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苏联1日乌克兰就其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并同时进行总统选举,83%的选民参加投票,其中90.32%赞成乌克兰独立,60%选举现任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列·克拉夫丘克为乌克兰首任总统。5日克宣誓就职,他表示乌不会签署联盟条约。哈萨克举行总统首届全民选举,87.4%的选民参加投票,其中98.76%选举了现任总统努·纳扎尔巴耶夫。10日纳宣誓就职。

  • 标签: 苏联东欧 克拉夫丘克 宣誓就职 纳扎尔巴耶夫 独立国家联合体 部长会议主席
  • 简介:11月7日俄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1941年红场阅兵68周年。11月1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向议会两院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就经济现代化、科技创新、反腐败、军事改革、社会和文教改革以及对外关系等阐释自己的施政方针,这是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以来第二次发表国情咨文。

  • 标签: 中俄关系 俄罗斯 莫斯科红场 辑录 国情咨文 军事改革
  • 简介:11月2日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董事会表示,2017年投资计划从9110亿卢布增至1.1万亿卢布,增加的投资用于恰扬达和博瓦年科沃气田的设备安装和“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干线的建设,以及天然气运输系统在俄西北地区的发展。

  • 标签: 中俄关系 俄罗斯 天然气工业 辑录 投资计划 公司董事会
  • 简介:菲律宾是我国的近邻,中、菲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便舟楫相通,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据我国史书记载:“有麻逸国(菲律宾古国名),太平兴国7年(公元982年),载宝货至广州海岸”,与中国贸易。又据南宋赵汝适所著《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我国的商船曾到达三屿、蒲里噜、白蒲延等地进行贸易,受到菲律宾人民的友好接待。中、菲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以前。菲律宾古代有许多古国已同我国明

  • 标签: 诸蕃志 赵汝适 太平兴国 麻逸国 三屿 中国贸易
  • 简介:1日俄罗斯第7次人代会1~14日在莫斯科举行,除1041名人民代表中的984名与会外,各部门负责人及各界代表、各国驻俄外交官等上千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将9个问题列入议程,包括经济改革、修改和补充宪法、政府总理人选、制定新宪法草案、选举最高苏维埃副主席和调整部分成员、选举宪法法院法官、法制及与贪污犯罪等行为作斗

  • 标签: 独联体国家 贪污犯罪 宪法草案 宪法法院 政府总理 人民代表
  • 简介:11月20日~24日罗马尼亚共产党14大。齐奥塞斯库再次当选总书记。美联社(20日)评论说,'齐拒绝改革'。新华社(25日)评论说,大会文件表明'罗各项方针政策不变'。20日罗持不同政见者、新教神父、匈牙利族人特·拉斯洛被警方软禁。他曾于7月接受匈牙利电视台记者采访,发表了对齐政策不满的言论。28日蒂米什县首府蒂米什瓦拉市法院判决驱逐特·拉斯洛出该市。

  • 标签: 齐奥塞斯库 匈牙利电视台 持不同政见者 蒂米什瓦拉 爱国卫队 新政权
  • 简介:12-18日应我会邀请,以首尔市江南区前区长、韩国证券金融公司前总裁孟廷柱为团长的韩国国家经营战略研究院青年政治家代表团一行10访华。在京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协会副会长王志珍会见.白宏魁副秘书长与代表团座谈。代表团分别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环保部环境与政策研究中心座谈.参观了北京郊区地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赴无锡和青岛参观访问。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2010年 对外交往 大事记 能源开发利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
  • 简介:2006年12月11—16日应我会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伊朗项目主任、胡佛研究所伊朗民主项目联合主任阿巴斯·米拉尼教授访华。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张志军会见。米与我会、社科院西亚非洲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专家学者就美对伊政策、伊核问题等交换了看法。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对外交往 大事记 胡佛研究所 斯坦福大学 西亚非洲所
  • 简介:2日至10日应我会邀请,哈萨克斯坦《大陆》杂志社主编阿基姆别科夫一行3人访华。在京期间,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蔡武会见宴请,外宾与我会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并拜会了中央政策研究室、教育部和《瞭望》杂志社,还赴深圳和广州参观访问。

  • 标签: 中国 国际交流协会 对外交往 2003年12月-2004年2月
  • 简介:2005年12月1—7日应我会邀请,摩尔多瓦国家广电公司总裁伊利耶·特列什库率摩新闻记者代表团一行6人访华。在京期间,中共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部长助理陈凤翔,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夏吉宣分别会见了代表团。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赴上海参观访问。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对外交往 大事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共中央委员 《人民日报》
  • 简介:新加坡是个海岛型的城市国家。全国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234万,地小人密,资源贫瘠。但是,它地处太平、印度两洋海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有利。历史上新加坡长期是英国殖民地,经济发展畸形,转口贸易一向是它的主要经济命脉。战后,由于近邻取得独立的国家,增加同工业国的直接贸易,加上新加坡人口日增,失业严重,这给传统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新加坡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

  • 标签: 新加坡经济 地区经济 亚洲部分 经济命脉 海岛型 交通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