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肠腺瘤及其癌变微卫星不稳定与细胞增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肠腺瘤患者30例,大肠腺瘤癌变患者20例,采用MSI检测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这30例肠腺瘤患者及20例大肠腺瘤癌变患者的微卫星不稳定与细胞增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大肠腺瘤患者30例,大肠腺瘤癌变患者20例,共50例患者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中共检测出MSI11例,MSI的发生率为22.00%,有3例发生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的发生率为6.00%,这三例发生微卫星位点的患者中有两例癌变,有1例腺瘤?级不典型增生。其中有13例都是2个或2个以上位点发生MSI,发生率为26.00%;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共检测出7例MSI,这7例MSI阳性大肠腺瘤患者的PCNALI指数均值以及Ki-67LI指数均值明显低于MSI阴性大肠腺瘤患者的PCNALI指数均值以及Ki-67LI指数均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就是微卫星不稳定的表现,MSI阳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较低。

  • 标签: 大肠腺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注射用辅酶A及肌苷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足分别与上述4种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条件下8h内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8h内外观、pH及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可以与维生素C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注射用辅酶A及肌苷注射液混合输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配伍:稳定件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选择氨茶碱注射剂和葡筍糖注射剂进行配伍,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及配合量,方法分别在常温二十五度,恒温三十七度时观察配对半年内药液的外观性状、pH值、紫外光谱的改变、氨茶碱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情况,从而药液的稳定情况。结果氨茶碱注射剂和百分之五的葡萄糖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比以后,在常温下二十四小时内的pH值、色泽、含量变化不大;配伍后第30天测定,pH值明显下降,颜色变深,氨茶碱及葡萄糖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之后的第60天、90天、120天、180天的测定,pH值变化小于1,外观性状的差异变化不大,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氨茶碱注射剂和5%葡萄糖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伍后,常温下放置二十四小时内,表现的稳定较好,三十天后的稳定表现为明显降低,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符合在临床上的使用要求。

  • 标签: 氨茶碱 葡萄糖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总结对中青年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康复治疗中核心稳定训练的方法,及该治疗在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20-50岁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配合核心稳定康复治疗训练,康复训练包括拉伸训练及核心稳定训练,使患者逐步达到身体柔韧,肌肉有力的状态,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评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患者功能和疼痛评分逐步下降,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心稳定训练用于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治疗,其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疗效保持良好。本课题首先进行拉伸训练,增强机体的柔韧性,训练难度适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再增加核心稳定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指导患者主动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内在稳定,起到缓解疼痛增强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康复治疗 中青年 非特异性下背痛 核心稳定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治疗仪对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4例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缺血预适应仪的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应用缺血预适应治疗仪进行干预后,hs-CRP较疗前明显减低,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观察组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缺血预适应治疗仪对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干预,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来对抗缺血,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缺血预适应治疗仪 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患者的内固定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组(A组=60例)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以骨折延迟愈合、螺钉切出股骨头、髋内翻为主;B组患者以骨折延迟愈合为主;此外两组中各有少数患者出现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术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并发症,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 标签: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并发症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案与使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组。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时,加用曲美他嗪,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内科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冠心病患者血清标本30例,即刻分离血清后室温放置,在0、2、6、12、18h分别测定IL-6浓度,并与10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各组IL-6初始水平分别为肝癌组(43.96±15.87)μg/L、冠心病组(42.17±10.34)μg/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94.43±20.32)μg/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4.53±6.06)μg/L与健康对照组(2.71±0.3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标本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其IL-6水平有一定的变化规律,0~2h内IL-6水平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及以后与各组IL-6初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血液离心后室温放置2h内,IL-6水平稳定,而随放置时间的延长,IL-6水平变化大,故临床检测IL-6需在2h内完成,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标本放置时间 原发性肝癌 冠心病 动态变化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 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心绞痛的改善结果。结果 对照组的疗效与心绞痛改善结果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联用中成药冠心舒通胶囊与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单硝酸;中成药;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improvement of angina pector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improve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lone, Guanxinshuto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经验,评价AF系统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应用AF系统治疗的胸腰段不稳定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和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剩余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5%和75%恢复到术后的95%和98%;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C级和D级患者基本恢复正常,B患者平均提高1级,A级无恢复.结论AF系统是一种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在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96例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平均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选择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NST及∑ST分别为.9±1.0和1.1±0.8,均优于对照组的2.6±1.4和1.8±1.2(P<0.05);试验组最终取得的总有效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能够在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治疗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盐酸曲美他嗪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老年冠心病稳定心绞痛 用 曲美他嗪治疗效果 。 方法 :于 2 01 8 年 4 月 -201 9 年 5 月 抽取本院收治的 100 例 老年冠心病稳定心绞痛 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试验组各 50 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 曲美他嗪治疗 ,对比临床观察指标、治疗总有效率 。 结果: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 续 时间短于对照组,而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 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0.05 )。 结论:在 老年冠心病稳定心绞痛 常规治疗中,采用 曲美他嗪治疗,既可 控制 心绞痛 发作情况,又能提高临床疗效 , 值得推广 。

  • 标签: 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心绞痛发作次数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112例老年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稳定心绞痛可提高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用量。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老年 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4h内不同时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室温下,盐酸普鲁卡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含量有明显下降,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20min浓度下降22.2%,与氯化钠的注射液配伍无明显变化,盐酸普鲁卡因配伍液外观澄明无色变,未见气泡及沉淀,pH值对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无影响,结论:盐酸普鲁卡因不宜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可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 标签: 普鲁卡因 葡萄糖 配伍 稳定性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肾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疼痛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核心稳定训练方法,观察该种方法对改善背肌肌耐力及等速肌力峰值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疼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训练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维持原有生活方式治疗,实验组采用核心稳定训练。结果:两组背肌力和背肌耐力变化对照中,实验组治疗后30度/s背肌肌耐力距斜率为16.37±7.62,对照组为7.84±5.47;实验组治疗后30度/s背肌等速肌力峰值为335.27±60.73,对照组为291.48±62.17。(P

  • 标签: 背肌肌耐力 速肌力峰值 核心稳定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90名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从中选取4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40名冠心病稳定心绞痛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一个月、两个月以及三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绞痛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常规西医治疗 中西医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 复发率