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国际商业贿赂犯罪不是一种独立的犯罪形式,而是指发生在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各种贿赂形式,包括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三种类型的贿赂犯罪。该公约较为全面地规范了国际商业贸易中的贿赂犯罪,构成了全球性反腐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本内容。我国应该以参加或签署的有关国际反腐公约为基本依据,借鉴世界各国反腐败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刑法中有关贿赂犯罪的法律条文进行修订。

  • 标签: 贿赂犯罪 国际商业贿赂 联合国公约
  • 简介:<正>卖淫,是一种扭曲的可恶的社会现象,它玷污人格的尊严,贬低人的价值,危害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损坏正常的社会伦理道德,扰乱社会安定秩序。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讲,卖淫者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但她们首先是受害者,社会对她们的地位和处境应当承担相当的责任。在卖淫及其与之相关的行为中,组织、引诱他人卖淫应是危害相对较大的行为。尤其是跨国跨地区的组织、引诱他人卖淫者,大都是贩卖人口,非法移民的不法之徒,他们将众多良家女子拐至境外,置于孤立无援、无依无靠的绝境,迫使她们从事卖淫生涯。据美国《洞察》周刊报道,在1993年,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福建、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

  • 标签: 卖淫者 国际公约 引诱 犯罪 组织 刑法典
  • 简介:首先感谢贵协会及鲁宾诺·萨玛塔(RubinoSummartano)主席,你们敢碰《纽约公约》这样的大题目。国际仲裁研讨会上罕见此议题,或许人们认为此议题面太窄、太专,难于吸引大量专业人士,结果讨论局限于少数专家。然而该问题是国际仲裁制度的基石,使用人和倡导人研究该公约如何起作用和其规定能否兑现乃正常之举。作为《国际仲裁杂志》的编辑,促进对所有关于国际仲裁问题的广泛讨论,属分内之责,本人乐于为研讨会尽力。

  • 标签: 国际仲裁 《纽约公约》 仲裁程序 使用人 法院 少数
  • 简介:视听产品贸易中一直贯穿着自由化与限制之争,文化多样性公约的出台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该公约为其缔约国提供了很多视听产品贸易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无法完全见容于GATT和GATS。因为规范冲突而发生的贸易争端将主要由WTO争端解决机构解决。因为规范冲突引发争端的情况下,WTO争端解决机构无法直接适用文化多样性公约,而只能通过解释考量公约的内容。由于目前尚无相关案例,争端解决机构将会如何处理该问题还要拭目以待。

  • 标签: 视听产品 GATT GATS WTO争端解决机构
  • 简介:UNCLOS中尚存“灰色区域”,没有对“海洋科研”、“军事测量”等词语进行界定,导致条款的不同解释和争端.主要原因在于其既是政治性协定又是法律协定.UNCLOS的大部分内容都相互联系并构成一个整体,为“一揽子交易”.美国并未批准UNCLOS,却常选择性援引相关权利条款,规避义务.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第三方享有条约下的权利并非没有任何限制;第三方应受习惯国际法规则和强行法的约束;应根据VCLT来解释UNCLOS.应在整个国际法体系下理解条约对第三方的法律效力以及“海洋科研”条款的含义.

  • 标签: 条约 第三方 法律效力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洋科研
  • 简介:刑法修正案是目前我国刑法修正的唯一模式。晚近十余年通过的八个刑法修正案,不但对国内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了及时的反应,而且有效地回应了我国已缔结或者参加的相关国际公约。这种回应既是国内刑事立法与国际公约接轨的表现,也体现了中国刑法不断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国际公约在我国今后的刑事立法活动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国际公约 刑法修正 刑事立法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或UNCLOS)第288条第1款意义上之管辖权的法律依据而言,国家同意极为重要。这一观点尤其适用于'混合争端',这类争端的特征是:它们不限于《公约》的解释和适用问题,而是必然要求司法机关裁决不受公约直接规制的领土主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UNCLOS法庭必须先确定争端的相对权重。如果争端的重点明显不在于《公约》的解释和适用上,那么法庭必须拒绝实施管辖权。《公约》第287条第1款意义上的所有争端解决程序都应该就管辖权的限制发展出一套统一的方法,并遵循之,以实现必要的法律确定性。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管辖权 混合争端
  • 简介:<正>随着国际民事交往的频繁发展和出入境手续的日益简化,跨国婚姻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随之而来的离婚案件也在不断增多。在实际生活中,当跨国婚姻关系破裂后,父母一方把子女带回自己的国家(国籍国或住所地国)或者乘子女来访之机将他们滞留而使其脱离合法监护人的事件经常发生。这种非法跨国转移或滞留儿童的现象,被公

  • 标签: 民事方面 实施机制 离婚案件 海牙公约 中央机关 跨国婚姻
  • 简介:本文从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对信托的不同理解入手,介绍了《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的公约》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原则,评析公约在信托的法律管辖、信托的法律适用和信托的承认等方面所发挥的国际协调作用。

  • 标签: 信托制度 海牙公约 协调
  • 简介:1970年UNESCO公约是文化财产保护及返还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多边国际公约,可称之为国际文化财产法体系的支柱性条约。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但由于一国两制制度,该公约并未适用于香港地区。文章比较了香港地区法律与公约的异同点,分析得出公约适用于香港在法律层面上不存在实质性障碍,且香港的既有法律规则在整体上有利于公约的实施。

  • 标签: UNESCO公约 文物走私 文化财产保护 香港
  • 简介:作为第一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全球性国际公约,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的》为程序模本,以《电子商务示范法》为实体模本,解决了如何确定一方当事人在电子环境中的所在地、电子通信的收发时间和地点、使用自动信息系统订立合同、确立电子通信和纸面文件以及电子认证方法和手写签名功能等同的标准与条件等重要问题,增强了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情形的法律确定性和商业可预见性,弥补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不足,体现了国际贸易法的发展。

  • 标签: 电子通信 电子商务 电子合同
  • 简介:已在全球范围内生效实施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挪用等犯罪作了明确规定。对这些规定特别是对犯罪构成的本质特征和条件的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对正确适用《公约》、完善我国刑法关于相关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更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犯罪构成 贪污 贿赂 《公约》 职务犯罪
  • 简介:根据国际人权公约权利限制条款的规定,缔约国可以在保护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所必需的前提下限制个人权利的行使。缔约国限制个人权利的行使,除应遵守权利限制条款所规定的法定限制条件之外,还应遵循蕴含在其中的合法性原则、必要性原则、非歧视原则和禁止滥用限制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表明权利限制条款更多地体现出限制性功能,权利限制条款的重点不是限制人权而是保护人权。我国应在借鉴国际人权公约权利限制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基本原则体系。

  • 标签: 权利限制 基本原则 宪法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强制仲裁程序以其触发上的单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这种单方性同时意味着相对方的利益将立即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这种单方性并非任意的单方性,而是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通过启动条件加以限制.综合考察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这些条件尝试做了“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这一新的二元划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概括了强制仲裁程序启动的条件,即必须具备“积极条件”且不能带有“消极条件”中的情形;在实践中,法庭(仲裁庭)对各个条件所给予的重视程度并不一致,对“积极条件”中的“争端类型”条件着墨最多,在“消极条件”则是“协议阻却”和“任择性例外阻却”获得的关注最甚.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强制仲裁 启动条件 积极条件 消极条件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认识到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问题,并通过制定国际公约对此进行控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全球性的《巴塞尔公约》是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代表性公约。尽管公约是一个里程碑,但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妥协的产物,公约及其历次缔约国大会决议仍存在着诸多缺陷,需要相关对策来加以完善。

  • 标签: 巴塞尔公约 缔约国大会 危险废物 越境转移
  • 简介:《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是我国最早签署的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核心国际人权公约。1980年7月我国就签署了这一公约,《公约》于一年后的9月对我国正式生效。该公约在我国的生效时长已经超过了30年,对我国妇女保障体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公约》的国内实施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在联合国妇女权利委员会定期审议的相关文件中可见一斑。

  • 标签: 国际人权公约 国内实施 妇女保障 妇女歧视
  • 简介:《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被统称为"国际人权宪章",共同构成了全面的国际人权标准。其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侧重规定个人在公共生活方面享有的自由和权利,为每一个独立、平等、健全的人类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自由的指南。本文介绍了该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内涵、人权价值理念,以及主要权利所涵盖的内容和国际社会对公约的签署与批准情况。本文还梳理了中国政府签署、加入该公约的进程,从宪法法理的层面对促进我国尽快批准该公约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国际人权宪章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基本权利体系 人权入宪
  • 简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腐败犯罪立法上体现出犯罪圈宽泛、刑事责任规定妥当及立法技术科学与成熟等特点。相比之下,我国刑法分则中对腐败犯罪的规定在立法模式上有明显的“不严而厉”的倾向,没有起到很好的预防与遏制犯罪的效果——立法思想和立法结果都存在非理性的成分,为了加强国际合作,克服现行刑法中存在的不足,切实履行《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我国腐败犯罪具体个罪的犯罪构成及法定刑都有必要完善。

  • 标签: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腐败犯罪 衔接 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