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环境习惯法作为多元制度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糾纷多元解决方式的重要制度基础.在环境糾纷的司法解决机制中,环境习惯法难以作为“准据法”被适用,而更多地作为司法适用的小前提“出场”.而在环境糾纷解决的诉讼替代方案中,环境习惯法除了作为有效的选择性裁判依据而适用,还作为糾纷解决的具体事实依据被广泛适用.

  • 标签: 环境习惯法 环境纠纷解决 司法解决机制 诉讼替代方案
  • 简介:浅议检察资源的优化配置李启凡纵观历史,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从而获得成果的过程。人类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革新,都体现为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取得最佳效益。检察工作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类基本实践活动,同样存在资源配置的问题。所...

  • 标签: 检察机关 资源配置 检察工作 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 法律监督
  • 简介:“本土资源论”在中国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具有一种重要的“范式价值”。然而它的证成却存在严重的内在悖论:第一,理想与现实的纠葛不清;第二,法律多元与法律一元的层层矛盾;第三,本土资源与法律移植之间的徘徊犹豫;第四,对法律规避态度的是非反复。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几个悖论,根源在于苏力的“本土资源论”是建基于实用主义的法律观以及法律理论家与实践家相结合的角色观之上的。“本土资源论”可能的完善之处在于,坚持法学研究的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对法律、法学和法律适用以及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做必要的区分,并秉持对法律和法治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

  • 标签: 本土资源论 范式价值 实用主义法律观 内在悖论
  • 简介:资本开始跨国流动初期,由于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缺失,导致在外国投资者权益保护领域适用传统国际法中的外交保护制度。然而,事实证明,外交保护制度运用于该领域存在着较大局限,现实呼唤新的投资者保护机制。经过国家间多轮的磋商,经历了谈判的历次失败,国际社会在理念上进行了"程序先行"的现实主义转型,终于在1965年签订了《华盛顿公约》,该公约是现代外国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诞生的标志。本文拟在分析传统的外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基础之上,对现代外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的产生、形成与完善的过程进行梳理与探讨。

  • 标签: 外交保护 外国投资者 ICSID 真实国籍 用尽当地救济
  • 简介:我国在2012年公布的’《民事诉讼法》中首次引入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并在2014年公布的《环境保护法》及2015年公布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细化规定。国家在立法层面不断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且在全国设立了77个专属环保法庭,并于2015年赋予人民检察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但2015年1月至11月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仅48件①。一边是国家立法支持,相关法律规定、配套措施层出不穷;一边是新设立的环保法庭案件稀少、门口罗雀,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信访、上访屡见报端;公共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热点有着巨大的诉讼需求,却无法在司法审判中得到有效释放,造成这种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主体数量、能力、意愿、监督措施的缺乏。在多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中拥有环境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作为最优选择,在立法层面及司法实践中未获重视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发展遭遇瓶颈。将环境管理机关确立为环境公益诉讼主要原告主体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诉权监督机制是突破环境公益诉讼所面临现实困局的关键。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环境管理机关
  • 简介:本文以环境诉讼中环境权理论为素材展开论述,分析了环境权说、环境共同利用权说、集团利益诉讼论等不同学说,考察了环境秩序说的意义及其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日本最高裁判所做出的国立景观诉讼判决的意义,进而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批判考察,认为公害环境禁令诉讼当务之急是要件论,应当优先考虑私益诉讼。

  • 标签: 环境诉讼 环境权说 环境共同利用权说 集团利益诉讼论 环境秩序说
  • 简介:随着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案件增多,环境刑法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与期待,如何通过环境刑事规则,惩治环境犯罪,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这不仅是环保机关,也是司法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环境司法中,由于作为制裁依据的环境刑法条文,本身具有类型化、抽象化特征,要达到准确适用还需要借助环境行政法律、法规加以解释。而在判断是否构成刑事违法上,大部分条文直接把行政违法规定为其前提条件,是否符合行政程序,在行政执法判断上是否合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犯罪的定罪和量刑。换句话说,在行政合法的情况下,即使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环境刑法也可能被架空而不能有相应的制裁;相反,如果行政不合法的情况下,即使目的再正当、危害再小,仍须遭受环境刑法的裁判。可以说,这种对行政管理秩序的追求与环境正义是背道而驰的,并不利于环境保护,直接导致一些行政管理较为弱势的相对人呈群体性犯罪,也导致了刑法在环境保护上的选择性司法的尴尬局面。除了期待立法上刑法体例更为完善外,在刑法适用过程中,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如何把握遵循与超越的尺度,既遵循现有的行政执法结果,利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技术优势灵活应付环境管理难题,又超越执行权,发挥司法的矫正功能,实现司法实质正义,这些极大地考验著司法工作者的智彗.

  • 标签: 环境污染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刑法条文 非法采伐 行政管理秩序 行政自由裁量权
  • 简介:绿色和平组织最近在阿姆斯特丹发表的一项年度报告中指出:在2000年极有可能出现全球性环境危机。全世界范围内,至今会有2.5万个植物与动物种类濒临灭绝的边缘,200万平方公里森林毁灭。这一预计结果的产生除源于地球自身演进变化的规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对环境的肆意圬染破坏和对资源不适度的开采利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经济发展,抑制社会进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的情况下,人类的环境意识也开始被敲醒,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会议通过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国际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产生。更多还原

  • 标签: 欧盟环境法 立法 国际环境合作 国际环境法 单一欧洲法令
  • 简介:一位经济学家说过,20世纪的企业家昕犯最多致命的错误是腐败.而21世纪的企业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错误是泄密.这里的泄密,实际上指的就是公司商业秘密被非法披露、公开。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知识经济界临时代,特别是智力成果日益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情况下,商业秘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商业秘密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秘密武器.准拥有商业秘密,

  • 标签: 商业秘密 保护 经济学家 21世纪 20世纪 经济利益
  • 简介:《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4条首次规定后让与担保。但在审判实践中,该规定的适用却存在问题,人民法院经常仅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忽略了让与担保法律关系的存在,既不愿意赋予债权人对让与物的优先受偿权,又不允许债权人依约取得让与物的所有权。这实际上完全否定了后让与担保,与该规定起草者的初衷完全背离。所以,应当在遵守物权法定原则下,通过债权解释方法,探索后让与担保应受司法保护的路径。

  • 标签: 让与担保 非典型担保 买卖型担保 抵债 流质
  • 简介:<正>在中国的土地上迅速成长的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著作权制度,常常有的时候会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民众强调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说,中国的民众对于盗版危害的认识正在向着比较乐观的方向发展的话,那么对于胡戈和陈凯歌之间的这场剑拔弩张的战争,似乎大部分人(至少是网民)并不觉得著作权人的手掌可以伸得那么长。新浪上的报道说:"各大门户网站民意调查再次显示

  • 标签: 著作权制度 胡戈 原作品 合理使用制度 陈凯歌 大门户网站
  • 简介:<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专利纠纷的行政处理和调解以及有关专利违法行为的查处等专利保护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

  • 标签: 专利方法 专利权人 专利纠纷 专利侵权纠纷 行政处理 市场经济秩序
  • 简介:<正>一、引言网络上所发生的有关信息泄露的问题层出不穷,以至于许多人惊呼:“网络让你无处可逃!”例如:1999年1月Intel公司在其PⅢ处理器芯片上加上可识别的序列号,触发了隐私权的争论。识别号码的做法可使计算机用户的私人信息受到不适当的跟踪。投诉说,所谓的处理器序列号(PSN)实属不公正和欺骗性贸易行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政府发出公告要求政府部门抵制含有可识别的序列号的芯片,直到2月份Intel公司宣布可提供相应软件打开或关闭此项功能才使此事告一段落。

  • 标签: 网络隐私权 隐私权保护 处理器序列号 个人数据 财产属性 传统隐私权
  • 简介:<正>(2004年12月2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430号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及与铁路运

  • 标签: 主管人员 追究刑事责任 地方人民政府 直接责任人员 十六条 押运人员
  • 简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但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却滋生和孕育了网络犯罪,严重威胁了网络安全。法律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利器,而刑法作为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具有最后手段性,是网络安全法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将界定网络犯罪的概念,分析我国现行刑事立法规制网络犯罪的现状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刑事立法改进建议,从而为网络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刑法保护

  • 标签: 网络安全 网络犯罪 刑事立法 刑法保护 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