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加辅助放疗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Ⅱ-b期宫颈癌患者中的96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8例,A组行同步放化疗,B组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加辅助放疗。术后持续进行随访工作,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随访期间,2组患者复发、转移、死亡情况,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期生存率比较,近、远期毒副反应对比上均不存在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加辅助放疗治疗Ⅱ-b期宫颈癌无进展期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毒副反应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均可用于Ⅱ-b期宫颈癌的治疗。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加辅助放疗 ‖-b期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B超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与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因阴道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厚度≥4mm而接受了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临床资料。结果共86例患者纳入了该项研究,阴道B超发现子宫内膜≥4mm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其最常见病变为子宫内膜息肉(58.14%),其次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38.37%),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24%及2.33%。而当子宫内膜≥11mm时,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增增加(33.33%)。糖尿病、BMI>30、未产妇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阴道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在4~11mm之间的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低,进行病理检查上可偏保守,除非患者具有子宫内膜癌发生高危因素,而对于子宫内膜≥11mm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应积极进行病理检查。

  • 标签: 阴道B超 子宫内膜厚度 无症状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毛蕊异黄酮5mg/kg组(Calycosin5mg/kg组)、毛蕊异黄酮10mg/kg组(Calycosin10mg/kg组)、毛蕊异黄酮20mg/kg组(Calycosin20mg/kg组)。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毛蕊异黄酮治疗组造模前14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脑。按照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NDS)方法评价大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利用干湿重法计算大鼠脑含水量,使用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半暗带区脑组织NF-kB表达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组)大鼠与假手术组(Sham组)相比,神经学评分和大鼠脑含水量显著提高,脑组织内NF-kB含量显著升高。Calycosin20mg/kg组与I/R组相比神经学评分显著降低,Calycosin20mg/kg组、Calycosin10mg/kg组的含水量与I/R组相比显著减轻;Calycosin20mg/kg组、Calycosin10mg/kg组和Calycosin5mg/kg组与I/R组相比NF-kB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毛蕊异黄酮可以降低脑组织NF-kB蛋白水平,减轻炎性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毛蕊异黄酮 缺血再灌注 NF-kB通路 脑水肿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于B超引导下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施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2月-2017年05月收治的3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应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17例)B超引导下施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对最终疗效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总体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于B超引导下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施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在确保手术安全前提下,最终显著优化急性胆囊炎患者总体疗效。

  • 标签: B超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 急性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B族链球菌筛查及分娩期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进行分娩的186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两组患者均在孕晚期内进行B族链球菌筛查,其中研究组在分娩期产程中和产程后静脉注射青霉素,对照组则在产后静脉滴青霉素,统计以上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医疗支出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新生儿感染GBS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孕晚期给予B族链球菌筛查,并在分娩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显著减少产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且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反应少,医患普遍较为满意。

  • 标签: 孕晚期 分娩期 B族链球菌筛查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50例和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50例,将其分别作为研究组(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和参照组(不予以任何处理),最后对比各项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比对IL-4、IL-12、超敏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和IgG等指标,研究组与参照组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IL-6、IL-17和脂蛋白比对后差异呈P>0.05,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可以使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得以改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两性霉素B 内镜手术 真菌性鼻-鼻窦炎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型利钠肽联合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经研究决定医院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分为实验1、2、3组,作为此次治疗观察的对象。结果在此次治疗观察结果中显示,实验1组、2组、3组的血浆B型利钠肽的含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而D-二聚体的含量值,在患者治疗中的前2-3天时出现了最高值,实验1组和2组均在15天后回归正常范围内的水平,而3组在23天后才恢复正常,说明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的时间越长,其结果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治疗结果显示,血浆B型利钠肽与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D-二聚体的测定显示,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时间越长。

  • 标签: 血浆B型利钠肽 D-二聚体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联合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方案对CHF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以及免疫比浊法测定120例CHF患者及120名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血浆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CHF患者组的血浆BN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实验室常用的参考值时BNP、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5.7%、10.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F患者NYHA心功能I级到Ⅳ级血浆BNP及D-二聚体含量逐渐升高,不同分级组之间BNP、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CHF诊断准确性,而且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CHF的客观指标。

  • 标签: B型钠尿肽 D-二聚体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及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以AllspereODS-2为色谱柱,将甲醇-水-冰醋酸作为流动相,对酸枣仁中的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含量予以测定。结果通过对6个批次的商品药材进行测定分析,发现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回收率均较高。结论将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用于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及B的含量,不仅方法简便,而且重现性较好,便于对酸枣仁药材质量予以有效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测定 酸枣仁 酸枣仁皂苷A及B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PICC置管后穿刺的54例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精细化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品管圈。对两组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品管圈管理下的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1(3.7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4.8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方面应用品管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管理中的品质、成本、效率、周期、安全、服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优化。

  • 标签: 品管圈 B超引导 PICC置管后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联合赖氨酸B12颗粒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符合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儿童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给予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联合赖氨酸B12颗粒,对照组仅给予赖氨酸B12颗粒治疗,治疗四周后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红细胞数(RBC)、及总铁结合力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联合赖氨酸B12颗粒是临床上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右旋糖酐铁分散片 赖氨酸B12颗粒 小儿营养性贫血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术前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将纳入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后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前术后重组2α-2b干扰素栓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接受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术前术后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LEEP刀宫颈锥切术 重组&alpha -2b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新诊断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组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均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相对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在不同患者身上会重复出现,但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相对较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和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使用伊马替尼均具有一定效果,但在新诊断患者中效果更加,因此建议及时使用伊马替尼治疗。

  • 标签: 伊马替尼 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 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应用于西宁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ANG-1、S100B与Hcy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西宁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软胶囊。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ANG-1、S100B与Hcy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在西宁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血清ANG-1、S100B与Hcy表达,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西宁地区 急性脑梗死 ANG-1 S100B Hcy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其症状消失时间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6例支气管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7天疾病控制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症状消失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支气管炎患儿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单位时间内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 标签: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小儿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41例(有效改善患者90例,死亡5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功能及炎性指标,判断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价值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的指标数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联合采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判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检测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外加弥可保(含甲基的维生素B12),以及叶酸进行治疗的综合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按照对比治疗的模式展开,所选入病例共计为200例(均为2017年1月—2017年6月)所接诊病例,参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100例,仅借由二甲双胍治疗,余下100例则需要辅以弥可保联合叶酸治疗,即观察组。对比疗效。结果通过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知,观察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借由二甲双胍、弥可保、叶酸进行治疗,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弥可保 叶酸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B型尿钠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AMI组,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AMI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进行测定。并分别计算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AMI组患者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而非AMI组患者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度及特异度高。结论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升高表明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其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B型尿钠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