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刺运动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治疗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或在针刺之后或在针刺之前运动患部。笔者自2003年运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性疾病,针刺运动疗法采用远部取穴,必要时配合局部取穴,该法见效快,疗效肯定,现将其取穴原则及运用举验报道如下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穴原则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21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疗法的康复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当中随机抽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40例,以及女性患者20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两个类别,每组患者各30例。在确保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之后,对于常规组的患者进行基础性康复训练,康复组的患者通过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一个月之后,对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之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相对来说,康复组中患者各项能力的提升更为明显。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患者 早期运动疗法 康复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男性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的男性患者224例,入选病例全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造影前或造影后1个月行平板运动试验,对比观察以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确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与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结果在224例冠状动脉造影中,阳性171例,阴性53例.其中单支病变87例,双支病变55例,三支病变29例.在平板运动试验中,阳性143例,阴性81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1.3%,阳性预测值为97.2%.同时发现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比单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降时间早、持续时间也长,多支病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ST段下降时间长于单支病变,出现的导联数也多于单支病变.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并可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男性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入住我院心内科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规护理基础上实行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效果显著,慢性心衰患者必须多运动,才能提高运动的耐量,并且改善心功能。

  • 标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护理 影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5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年*月至*年*月收治的*例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手术计划及治疗经过。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MRI检查,以“(|)”形或倒“Q”形“手结”为标识定位中央前回(初级运动区,M1);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位相倒置(波形翻转)技术确认中央沟、初级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监测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结论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切除要求术前准确判定肿瘤在运动区的具体位置,术中辅助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和B超等手段,依靠娴熟的显微操作技能,可以做到肿瘤近全切除而不造成永久陛瘫痪。

  • 标签: 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脑血管中心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AM)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FAM)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运动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室 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6例,观察组运用运动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针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较理想,针刺选穴少,患者痛苦小,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运动针法 针法治疗 肩周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运动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踝关节扭伤后,踝关节存在疼痛,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度受限,局部酸胀不适等临床症状,通过运动针刺改善相应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功能。结果:运动针刺可有效改善踝关节扭伤后的运动障碍,局部酸胀不适等临床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2019年3月—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先后两次、每次抽取45例患者,将第一次抽取的45例患者归为实验组,第二次抽取的45例患者归为常规组。对常规组行对症药物治疗,实验组另外增加合适的运动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效果、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均比常规组恢复更加趋于正常,两组差异较大,P

  • 标签: 糖尿病 运动疗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对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词为有氧运动、糖尿病,从检索出的文献中挑选出相关文献36篇,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FITT原则(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的运动处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2型糖尿病 有氧运动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康复治疗技术对于其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于数据组间差异,以P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技术 运动功能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分析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症状,探讨对其在早期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0例运动发育迟缓纳入本次研究,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60例患儿均接受早期干预。结果:60例患儿在早期接受干预之后,有47例患儿一直坚持到干预结束,临床总有效率74.46%。结论:在早期发现患儿存在有发育迟缓的症状,能够早期及时地进行预防与治疗,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之关键,在早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 临床分析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运动疗法应用于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探究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将于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30例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作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大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选用常规推拿治疗,B组患者选用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指数和治疗后的OSW指数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B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评分下降更加显著,且B组患者的复发率也更低,P<0.05。结论:通过研究说明了运动疗法对于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病发的几率,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运动疗法 腰背肌筋膜炎 实际效果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6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干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更佳(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期运动护理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11-2022.11于本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分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期运动护理 儿童支气管哮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关节运动引起的骨折,通过对其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这段时间内被研究的90名患有关节运动性骨折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所有接受检查的病人均进行了CT和磁共振检查,根据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关节受损位置和数量的分析。该研究采用关节内窥镜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标准,判断运动性关节骨折的一致性更高。结论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准确显示关节运动时的骨折损伤部位和损伤范围,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更为可靠。

  • 标签: 关节 运动性骨挫伤 MRI 影像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