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生态危机及其解决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问题上阐述。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野,资本增长是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生态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将成本外在化。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资本主义成本外在化也获得了全球向度,在将第三世界国家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市场同时也将生态危机转嫁给它们。中国要坚持人本和生态原则高于资本和市场原则立场,构建生态文明,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 标签: 生态 资本 市场
  • 简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提出治国理政新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蓝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需要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尤其需要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加以深化。在“概论”课教学实践,应当着力突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历史过程.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大时代意义,阐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逻辑,诠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意蕴,使当代大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 标签: “概论”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理想信念
  • 简介:现象学方法之所以被纳入我们视野,原因在于: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完全发生在观念和文化领域事件,而是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存在领域事件或现象。马克思主义只有引起了某一国家或民族范围内现实生活深刻变革和社会进步发展,才有可能真正被该国家的人民所接受和理解,并转化为该民族思维和行为方式,才能实现"化"或"被化"。其二,现象学意向性原理、面对实事本身和注重观察原则、本质直观与权能分析思想、关于对象性与主观际间构建理论、关于价值评价与对象感知理论、关于经验共享与文化认同思想等,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相当恰适性,都可以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力工具。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象学 意向性 本质直观 经验共享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研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里夫希茨、席勒尔和卢卡奇对此项研究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东欧学术界马克思恩格斯美学研究日渐僵化,与此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则形成了一些有价值成果。

  • 标签: 马克思的美学 恩格斯的美学 苏联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学”
  • 简介:所有制问题是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与实践一直处在相互映射、相互作用状态,这其中有割裂偏离,有调整补充,也有创新发展。近20年学界以《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为理论突破口,围绕所有制变革方式、对象、条件、结果展开一系列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见解。在进一步推动所有制问题研究方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充分理解'消灭/扬弃私有制'内含'文本/现实'相互建构和不同的话语趋向;其二,全面把握文本'消灭私有制'基本内涵,准确理解'消灭私有制'精神实质;其三,需要注意'私有制'与'私有财产权'区别。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所有制 消灭私有制 私有财产权
  • 简介:越南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革新开放,越南共产党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探索符合越南国情政治建设举措,对党的性质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并促成二者互动。越共政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面临不少来自党内外、国内外挑战。

  • 标签: 越南共产党 革新开放 政治建设
  • 简介:著名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真正理想传播应该能够促进每个个体“所见、所知和所感”自由地得以表达,并且使得所有信息和观念自由地得以共享;只有构建这样大众传播形式,才能最大地发挥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同体构成性作用及政治潜能,从而极大地促进文化健康发展,而社会也必将在这一过程更充分地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迅捷高效现代媒介为传播充分实现提供强大物质保障,因此也为共同体实现提供了契机。然而,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体制下,扭曲传播体制却阻碍着真正共同体实现。在诊断当时传播现状基础上,威廉斯不仅精辟地对传播进行技术性分析,同时还指出传播研究必须同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相勾连。通过引入宏观知识、历史和思想语境,本文不仅试图厘清威廉斯传播思想理论脉络、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同时还将论述其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意义。

  • 标签: 雷蒙·威廉斯 传播 解放 共同体 重构
  • 简介:孙帅在《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撰文认为,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方面,国外学者或通过否定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地位,来否定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领袖伟大地位和伟大贡献;或通过割裂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来否定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性质。

  • 标签: 毛泽东思想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 国外学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批判 思潮
  • 简介: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层面上,我们要从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创造一个长期战略安全环境、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加快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等方面来深入理解和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

  • 标签: 国际关系 战略机遇期 国家主权 安全环境 民主化 大国关系
  • 简介:在苏联研究,通常在直接阐述1917年各种事件之前,总是先用几个章节叙述革命社会经济前提和政治前提。统计工厂数量,弄清它们辛迪加化程度,确定无产阶级在社会中所占比重等等。但是这些叙述往往很少与随后对材料阐述相结合,只起了程序性作用。

  • 标签: 领导人 抉择 民主 俄国 政治前提 经济前提
  • 简介:愿景工作坊体现着协商民主精神,是落实社会协商一种制度设计,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业部门代表和普通居民这四个群体提供一个直接对话与协商机会,使社会共同体面对决策问题构建出共同愿景,并寻求共识解决问题方案。十八届三全会上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完善包括社会协商在内协商民主体系,本文对愿景工作坊制度设计和具体案例分析,可以为我国开展社会协商提供借鉴和启发。

  • 标签: 愿景工作坊 社会协商 制度设计
  • 简介:<正>本文试图以黑格尔所代表近代哲学作为参照系,展现知性思维中亚里士多德本体论学说困境。由于篇幅限制,主要就与本体论密切相关逻辑学和本体论学说本身作简要阐述。该阐述一方面立足于现有的文本.作学理上梳理,而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一点是借助黑格尔哲学考察亚里士多德思想,以理性来审查知性,从而突出近代思想自身合理性,避免某些简单地以"现代"抛弃"近代"肤浅之举。笔者相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本体论 知性思维 个体本体 黑格尔哲学 形式逻辑
  • 简介:在以往研究,马克思辩证法要么因其"唯物"性质而导向一种强调其唯物性质研究,要么因其与阶级理论和资本理论关联而导向各种社会批判理论。对唯物性质过分强调,有时却使得这一辩证法沦为一种庸俗经验方法;而对革命性批判性单面执著,则忽略了辩证法之为方法论各种前提性问题和复杂情形。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有意暂时悬置"唯物"和"革命"这两个维度,单单从纯粹方法论角度考察马克思辩证法,并试图以"抽象"为切入点重新阐释这一方法。

  • 标签: 马克思 辩证法 抽象法
  • 简介:徐碧辉《实践美学》系统总结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产生、发展历史进程,它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中国古代美学为参照,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历史经验、学术个性和在新世纪发展前景。以学术史总结为基础,此著又提出一套由审美基础论、审美感性论、审美把握论和审美文化论四部分组成、个性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本著史论结合,既有个性化理论创见,又能体现平实、包容健康学风。

  • 标签: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学术史总结 个性化理论建构 平实 包容的学风
  • 简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稳固基本精神。封建社会后期中华民族精神有下降趋势。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捩点。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基本精神表现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精神,百折不饶、战斗到底精神,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精神和团结友邦、相互支持精神。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充实、提升了基本民族精神,同时又带来了具有穿越时空价值民族精神,这就是:为国为民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独立自主精神。

  • 标签: 抗日战争 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 简介: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成就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初次分配不公、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甚至悬殊等诸多亟待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成为改革深入发展瓶颈。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比重”,这不仅为缓解收入差距过大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于建立健全有序收入分配格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初次分配 劳动报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收入分配格局 改革开放
  • 简介: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法国哲学诞生、发展与衰落过程。以对“我思”批判与超越为主线,着重阐发了萨特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前提以及海德格尔对其思想批判;并以后者批判为转折点讨论了以列维-斯特劳斯以及阿尔都塞为主线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我思”问题否弃及其暗中回归。由此凸显了主体性原则在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逃避理论命运。

  • 标签: 我思 人本主义 主体 事件
  • 简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其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三种实现形态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是在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最重要,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振兴中华民族历史使命出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形态 出发点
  • 简介: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基层政府功能“双轨化”促使其产生个体化扶贫与集体经营扶贫行动偏好。个体化偏好强调短期内增加个体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以完成政策目标。集体经营偏好强调通过乡村自组织发展、集体产业化发展、公共生活重建来提升乡村可持续内生发展能力,并以集体经营利润来增加弱势群体福利,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相比而言,后者更切合国家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目标。基层政府个体化扶贫偏好既是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理性选择,也是源于低组织化乡村社会无力承接政府扶贫资源。基层政府个体化扶贫偏好不仅会造成公共性流失,使扶贫政策产生负外部性,也容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短期化、形式化等问题。未来推进精准扶贫当延续集体经营发展思路,在党和政府领导与协调下依托产业化发展和组织化水平提升,增强乡村社会内生发展能力。

  • 标签: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个 体化扶贫 集体经营扶贫 自组织 基层政府
  • 简介:重新梳理《共产党宣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说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返本开新有着特殊意义。《共产党宣言》核心观点为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提供了基本方法论。在其指导下,《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质就是"阶级教育",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属性及具体表现,并且在分析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具体开展情形基础上,明确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与旧有剥削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区别。它们共同在源头意义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认知。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