音乐成就经典的电影,这已经不是关键了,关键的是经典的电影已经离不开让观众刻骨铭心的电影音乐了。正是这种重要性,在作曲家的行列里,也就顺理成章地孕育了很多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诸如1900年最早为纪录影片《基督教的士兵》创作电影音乐的澳大利亚作曲家R·N·马卡诺里;1908年法国巴黎公开放映的故事片《基斯大公的暗杀》的作曲者卡米尤·桑萨恩斯等;以及后来更为人们熟悉的约翰威廉姆斯、汉斯季莫、詹姆斯霍纳、莫里斯贾尔、范吉利斯、久石让等都为经典的电影创作了经典的电影音乐。

  • 标签: 电影音乐 电子音乐 音乐作曲家 电影创作 音乐成就 澳大利亚
  • 简介:“新世纪中华乐派”的提出,有其积极意义,但提出者理论准备不足,许多重要的理论命题和范畴暧昧不清,思考尚待深入;特别是将新世纪中国音乐整体走向纳入这个乐派的一统化欲求,与目前多元文化语境和创作个性的自由发展多有柢牾。“走出西方”之说,在理论阐述上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对历史与现状的观察多有失实描述和偏颇之论。因此,以“走出西方”说为支撑的“新世纪中华乐派”,需对其“宏大叙事”进行坐标调整。

  • 标签: 新世纪中华乐派 走出西方 宏大叙事 坐标调整
  • 简介:文章对王光祈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对中国音乐文化思想特性研究共同点,以及这些文化思想特性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所具有的当代文化意义进行初步的阐释。

  • 标签: 根本思想 礼乐 儒家文化 基督教 汉学 中西音乐
  • 简介:2011年11月8日至10日,“中华颂”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名获奖代表欢聚一堂。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李宏、主办单位负责人及中国剧协、曲协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 标签: 曲艺 小品 小戏 中华 单位负责人 社会文化
  • 简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们编选出版了《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作品集》(16开精装,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选收了全国各地戏剧、曲艺作家和作者的作品430余篇,内容丰富、主题积极,情感真挚,艺术上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其中不少作品还被有关剧团和单位展演,是献给祖国华诞的一份厚礼。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品集 征稿启事 曲艺 文化艺术出版社 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