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直分离是孕妇产后非常常见的问题,腹直分离会改变产妇的体态,盆底的功能受损等,对产妇之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产后腹直分离患者强化核心肌的呼吸康复训练展开研究。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强化核心肌群 呼吸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踇近节趾骨远端T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6例踇近节趾骨远端T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均于术后2.5~4.0个月愈合,无骨不连、骨折畸形,趾骨远端骨块坏死发生。功能恢复良好,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间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获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4.6%。结论开放复位克氏针三角形交叉内固定治疗踇近节趾骨远端T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可靠,疗效确实的优点。

  • 标签: 踇趾近节趾骨远端T型骨折 手术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指()端损伤合理的修复方法。方法对65例81指()指()端损伤分别行原位回植、转移皮瓣、再植手术处理。结果术后79指()成活,2例2指行原位回植术后坏死。术后随访1~3月,成活病例患指()外形功能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优70指(),良9指(),优良率达97.5%。结论指()端损伤病例修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处理方式。

  • 标签: 指端损伤 原位回植 转移皮瓣 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吻合-指血管的足趾移植进行拇指和手指再造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拇指和手指缺损270例365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吻合-指血管的足趾移植进行拇指和手指再造。甲瓣切取供区采用植皮、足背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足趾供区残端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及微信定期随访,对再造拇、手指的成活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再造拇、手指270例365指,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0例12指,静脉危象11例13指,经局部拆线减压或手术探查重建血供后成活。术后3~38个月随访,再造拇、手指外形与健侧相似,痛、温觉恢复良好,TPD为6~18 mm,平均8 mm。再造拇、手指功能恢复良好,对指、对掌灵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178例256指,良89例105指,差3例4指,再造指优良率98.9%。供区愈合良好,负重、行走及跑、跳均无不适。结论应用吻合-指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供区损伤小,不受解剖变异限制,可简化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拇指 手指 再造 趾-指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报告 1例毛发鼻指()综合征,患儿,女, 11岁,主要临床表现身材矮小,毛发稀疏,鼻翼呈梨形,下颌稍小,牙齿咬合不齐,稍有颈璞,无智力发育异常,指骨异常,手 X线片指骨异常及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及身材矮小相关基因检测发现致病风险的突变基因是 TRPS1,染色体位置为 chr8:116616889 (hg19), 位点变异信息 NM_014112:C.1300_1307del:p.D434Ter,属杂合常染色显性遗传。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综合征由 TRPS1基因编码区第 1300_1307号核苷酸缺失所致,系临床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毛发鼻指(趾)综合征 靶向测序 X线
  • 简介:摘要:报告 1例毛发鼻指()综合征,患儿,女, 11岁,主要临床表现身材矮小,毛发稀疏,鼻翼呈梨形,下颌稍小,牙齿咬合不齐,稍有颈璞,无智力发育异常,指骨异常,手 X线片指骨异常及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及身材矮小相关基因检测发现致病风险的突变基因是 TRPS1,染色体位置为 chr8:116616889 (hg19), 位点变异信息 NM_014112:C.1300_1307del:p.D434Ter,属杂合常染色显性遗传。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综合征由 TRPS1基因编码区第 1300_1307号核苷酸缺失所致,系临床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毛发鼻指(趾)综合征 靶向测序 X线
  • 简介::目的利用足第二末节移植再造手指指尖缺损,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1指手指指尖缺损患者,切取足第二末节,采用吻合指-血管的方法重建血液循环进行修复。结果再造手指全部成活,其中1指于术后36h发生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发现动脉栓塞,经重新吻合后血管危象解除,手指成活。术后经5个月~2年随访,手指外形恢复良好,远侧指间关节活动接近正常,两点辨别觉4~6mm。结论采用足第二末节移植修复是治疗手指指尖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指尖 足趾移植
  • 简介:目的了解间型足癣患者间和健康志愿者间细菌菌种分布特征。方法对37例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间型足癣患者的间进行细菌培养,然后给予1%联苯苄唑霜1次/d外用治疗4周,在治疗后的第1、2、4周分别对间再进行细菌培养。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健康志愿者间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9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2.5%,未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间型足癣患者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74.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9%,表皮葡萄球菌仅占2.3%,还分离到化脓性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经过4周的外用联苯苄唑霜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表皮葡萄球菌又成为优势菌(37.5%)。结论间型足癣患者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明显高,此乃足癣继发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因此积极治疗足癣对预防足癣合并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趾间型足癣 细菌 联苯苄唑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在翼状肩患者的实施不同角度俯卧撑运动对其肩周表面电信号的影响,基于此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07月至2022年07月期间收治的16例翼状肩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样本,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自愿参与对照分析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样本,对其均行不通角度的俯卧撑,对照肩周表面电信号。结果:观察组的UT电值最高于0°,PM电值最高于30°,SA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0°;对照组的UT电值最高于30°,PM电值最高于0°,SA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30°;在0-90°过程中,观察组的UT电值呈稳定状态,变化较小,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的UT电值呈降低趋势,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较为稳定。整体上观察组患者在各阶段的UT电值、PM电值、SA电值、SA/UT电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翼状肩的康复锻炼中,实施0°的俯卧撑仍然是目前最佳方案,另外提升角度会造成患者的前锯与胸大发力失衡,而保持0°则可以充分发挥前锯的运动,继而保证治疗效果。【关键词】翼状肩;前锯;胸大;机电信号;上斜方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研究糖尿病患者腓肠肌及比目鱼的剪切波速度变化。方法应用VTQ技术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35例糖尿病患者及22例健康人的小腿后侧进行检测,分别于踝关节自然位、最大背屈位及最大跖屈位下在纵切获得双侧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的剪切波速度。比较糖尿病组小腿后侧不同肌肉在踝关节同一体位下剪切波速度的差异,比较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同一体位下对应小腿肌肉的剪切波速度,同时分析小腿后侧不同肌肉在不同体位下获得剪切波速度的重测信度。结果在踝关节自然位置、最大背屈位,最大跖屈位下,糖尿病组的左右侧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的剪切波速度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踝关节在同一体位下,腓肠肌内侧头与腓肠肌外侧头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的剪切波速度在3种体位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5.348、52.364、30.348、45.697、51.621、39.318,P均<0.001),而腓肠肌外侧头与比目鱼的剪切波速度仅在最大背屈位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636、47.288,P均<0.001)。分别于踝关节自然位置、最大背屈位、最大跖屈位下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的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的剪切波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8、4.110、2.202、10.852、2.246、2.682、2.493、2.541、2.355、2.139,Z=-3.203、2.829、-2.698、-2.912、-3.185、-3.177、-5.439、-2.796,P均<0.05)。腓肠肌内外侧头及比目鱼在3种体位下剪切波速度的重复测量组内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75,重测信度较好。结论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肉的剪切波速度降低,并且糖尿病患者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的剪切波速度与踝关节体位相关,不同肌肉肌肉的剪切波速度也有差异。

  • 标签: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剪切波速度 腓肠肌 比目鱼肌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重建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8例下唇鳞状细胞癌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55~81岁,平均62.9岁,采用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重建的方法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中度缺损。设计Gillies扇形瓣所包含的上唇唇红长度为下唇缺损唇红长度的1/3,制备以对侧上唇动脉-同侧上唇动脉-面动脉口角段-同侧下唇动脉供血的轴型复合组织瓣,旋转修复下唇缺损。解剖时留存口周各辐射断端备用,恢复口轮匝连续性后,在重建口唇对应处固着各口周辐射止点。术后行口周力训练,待口唇唇长和形态趋于稳定后,进行测量、计算,评价唇外观、张口功能、闭合功能。结果本组8例患者上、下唇唇红长度平均52.4 mm(46.0~60.0 mm);口唇唇红周长平均104.8 mm(92.0~120.0 mm),下唇缺损范围平均27.6 mm(21.0~35.0 mm),占下唇唇红52.5%(42.0%~67.3%),使用右侧Gillies扇形瓣6例,左侧2例,包含唇红长度平均9.5 mm(7.0~12.0 mm)。术后无感染、出血、血肿等手术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好,瘢痕相对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下唇麻木感;随访6个月,唇癌无局部或远处复发,下唇麻木感逐渐消失。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结果进行评价:(1)唇外观:所有病例术后口唇形态自然,居中对称,两侧口角基本水平对称。上、下唇唇长有不同程度延长,上唇平均增加量6.8 mm,增加率15.9%;下唇平均增加量15.4 mm,增加率45.3%;静息时口唇唇红周长较术前平均减少5.5 mm,为术前周长94.9%,基本恢复术前水平。(2)张口功能:所有病例术后1周张口形为偏斜类圆形,张口度约1.5横指,术后6个月,张口形呈基本对称类圆形,张口度3横指;最大张口时口唇唇红周长较术前平均减少46.5 mm,为术前最大张口周长73.1%,基本满足生理需要。(3)闭口功能:所有病例均能完全闭口,言语功能完整,发闭唇音、吹口哨时无漏气现象;咀嚼、吞咽时无口角歪斜、下唇流涎现象。所有患者均对口唇动、静态外形和张、闭口功能表示满意。结论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重建是一种良好的一期修复唇癌切除术后下唇中度全层缺损的方法,再造口角形态自然,口唇对称性良好,可获得充足的张口度和良好的张口形态。

  • 标签: 唇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Gillies扇形瓣
  • 简介:[摘要]: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就是盆底康复训练,而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如何有效的进行训练,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综述其对尿失禁的作用效果评价,产后尿失禁患者的盆底功能训练的方法,训练的选择时机,患者的依从性。为临床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 标签: []盆底肌功能训练 产后 尿失禁
  • 简介:基因鉴定可提供新的诊断方法,并指导基础和治疗的研究方向;同一基因的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明显不相关的基因突变可有相同的表现。

  • 标签: 肌病 诊断方法 基因鉴定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造船业得到了很大水平上的提升,就民用造船来说,其中T型接头焊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怎样能够让其更加合理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非常值得相关人员研究。本文从现代船用钢厚板材料特点以及焊接准备工作谈起,而后研究了船用钢T型接头焊的选择优化,希望能为该方面的研究积累一些理论性的参考资料,进而不断提升这一工作的质量。

  • 标签: 船用钢 T型接头焊趾 选择 优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