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主要研究了广饶方言的语音系统以及形容词情况。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广饶的地理位置;其次,论述了广饶方言的语音系统,它有23个声母、38个韵母、3个声调;最后,简要介绍了广饶方言中的形容词,并列举了30个具有广饶特色的形容词,希望对家乡广饶方言的深入研究有帮助。

  • 标签: 广饶方言 语音 形容词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比对方言口语音节和普通话的差异,运用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合严式国际音标,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县内口语音节与普通话有无显著差异,语言内部和外部的语境对方言口语是否有影响,本县方言语料对本县口语语法理论研究是否提供积极影响。

  • 标签: 方言口语 口语研究 开鲁县 通辽市 内蒙古 对比分析法
  • 简介:据史料记载,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移民外迁至19世纪中叶已蔚然成风,到20世纪中叶,粤籍海外华侨已近700万,占全国侨民总数的70%,而随着全球流散时代到来,这一比例在70年后的今天略有下降,散居世界的粤籍华侨华人有3000多万,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侨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既在金融、贸易等领域为广东创造体量巨大的外资,也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文化内涵 华人作家 书写 方言 语言 19世纪中叶
  • 简介:创作方言话剧《宣和画院》缘起于我的开封情结。我随姥姥长住开封,即便是上学回了郑州,可每年的寒暑假还是回开封过。“文革”停课后恰逢父母遭“运动”,我便被“存放”在了姥姥家,开封即成了我童年的乐园,在这里度过了我难忘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考入河南省话剧院还是离不开开封。河南省话剧院(当时叫团)成立在开封,我进院时,演员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开封人或开封籍,且每年演出都少不了开封这个重要的台口,这就使我与开封结下了深深情缘。

  • 标签: 话剧院 画院 方言 “文革” 河南省 开封
  • 简介:平民化是重庆方言电视剧题材内容的主调。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编剧、导演、演员等本着平民化的原则,尽可能与观众缩短距离,展示那些非常生活化的平民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不为“俗”而“俗”,而是努力提炼地域文化意蕴,使其富有巴渝特色;努力提升其文化品位,使其雅俗共赏,具有机趣幽默的生活轻喜剧特征。

  • 标签: 平民化意识 方言电视剧 重庆 题材内容 创造过程 内心世界
  •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音乐课要求以弘扬民族音乐,树立多元文化为目标,培养新一代的民族文化意识。本文从理解音乐文化的语境入手。并从现行的音乐政策出发,分析了地方音乐进入课堂的现状,点明方言唱词进入课堂的主题。以安徽地区的音乐教材,以及方言区划。对其如何具体实行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地方音乐文化 传承 方言唱词
  • 作者: 莫娲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摘要:在常熟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情况从北到南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古老的至今还保留中古切韵的舌面音,发展速度较快的已全部读成舌尖前音,常熟市区话则处在知二庄与知三章分立的层次。对常熟方言内部差异的总体把握有助于了解北部吴语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
  • 简介:0.1《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用山东方言写成。其中,两个相同动词之间嵌入宾语的结构在书中出现频率极高,我们称之为VNv和VN-v结构。V表示结构的前一个动词,B表示结构的后一个动词,N表示宾语。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山东方言 长篇 白话小说 明末清初 出现频率
  • 简介:一、引言"看他看"结构,指的是这样一种语法现象:重叠的单音节或双音节及物动词,如果后面连接人称代词作宾语,则把人称代词(包括单复数)嵌入重叠的动词之间,如"看他看"、"谢你谢"、"看顾你看顾",淄博近代方言和现代方言都有这种语法形式,只是古今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写作的目的有二:一是以明清时代用淄博方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为蓝本,分析统计明清时代淄博方言里"看他看"结构的使用情况;二是用实地调查的资料,分析现代淄博方言"看他看"结构的应用情况及与明清时代的说法存在的差异.

  • 标签: 发展变化 山东淄博 方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