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级别的3家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68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地点(社区获得性、院内获得性)、危重程度、病原阳性率、指南依从性(复苏6 h达标率、诊断后1 h内给予抗感染药物率)、治疗情况和住院病死率等。根据医院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3组,根据有无肿瘤和病例来源进一步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院内转科组和门急诊组。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368例患儿中男223例、女145例,年龄32(11,98)月龄。国家级组215例、省级组107例,市级组46例,男性患儿分别为141、51、31例。3组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9,32)比19(12,26)比12(6,19)分,Z=60.25,P<0.001],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68/215)比84.1%(90/107)比91.3%(42/46),χ2=108.26,P<0.001],指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家级组主要检出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5.4%(12/7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4%(12/78)],省级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0%(12/63)]和铜绿假单胞菌[12.7%(8/63)],市级组为肺炎链球菌[40.0%(10/25)]和肠杆菌[16.0%(4/25)]。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组病毒检出率和初始抗细菌药物使用3种及以上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43/155)比14.9%(13/87)比9.1%(3/33),22.8%(49/215)比11.2%(12/107)比6.5%(3/46),χ2=8.82、10.99,均P<0.05]。3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SM Ⅲ评分国家级组在肿瘤、非肿瘤[31(24,38)比 22 (21,28)比16 (9,22)分,24 (18,30)比17(8,24)比10 (5,16)分,Z=30.34、10.45,均P<0.001]和院内转科、门急诊[29 (21,38)比23 (17,31)比15(10,29)分,23 (17,29)比18(10,24)比11(5,16)分,Z=20.33、14.25,均P<0.001]4个亚组均高于省级组和市级组,但住院病死率各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等级儿童医院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发病地点、病原谱构成和初始抗感染药物使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同,但指南依从性、住院病死率并无差异。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微生物学 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调丝氨酸消旋酶(SRR)缓解β-淀粉样蛋白(Aβ)对PC12细胞的神经毒性、突触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0、20、40、80 μmol/L Aβ25-35组,分别加入0、20、40、80 μmol/L Aβ25-35作用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SRR蛋白的表达。用40 μmol/L Aβ25-35分别处理PC12细胞0、12、24、48 h,采用CCK-8法、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SRR蛋白的表达。(2)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无义序列组、SRR小干扰RNA(siRNA) 1组、SRR siRNA 2组、SRR siRNA 3组,后4组细胞分别转染SRR无义序列或不同SRR siRNA序列,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SRR蛋白的表达,选择效果最佳的SRR siRNA用于后续实验。(3)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AD组、AD+无义序列组、AD+SRR siRNA组,后2组细胞分别瞬时转染无义序列或SRR siRNA,作用48 h,后3组细胞均加入40 μmol/L Aβ25-35,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剂。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SRR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活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活化Caspase 3、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结果(1)0、20、40、80 μmol/L 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SRR蛋白的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0、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SRR蛋白的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RR siRNA 1组、SRR siRNA 2组、SRR siRNA 3组细胞SRR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RR siRNA 2组降低最明显。(3)与对照组比较,AD组细胞SRR蛋白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Caspase 3活性和活化Caspase 3蛋白表达升高,NMDA受体2A(NMDAR2A)和NMDA受体2B(NMDAR2B)蛋白的表达升高,PSD95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组比较,AD+SRR siRNA组细胞SRR蛋白的表达、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存活率升高,Caspase 3活性和活化Caspase 3蛋白表达降低,NMDAR2A蛋白的表达降低,PSD95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SRR可通过降低PC12细胞内NMDAR2A蛋白表达,缓解细胞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减少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保护Aβ25-35损伤的神经细胞,还可以升高PSD95蛋白的表达,缓解突触损伤。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丝氨酸消旋酶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 简介:摘要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大脑壁细胞破坏、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炎症作用以及内皮细胞激活有关。ICAN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失语、震颤、书写困难、嗜睡、癫痫,严重者可出现窒息、昏迷或脑水肿,甚至危及生命。影响ICANS的因素包括年龄、CAR-T的扩增峰值、产品种类和疾病类型等。美国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推荐对轻度ICANS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严重者可以采用激素冲击治疗。

  • 标签: 免疫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 神经毒性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周灌注指数(P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科先后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PI指导组(35例)。两组患者均依据临床指南进行集束化治疗,在应用抗菌药物前留取痰液、尿液、血液等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两组均需在6 h内达到以下全部复苏目标:尿量>0.5 mL·kg-1·h-1,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0.70。常规治疗组达标后不再进一步复苏;PI指导组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新增外周PI指导液体复苏,并维持PI≥1.4。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前后的心率(HR)、CVP、MAP、ScvO2、血乳酸(Lac)、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6 h后,PI指导组HR略低于常规治疗组(次/min:96.5±12.1比97.7±7.9),MAP、ScvO2和CVP均略高于常规治疗组〔MAP(mmHg):83.2±6.2比82.1±7.5,ScvO2:0.661±0.077比0.649±0.051,CVP(mmHg):10.8±2.7比10.4±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指导组La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mmol/L:4.8±1.3比5.9±1.4,P<0.05),且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d:3.0(2.0,3.0)比3.5(3.0,4.0),P<0.05〕。PI指导组ICU内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ICU内病死率:37.1%(13/35)比50.0%(15/30),28 d病死率:57.1%(20/35)比60.0%(18/3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PI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重要指标,PI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更能降低Lac水平,缩短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降低液体过负荷风险。

  • 标签: 外周灌注指数 微循环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敌草快中毒性脑病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于2021年5月,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例敌草快中毒性脑病患者,分析其CT与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均行CT检查,有8例同时行MR检查。10例中有7例患者在CT上有阳性征象,8例行MRI检查患者的影像上均有异常改变。CT主要表现为双侧小脑半球、桥脑、丘脑、基底节区对称性密度减低及脑组织不同程度肿胀。MRI主要表现为小脑半球、桥脑、丘脑、基底节区深部核团的对称性病变及脑组织水肿,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改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细胞毒性水肿。治疗后复查,CT与MRI均表现为病灶吸收,范围缩小。结论敌草快中毒性脑病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病变部位具有特征性,CT与MRI在敌草快中毒性脑病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敌草快 中毒 中毒性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双胞胎姐妹),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3例患儿复查,1例未复查。结果4例病例均累及脑干、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呈对称性改变,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信号增高,其中1例病例双侧壳核同时受累,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弥散受限,DWI信号增高,ADC减低。2例仅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的病例1个月后复查病灶消失,1例同时累及双侧壳核的病例1周后复查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病灶消失,壳核病变范围较前减小。结论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以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为主,呈对称性稍长T1WI长T2WI信号,双侧基底节区亦可受累,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提供有用的价值。

  • 标签: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 影像特征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否改善早期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ICU收治的5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入科是否使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技术分为血液净化组(n=29)及常规治疗组(n=26)。两组患者均按2016年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均不行血液滤过或(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净化组24 h内完成一次血浆置换后立即行血液滤过治疗。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炎症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功能评分及记录28 d生存状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28 d生存状况。结果(1)入组时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APACHEⅡ及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入组时两组PCT、CRP及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液净化组PCT、CRP及IL-6均下降[PCT(ng/mL):(50.07±14.54) vs.(57.93±13.42),P=0.043;CRP(mg/L):(85.71±46.05) vs.(115.10±44.42),P=0.042;IL-6(pg/mL):(5 957.45±2 344.48) vs. (7 522.94±3 218.94),P=0.043],但WBC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入组时两组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VLWI)及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去甲肾上腺应用剂量、乳酸水平及EVLWI明显下降,SVRI明显上升{去甲肾上腺素泵入剂量[μg/(kg·min)]:(0.76±0.39)vs.(0.54±0.39),P=0.044;乳酸(μmmol/L):(7.74±4.22) vs.(4.51±1.62),P<0.001;EVLWI(mL/kg):(10.04±2.77)vs.(8.23±2.23),P=0.008;SVRI (dyn·s/cm2):(1 103.14±364.94)vs.(1 403.31±264.46),P=0.001};24 h两组静脉入量为(3 852.07±686.43) mL vs. (4 474.81±572.71) mL,P=0.001。(4)入组时两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净化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14.07±4.30) vs.(19.23±5.44),P<0.001;SOFA评分:(9.93±1.16) vs.(11.69±1.81),P<0.001];两组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够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但24 h的短时间治疗无益于改善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血浆置换术 血液滤过 预后
  • 简介:摘要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域分子(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TIM)-4是只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表面TIM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TIM-4作为TIM-1天然配体,这两者相互作用可调节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TIM-4的另一配体为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TIM-4与PS结合起促进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大量研究表明,TIM-4异常表达与病毒感染免疫应答调节、抗病毒免疫反应、慢性病毒感染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密切相关。文章就TIM-4在病毒相关疾病感染中的表达及机制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病毒性疾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域分子-4 磷脂酰丝氨酸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途径,主要调节机制有谷氨酸代谢、铁代谢和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等。全身麻醉药引起发育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无定论。文章综述铁死亡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及其与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的关系,期望为靶向铁死亡预防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铁死亡 铁代谢 脂质代谢 麻醉药,全身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轮状病毒性肠炎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施思维导图宣教,贯通入院到出院全过程。评价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天数、临床疗效,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临床疗效、家长平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可缩短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天数,提高患儿疗效、家长满意度。

  • 标签: 思维导图 轮状病毒性肠炎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脓毒性休克经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后,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内,可导致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和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延长,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是脓毒性休克晚期阶段重要的液体管理措施,指通过限制液体输入、使用利尿剂和肾脏替代治疗等方法去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实现液体负平衡,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围绕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的提出、实施时机和终点、实施手段、与腹腔感染源控制的关系及其对器官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等方面,就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在腹腔脓毒性休克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腹腔脓毒性休克晚期阶段的治疗提供指导,并探索新的治疗方向。

  • 标签: 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 液体治疗 腹腔感染 脓毒性休克 液体过负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注射于健康兔眼玻璃体腔后的视网膜毒性反应。方法实验研究。新西兰无色素雄兔24只(48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每组12只眼。3个实验组玻璃体腔均注射药液5 ml,分别含更昔洛韦400 μg、2 mg及5 mg,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兔眼玻璃体腔注药前、后1、2、4周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测,另外于注药后1、2、4周每组摘除2只兔双眼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所有数据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全视野ERG Max-R a波振幅于注药后1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9,P=0.04),两两比较5 mg组(140.50 μV)较对照组(165.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830,P=0.028)。Max-R b波振幅于注药后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P=0.014),5 mg组(261.50 μV)较对照组(398.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973,P=0.018)。30 Hz闪烁反应b波振幅于注药后1、2、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9,8.225,8.997;P=0.001,0.042,0.029),两两比较5 mg组(71.30、106.00、63.60 μV)较对照组(118.50、129.00、116.50 μV)明显下降(χ2=-4.142,-2.826,-2.713;P=0.000,0.028,0.040)。光镜下观察2 mg组注药后4周、5 mg组注药后2、4周视网膜组织形态出现内核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神经节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外丛状层染色较淡等异常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注药后4周各实验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可见光感受器外节膜盘疏松排列紊乱,内节部分线粒体肿胀和积水变等异常改变,且依次加重。结论健康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400 μg未见视网膜功能及组织形态异常,注射2 mg和5 mg后可见一定视网膜毒性反应,5 mg更显著。提示临床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时应选择有效的最小剂量,最大限度避免视网膜毒性反应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9-285)

  • 标签: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 更昔洛韦 玻璃体内注射 药物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特利加压素对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德国施普林格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搜索等关于特利加压素治疗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8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文或英文文献。试验组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主要结局指标为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肢体末梢缺血事件发生率、肾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分析各研究间的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07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项RCT研究,共计811例患者;1项研究低偏倚风险,6项研究偏倚风险不确定,1项研究高偏倚风险。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能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优势比(OR)=0.89,95%可信区间(95%CI)为0.67~1.19,P=0.45〕,但会增加患者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OR=2.98,95%CI为1.99~4.45,P<0.000 01),且有增加患者肢体末梢缺血事件发生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1,95%CI为0.88~133.19,P=0.06);此外,试验组能降低患者肾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OR=0.30,95%CI为0.09~0.96,P=0.04)。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文献中有关病死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研究中有1项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有关肢体末梢缺血事件发生率和肾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药物相比,特利加压素不能显著改善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但可能会降低其肾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可能会增加严重不良事件及肢体末梢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特利加压素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的液体复苏策略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治疗,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家属的意愿,将患者分为PiCCO指导的液体复苏组〔PiCCO组,维持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在850~1 000 mL/m2〕和EGDT指导的液体复苏组〔EGDT组,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8~12 mmHg(1 mmHg=0.133 kPa),机械通气(MV)患者CVP≤15 mmHg〕。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24、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血乳酸(Lac)、液体平衡量、尿量及血肌酐(SCr)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RT)情况、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①最终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EGDT组51例,PiCCO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钙素原(PCT)、HR、MAP、CVP、Lac和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液体平衡量、尿量及SCr均随复苏时间延长逐渐改善,且各时间点HR、MAP和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PiCCO组复苏24 h和48 h时CVP较EGDT组明显降低(mmHg:24 h为9.1±0.9比12.0±1.3,48 h为8.0±1.0比10.2±1.3),液体平衡量较EGDT组明显减少(mL:24 h为2 929.8±936.3比3 898.4±923.5,48 h为3 143.5±1 325.4比4 843.8±1 326.7),且尿量和SCr均明显优于EGDT组〔尿量(mL·kg-1·h-1):24 h为1.02±0.21比0.79±0.14,48 h为1.28±0.18比0.94±0.22;SCr(μmol/L):24 h为145.7±37.6比164.3±46.4,48 h为128.4±33.6比143.5±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与EGDT组比较,PiCCO组RRT比例明显降低〔11.6%(5/43)比17.6%(9/51)〕,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MV时间(d):4.64±1.31比6.50±2.19,ICU住院时间(d):10.35±3.50比14.50±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iCCO组与EGDT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6/43)比15.7%(8/51),P>0.05〕。结论采用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AKI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可以减少液体负荷量,有助于改善肾功能,缩短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 液体复苏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2019年1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严格按照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进行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连用7 d。记录入组患者基线资料;于治疗前及治疗3、7、10 d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等炎性因子水平;记录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7 d时,血必净组IL-6、HBP已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L-6(ng/L):66.20(16.34,163.71)比79.81(23.95,178.64),HBP(ng/L):95.59(45.23,157.37)比132.98(73.90,162.05)〕,治疗10 d时PCT、CRP、IL-6、HB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CT(μg/L):1.14(0.20,3.39)比1.31(0.68,4.21),CRP(mg/L):66.32(19.46,115.81)比89.16(20.52,143.76),IL-6(ng/L):31.90(13.23,138.74)比166.30(42.75,288.10),HBP(ng/L):62.45(29.17,96.51)比112.33(58.70,14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血必净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总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h):57.0(0,163.5)比168.0(24.0,282.0),ICU住院时间(d):8.80±4.15比17.13±7.05,总住院费用(万元):14.55±7.31比20.01±9.86,均P<0.05〕,但28 d病死率和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病死率:37.5%比35.0%,总住院时间(d):13.05±8.44比18.30±9.59,均P>0.05〕。④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RP、血乳酸(Lac)、APACHEⅡ评分、IL-6、HBP;对上述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IL-6、APACHEⅡ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007、1.828、1.229,均P<0.05〕。结论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但并不能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血必净 炎症反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疫情原因,提出控制建议。方法收集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辽宁省甲肝疫情资料和已有监测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综合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1—3月辽宁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 460例,较去年同期(871例)上升67.62%。病例主要集中在丹东和大连,2个市的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3.35%。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16%,男女性别比为1.92:1;发病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分别占42.88%和32.88%。结论应该采取健康宣传、漏种儿童及时补种、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的防控体制,降低甲肝发病率。

  • 标签: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分析 发病率
  • 作者: 纪美玲 彭易根 杨宝成 杨永圣 顾乐 燕宪亮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21004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R)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8~74岁)和老年组(≥75岁),再根据住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确诊脓毒性休克时(0 h)、接受治疗后12 h和24 h的动脉血乳酸(lactate, Lac)水平,计算12 h LCR、24 h LCR;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结局;统计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期间共48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28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老年组111例、非老年组175例。老年组死亡61例(55.0%)、非老年组死亡55例(31.4%)。COX回归分析及生存时间曲线显示年龄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患者死亡风险是非老年组的1.95倍。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Lac水平高于存活组,24 h LCR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老年死亡组患者12 h LCR与老年存活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Lac水平与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与LCR呈负相关。结论年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Lac水平和LCR是住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CR无法准确评估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预后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