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认识不同、理念不同,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从最初提出的“联邦制”①到后来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⑦,进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体现了我党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定决心。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问题 基本制度 世界性 联邦制 法制化
  • 简介:本文针对广东省的3个民族自治县和7个民族聚居乡的生态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对每一个自治县和自治乡的民族构成、地理地貌、物种和植被构成情况、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对广东省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生态现状进行了比较清晰和全面的介绍。

  • 标签: 少数民族 聚居区 生态 现状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观点可谓众说纷纭。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价值意义、形成过程以及在制度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一些矛盾和各种关系等方面。文章对当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以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运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评述 制度
  • 简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而做出的有效制度安排。随着国家逐步释放治理空间及自治实践过程的日趋复杂,基于公民治理的维度来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必须在国家主导下,充分发挥各民族公民、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等多层次主体的作用,以治理的理念来创新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这是消弭民族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主体分析 公民维度
  • 简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完法制度,最初确立于1954年完法,尽管1975年完法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作了大量删除,但其仍然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完法制度予以保留,1978年完法则恢复了1954年完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1982年完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标签: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必然性
  • 简介: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西藏各族人民立足于我国国情,科学分析西藏民族和西藏特点后作出的正确选择。它包含了现代族际政治文明的重要理念和先进经验,其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合法性;二是创新性;三是价值取向上的科学性。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先进性 科学性
  • 简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合乎现实,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维护宗教稳定,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基本要求。教职人员教育培训是建立党和政府与宗教界和谐关系的有效形式,是宣传贯彻民族宗教政策的最好途径,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扎实做好宗教职业人员教育培训这个基础性工作。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宗教 教职人员 教育培训
  • 简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中央政府陆续颁布、修正了一系列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法令,黔东南民族自治地方也配套出台了一些政策性地方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在制度上不断成熟,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标签: 改革开放 民族区域自治 理论与实践 黔东南
  • 简介:2018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伟大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回汉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凭借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进行宁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发展,初步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殷切期望。

  • 标签: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 艰苦奋斗
  • 简介:根据我国多民族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它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自主原则和我国的国情,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政治制度 中国 民族政策 马克思主义 国情
  • 简介:<正>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这一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及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融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自治问题,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从抗战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我国建立单一制的人民共和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将其载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并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产生了冲击。至“文革时期”民族区域自治遭到严重破坏。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也遭到践踏和否定。党的

  • 标签: 民族地区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法 民主与法制建设 自治机关
  • 简介: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各民族团结,巩固了国家统一。《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党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法律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阶段和新形势下,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要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形式上和法制建设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问题 “三个自信” 《民族区域自治法》
  • 简介:Beijing--Countriesdifferinwaysofhandlingethnicminorityaffairs.Chinadoesthisbyallowingtherighttoautonomytoareaswhereethnicminoritypeopleliveincompactcommunities.OnFebruary28,2005,theInformationOfficeoftheStateCouncil,China'scentralgovernment,issuedawhitepaperentitledEthnicMinorityAutonomyinChina.

  • 标签: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权
  • 简介: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坚持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在西藏深入推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得以全面倡导和践行;西藏已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党领导全区各族人民为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懈奋斗的50年,也是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实践。回顾这一历程,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与启示: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自信,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自信,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党的治藏方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自信,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50年 经验与启示
  • 简介:<正>今年是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暨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为总结半个世纪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探讨在世纪之交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由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和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等单位于8月1日——4日在内蒙古海拉尔市联合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中央党校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 马克思主义 研讨会 少数民族自治区 少数民族干部
  • 简介:西双版纳州是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201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州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帮助下,西双版纳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顾、总结西双版纳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标签: 西双版纳州 民族区域自治 实践 启示
  • 简介:民族自治机关作为一个特殊的系统,它既要受到民族地区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系统,又要不可避免地受其他行政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民族自治机关,通过提高机关效能建设的活力,有效地履行民族地区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保护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实现社会目标,以较低的成本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公正的服务。

  • 标签: 民族自治机关 机关效能 价值选择 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