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浆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检测脑钠肽和血尿酸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慢性心衰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对两组受检者的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并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功能测定,分析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脑钠肽和血尿酸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脑钠肽和血尿酸与LVEF呈负相关,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急诊科腹泻留观患儿诊疗管理规范在腹泻留观患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6月—2018年4月,从管理规范建立以及应用前、后不同时间随机抽取100例资料完整患儿,回顾分析其护理管理以及诊疗效果。结果应用后患儿家属就诊满意率与复诊率(100.00%、98.00%),显著高于应用前就诊满意度与复诊率(85.00%、52.00%);应用后诊疗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应用前,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腹泻留观患儿诊疗中应用管理规范,可提高管理规范化,提升医护人员业务能力,为患儿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腹泻留观患儿 诊疗管理规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应用于腹泻患儿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腹泻患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微生物检验,对照组不采取微生物检验,将两组患儿的感染程度、治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治愈率为77.50%,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达9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轻度感染例数多于对照组,而重度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应用于腹泻患儿临床诊疗,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的感染,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腹泻患儿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诊疗理念的改变,从疾病诊治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更突出于对“人”诊治,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不同学科的参与,为患者进行精准治疗。风湿疾病是系统性疾病,涉及到各个脏器,风湿病的诊治更是需要多学科联合以提升医院对复杂疾病的诊疗与研究水平。仁济南院风湿科至2016年3月成立风湿病多学科诊疗中心,护士在诊疗中心发挥作用,除常规工作外参与制定就诊流程、提高诊疗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进行科研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40例应用胃肠镜开展诊断与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是应用常规胃肠镜开展诊断与治疗,观察组患者是应用无痛胃肠镜开展诊断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开展诊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计心率存在比较大的波动;观察组诊疗操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疗操作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咽喉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消化内科患者开展胃肠镜开展检查与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无痛胃肠镜开展检查与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其诊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诊疗术 应用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疗。方法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诊疗。结论超声心动图或心室造影发现有明显的右心室异常或室速不易控制后亦差。对那些可能出现猝死而药物不能满意控制的心律失常者,宜采用非药物方法治疗。

  • 标签: 致心律失常性 右心室 心肌病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运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慢性病实施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150例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开展健康促进诊疗管理,主要是对患者实施健康干预,疾病诊疗以及随访管理。结果通过对150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诊疗管理,患者在体质指数、健康知识、血糖达标率以及服药依从率都比之前要好。同时,干预治疗之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明显高于干预治疗之前的满意度。结论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的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对慢性疾病的整体防治效果。同时,可以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满意度,值得在社区医疗诊治中运用。

  • 标签: 社区管理 卫生服务 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 慢性病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原因及诊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内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道溃疡,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该组病例,经过规范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4.54%,死亡率1.35%;结论对疑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查找原因,而内镜检查是明确病因的最重要,也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只有尽快明确诊断,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是抢救的关键,可提高临床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发生原因 诊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参照组实施正常护理,对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8.18%)显著高于参照组(81.81%),两组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住医院治疗的70例急诊患者为试验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诊疗流程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化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并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优化急诊诊疗流程 急诊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评分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卵巢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步行距离和坐立频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接受护理之后,研究组步行距离和坐立频率显著增加(P1=0.003,P2=0.000;t1=3.19,t2=4.69),对照组变化较小;接受护理之后,对照组变化较小,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1=P2=0.000;t1=4.73,t2=3.87)。结论相比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改善肺部以及肌肉的功能,增强其生活的质量,临床中可以广泛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肿瘤 卵巢
  • 简介:摘要环状RNA为由外显子或内含子反向剪接形式闭合环状非编码RNA。临床越多研究证实,环状RNA本身高度保守,普遍存在各种真种真核细胞基因组之中,并且稳定表达在细胞质内。环状RNA为微小RNA海绵吸附miRNA或者RNA相关蛋白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对基因转录进行调节。肿瘤组织环状RNA发现可有效的提示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侵袭方面发挥调控作用,则十分有希望成为肿瘤诊断、治疗潜在的靶标。本文主要对环状RNA种类、主要特点、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总结,望能够为临床环状RNA和肿瘤之间的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环状RNA 研究 肿瘤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8例卵巢肿瘤患者,均采用PHILIPS-HD9超声仪进行检查,分析超声检查卵巢肿瘤的特征与诊断准确率。结果46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378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超声显示肿瘤边界清晰,实质性肿物,回声均匀,其占总例数的80.77%(378/468);90例为恶性肿瘤,超声显示肿瘤边界不清晰,不规则的实质性肿物,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占总例数的19.23%(90/468);其中良性肿瘤患者的尿频、尿急,腹痛、腹胀与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加方面与恶性肿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超声检查结果的符合例数为45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6.79%。结论超声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提供参考,对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超声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过程,观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个月,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比护理前低(P<0.05);护理干预后1个月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四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给予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4例,按照完全随即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70.1±2.6,SDS评分74.2±3.2,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44.1±2.2,SDS评分43.5±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护理 抑郁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纵隔肿瘤的准确诊断。方法收集32例纵隔肿瘤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胸腺瘤12例,胸内甲状腺6例,支气管囊肿4例,恶性淋巴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2例。CT定位准确率100%,CT诊断准确率达93.75%(30/32)。结论CT检查是诊断纵隔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纵隔肿瘤的发生部位、影像学特征及得当的检查方法,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均能对纵隔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纵隔肿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道肿瘤化疗的护理工作给予一定建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73例,在其肿瘤化疗后,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观察其恢复效果。结果化疗后给予优质的护理,患者恶心、腹泻、静脉炎等一系列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都得到了明显缓解,且患者心理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也有所缓和,基本能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情。结论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期间所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是治疗中的难点,因此,化疗后优质的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优质、个性化的护理能够减缓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化学疗法 护理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科应用PICC置管术行化疗的398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术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了化疗药液的顺利输注。结论应用PICC置管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化疗的毒副反应,有利于化疗周期的完成。

  • 标签: PICC置管 化疗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