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MND患者,回顾性分析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电生理检查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其中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运动单位总异常率分别为88.6%及85.0%;异常自发电位仅见于22例。最大用力收缩时,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波型异常率分别为81.4%及82.9%。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可以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胸锁乳突肌逐渐出现失神经支配现象。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为急危重症患者开展急性期呼吸阶段性治疗干预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和护理策略。方法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将我院接诊收治的36例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急性期呼吸阶段性治疗干预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表现和变化展开持续动态观察,针对患者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干预,且结合患者在呼吸治疗过程中展示的具体情况为其展开针对性护理,总结归纳患者获取的临床治疗护理处置干预效果。结果本组入选的36例患者急危重症患者在接受急性期呼吸阶段性治疗干预过程中,经由开展系统化和动态化的临床病情表现和变化特征动态观察,以及针对性护理支持干预,有35例患者的临床呼吸衰竭症状获取到系统有效的改善缓解,仅有1例患者发生临床-因病死亡结果,改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7.22%(35/36)。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接受急性期呼吸阶段性治疗干预过程中,切实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工作,为患者实施系统化且针对性的护理支持干预,能够保障和助力患者切实获取到良好优质的临床治疗干预效果,相关经验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 标签: 急危重症 急性期呼吸阶段性治疗 临床观察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护理过程中应用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98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9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为49例,予以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3.67%),同时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优,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助孕患者实施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助孕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78例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78例患者以焦虑恐惧型和悲观失望型心理反应较多,无所谓型比例最低。采用多种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干预,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结论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具有严重的恶性心理反应,并且心理特征复杂多样,针对患者心理反应的特点应当心理护理,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 心理特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并给出相应对策。方法从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管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药物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结论ICU气管插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尽量采取经鼻路径的气管插管方式,合理使用镇定剂,规范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用2017年6月~12月本院心内科接收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25例,将他们视为观察组,并选用到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老年患者18例,视他们为对照组,采取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对两组老年人的SV、CO、CI、PEP/LVET、A2-O、PCWP、AC以及TPR等参数进行监测,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SV、CO、CI、A2-O以及AC均明显降低,而PEP/LVET和TPR明显升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对于这类患者需加强护理。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动力学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8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防治方法。结论经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男性出现肝硬化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为91.67%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70.83%高,而女性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8.33%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女性所占比例29.17%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出现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以及蜘蛛痣的概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GGT、ALP、AST/ALT等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等生化指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这些指标要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二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才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为提高临床对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诊断准确率提高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资料10例,对于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全部存在视物不清以及头痛症状,其中5例患者产生肢体抽搐以及恶心呕吐症状,4例患者产生精神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现象,10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妊娠5例,肾上腺素瘤1例;10例患者中3例颅脑CTA检查可见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分支节段性舒张或是收缩;10例患者接受颅脑MRI检查表明病变大部分呈现对称分布,主要在患者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区,一些皮质受累,边界不清,10例患者通过治疗之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接受MRI复查可见病灶大多数或是完全消失。结论有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因和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病程存在可逆性,确诊时需要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 标签: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影像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门诊就诊的8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老年组,以同期年龄小于60岁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结果老年组烧心、反酸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显著(p<0.05);慢性咳嗽、胸痛、支气管炎、上腹不适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轻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低于非老年组,而中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HP感染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变程度主要为中度,临床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高,而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低,发病与HP感染无关。

  • 标签: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特征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全身麻醉)以及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平均每组患者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触感恢复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感觉时间(140.37±29.42min、11.46±4.83min、58.14±9.28min)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时间(200.28±43.11min、23.69±11.57min、167.13±53.9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44%(51/5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81.48%(44/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触感恢复、阻滞完善以及阻滞感觉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2007—2017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遏制梅毒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逐年降低祁阳县梅毒发病率的目的。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县2007-2017年梅毒疫情资料,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分析。结果祁阳县2007-2017年共报告梅毒591例,发病率在2.72/10万—7.77/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祁阳县29个乡镇、街道都报告了梅毒病例。591例病人中男女为1.011,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多,其次是20—30岁、40—50岁,三个年龄组共占发病总数的61.4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发病总数的49.58%。而病毒分型以隐性感染最多占总数62.94%。结论祁阳县梅毒发病水平低于全国和全国其他省、市,但发病率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上升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开展早期梅毒筛查。

  • 标签: 梅毒 性卫生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见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中毒性脑病患者划入观察组,中毒性脊髓病患者划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均接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3例出现了弥漫性脑水肿为主,8例出现全脑症状以及颅内高压,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呕吐、躁动,有3例出现精神萎靡与意识障碍,7例患者合并抽搐、双瞳缩小、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缓以及眼球张力上升等症状,5例出现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3例出现脑疝、脑局灶性损害。对照组患者18例脊髓侧索损伤,16例表现出双侧下肢锥体束征,6例痉挛性截瘫,3例尿潴留、尿失禁。结论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治疗要从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激素治疗等方面入手,同时强化护理配合,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神经毒害。

  • 标签: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常见眼病,婴幼儿发病率约5~6%,可单眼或双眼发病,主要表现有溢泪、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冲洗泪道不通畅伴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返流。对于新生儿泪囊炎不同年龄段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现就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年龄段治疗方式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方法本文选择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与100例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比,以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关节、肿胀关节数、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观察指标,分析了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了相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结果女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肿胀关节数和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要高于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论针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其临床特征,应用相应的治疗方式,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特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期间70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肺癌化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占有明显的优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 标签: 肺癌化疗 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强化特征,本文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定量参数,观察不同强化程度级别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以及不同强化程度斑块的强化定量参数与新生血管的关系。结果显示低回声斑块组与混合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峰值强度(PI)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峰值强度(PI)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均明显低于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P<0.05);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在曲线下面积(AUC)和峰值强度(PI)均明显高于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P<0.05)。强化程度级别越高的斑块其相应的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越多(P<0.05);峰值强度(PI)越高的斑块其相应的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越多(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可以有效观察和评价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特征,从而为斑块易损性评估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或不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54例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所占比例为21.77%;通过开展单因素分析可知,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女性构成比,手术开展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高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最大径小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分期低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TPOAb水平、TSH水平以及临床分期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大部分为女性,且肿瘤偏小、临床分期较早,提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会明显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性,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SPECT骨显像特征与X线、CT影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ECT组(29例)、X线组(29例)和CT组(2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SPEC、X线、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SPE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6.55%、0和3.45%。X线片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9.31%、10.34%和10.34%。CT影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9.66%、6.90%和3.4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中,SPECT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根据SPECT骨显像特征,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SPECT骨显像特征 X线 CT
  • 简介:目的:对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AnnArbor分期,Ⅰa期为22例(44.90%),Ⅰb期为6例(12.24%),Ⅱa期为14例(28.57%),Ⅱb期为2例(4.08%),Ⅲa期为3例(6.12%),Ⅲb期为1例(2.04%),Ⅳa期为1例(2.04%)。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40例,占81.63%,T细胞来源9例,占18.37%。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4%、81.63%、73.47%。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肿瘤数目、首次治疗疗效、国际预后指数(IPI)均为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IPI是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IPI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扁桃体 预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特征进行总结以及溯源分析。方法2017年衡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一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从疫情病例以及外环境水源共采集30株志贺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聚类分析,围绕菌株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结果采集到的30株志贺菌菌株均为宋内Ⅰ相;19种常用抗生素药物中耐药率80%及以上者11种,占比57.89%;由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分离的25株菌株与5株分离自井水的菌株100%同源。结论该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为饮用/使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的水源所致,药敏试验后筛选疗效确切的抗生素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扩散。

  • 标签: 水源性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特征 溯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