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败血患儿白细胞、血小板动态变化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会区三间医院确诊新生败血的98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治疗后的变化而判断其预后.结果外周血WBC下降比WBC升高更为普遍,更易致休克等严重表现,两者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下降多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新生败血病例中,提示血小板计数可作为反映败血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继续下降者多预后不良.结论新生败血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动态变化可以及时反应其病情和预后,是新生败血病情监测的一个可靠指标.关键词新生败血;白细胞;血小板;动态变化;预后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败血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败血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血清中PCT、CRP以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败血的治疗中辅助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的提升治愈率,效果较好,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添加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丙种球蛋白 静脉滴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败血患儿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以本院纳入的48例败血患儿作为观察主体,尝试将其分组干预并各自命名为常规组(普通护理)、研究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各24例。结果:研究组血培养转阴率、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个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败血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新生败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1β、CRP水平以及PCT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新生败血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降低机体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和降钙素原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滴注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讨论丙种球蛋白在新生败血辅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我院儿科对败血新生实施随机对照试验,根据入组时间分成对照组(n=70)以及研究组(n=67)。2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比较2组的药物疗效、体温降低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药物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辅助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真菌性败血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实验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收治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真菌性败血医院感染现状,对导致真菌性败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我院收治的新生中,真菌性败血医院感染发生概率为0.42%;血培养检测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菌(41.67%)占比最大,其次为菌膜假丝酵母菌,占比2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发生菌性败血与住院时间、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抗菌药使用时间和种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出生体重、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是真菌性败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以及极低出生体重的新生更容易发生真菌性败血,对于这两类新生应该更加注意相关护理治疗工作。

  • 标签: 新生儿 真菌性败血症 医院感染现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及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以下简称CD64)检测诊断新生败血的价值。方法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新生败血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新生120例作为对照1组及同期接待的健康新生120例作为对照2组。三组新生均采集外周血检测PCT、SAA、CD64水平,同时对观察组患儿实施血培养,总结细菌感染类型。对比三组检测结果,分析单独检测、联合检测诊断新生败血的价值,比较不同细菌感染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CT、SAA、CD64水平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PCT、SAA、CD64水平高于对照2组(P<0.05)。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PCT、SAA、CD64单一检测(P均<0.05);革兰阴性菌感染与革兰阳性菌感染在PCT与CD64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更高(P<0.05),但二者在SAA上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非感染新生与健康新生败血新生有明显的外周血PCT、SAA、CD64水平升高现象,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价值,还可鉴别病原菌类型,从而为临床诊治新生败血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淀粉样蛋白A 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 联合诊断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新生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检索新生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总结新生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确诊7例患儿,男6例,女1例,早产儿6例,足月小样儿1例。反应差6例,发热5例,呼吸困难3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空肠闭锁、肠粘连肠狭窄各1例,4例有手术史。白细胞增多3例,白细胞减少1例,均有血小板减少及炎性指标升高。7例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共纳入4篇文献4例新生,男3例,女1例,早产儿2例。皮肤潮红、呼吸困难各3例,发热2例,反应差1例。1例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白细胞减少2例,白细胞增多1例,血小板减少2例,炎性指标升高3例。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3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新生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多发生于合并肠道疾患、有手术等侵袭性操作病史、抵抗力低下的早产或足月小样儿以及合并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多数抗感染治疗效果好,如合并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

  • 标签: 解鸟氨酸拉乌尔菌 败血症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败血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以83例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败血患者(血培养为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情况。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产气肠杆菌的比例分别为37.35%、42.17%、9.64%、4.82%、3.61%、2.41%。患者体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均具有比较高的耐药性,可是对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就偏低。而所有患者体内的病原菌对万古霉素均没有抗性。结论新生败血患者如果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宜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结合万古霉素(必要时)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败血症 耐药分析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新生败血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35例新生败血患者(败血组)和35例非感染新生(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CRP的含量,并在入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做血培养。结果败血组患儿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PCT和CRP诊断新生败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2.56%和87.39%,高于其中任何一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CRP能够提高对新生败血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败血新生期的一种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多潜能干细胞,参与人体各个系统的修复,其旁分泌因子还可直接参与疾病的治疗。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因子治疗新生败血的前景展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因子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新生败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败血新生患儿,共计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护理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 为新生败血患儿提供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疗效,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新生儿败血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败血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是新生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无特异性表现,病原菌培养耗时长,常易被漏诊和误诊,耽误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炎性标志物在临床上早已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对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生败血的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白细胞介素-6 血清淀粉样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败血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9例诊断为败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腰椎穿刺检查。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日龄、是否早产、胎膜早破、病原菌类型与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结果<2.5kg、日龄<7d、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败血患儿更容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论新生败血与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应加强对低体重、日龄不足7d、早产儿、胎膜早破、血细菌培养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败血患儿的重视。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化脓性脑膜炎 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在新生败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6例新生败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方式为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败血患儿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04例诊断败血新生作为观察组,同期出生无感染的新生12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NEU、MLR、NLR、CRP、PCT的水平,分析其在新生败血诊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NLR、CRP及PCT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NLR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胺治疗新生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降生的60例革兰球菌败血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IL-6、NK细胞和IgG、Hb、均高于对照组,CRP、PCT、sIL-2R、Cr、ALT、CD64+和IgM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新生革兰阳性球菌败血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利于降低并发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肾功能情况和免疫功能。

  • 标签: 利奈唑胺 新生儿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奈唑胺治疗新生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0例新生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患者,通过随机分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红蛋白、白蛋白、ALT、肌酐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以及总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患儿通过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利奈唑胺 新生儿 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败血治疗中以静滴方式运用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是2021.01至2022.12在医院治疗的新生败血患儿7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作相同例数2组,治疗方案为常规疗法与联用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比对用药疗效。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体温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培养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静滴方式运用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利于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缩短治疗时间的作用,适宜推广。

  • 标签: 败血症 新生儿 丙种球蛋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